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647411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读书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唐诗三百首 读书报告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

2、。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初唐的诗作弥漫着梁陈余叹,大都以建功立业为多,诗中充满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其中尤以初唐四杰的作品为最。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诞生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韩愈称赞其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被后世誉为诗仙的李白是盛唐著名诗人,其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洋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构建起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其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文坛、诗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李白诗歌具

3、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他以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出自己的鲜明的独创性。比如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时,愤怒地斥责“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古风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叛乱时,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表达他的强烈愤怒。他在抒写理想时总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行路难其一),而在表达追求自由的心情时,更是十分狂放:“何时腾风云,搏击串所能?”(赠新平沙年)(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

4、象,抒写情感 除了强烈的主观情感,他还善于运用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来描写形象,抒写感情。他有时借助梦境仙界,捕捉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美丽的理想世界,抒写自己鄙弃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借助梦境,描写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登超现实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丽和美好,映衬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理想。(三)、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情感 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以及拟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写浪漫主义情怀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

5、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入席”(北风行),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有时他又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今乡送韦八之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神奇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寄东鲁二稚之),思念儿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四)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李白的诗歌语言直率。即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些直抒胸臆的抒情诗句,如“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江夏赠韦南陵水),都是直率,自然而又豪气通人的语言。有助于展现其浪漫主义激情。

6、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展示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与他艰辛的生活历程有着紧

7、密的联系。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赴奉先咏怀)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是杜甫诗歌思想内容的第一个特征。杜甫始终关切人民,只要一息尚存,他总希望能看到人民过点好日子,所以他说“尚思未朽骨,复睹耕桑民”(别蔡十四著作)。因此他的诗不仅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而且大胆地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要求。在“三吏”“三别”中,他反映出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楚。羌村第三首也说到“儿童尽东征”。在赴奉先咏杯中,他更指出了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养活了达官贵族:“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父家,聚敛贡城阙。”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

8、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在多年饥寒的体验中,加深了对人民的同情。 另外,以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以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则将这个时代诗歌推向了另一高峰。 山水田园诗,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与其主观情愫相融合,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有情,眼中含景。盛唐边塞诗则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另一方面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

9、情,也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随着中唐时期的到来,人们开始面对安史之乱后的现实,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了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这个时候诗歌的主流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中首当其中的就是白居易,他创作出一系列的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的优秀诗篇,他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寒食是韩愈作得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这首诗首二句写仲春之色,后二

10、句暗含讽喻之情。通过描摹生活上的特权阶层,达到讽喻目的,含隐巧妙,入木三分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晚唐正是大唐帝国日落西山之时,诗坛更多的诗歌显示了余晖之绚烂。“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这首诗中,“夕阳”明显地含有国事日非的忧虑,语浅意深。在这种自然物的变化中,传出了一种无奈的心境和惋惜的情绪。他就是以象征性意象传达出沉重的悲剧感受。“小李杜”之一的杜牧想到自己空怀很大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施展,想到友人张祜与自己一样怀才不遇,因而同病相怜,吟出“尘世难道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这样的诗句。 诗歌,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唐诗作品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对我们研究唐诗,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