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643922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38.浅谈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提高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各种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潮、时尚、文化习俗、价值观念,不仅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学校这一块净土也没有围墙可言,职业学校更是半社会化了。学生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慢慢地发生改变,而学校的德育工作正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在学校,学生厌学、逃学、流失的状况越来越普遍;而在校外,学生结伙打架、抢劫、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披露,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上升的态势,其中职中学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这些令人担扰的事实表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偏低了,传统的德育工作内容、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发展

2、。那么如何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特别是职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传统德育的观念。这种改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变德育的时间观念。大部份的教育者认为思想教育是班会课的内容,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它的课程只管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班会课当然是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这种教育涉及到的内容太多、范畴太大,而且是一种长期行为,因此仅仅一周一次的几十分钟的班会课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几个教育者担负这一重任也是不行的,必须要所有的教育者都行动起来,在任何时候,任何课堂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渗透。二是改变德育的传统方式。一段时期以来

3、,各学校习惯把德育内容当作是一种理论知识来传授,采用生硬、机械的灌输,居高临下地对学生提出各种理想化的要求,结果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改变传统“以讲为主”的单一授课方式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关健。三是改变德育的传统内容。德育内容远离现实,十年甚至几十年从不改变,太过于条规化、理想化、绝对化,使学生难以接受,这是造成德育工作失效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者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既要提倡社会的良好风气,同时也不要回避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在教育学生诚实做人的同时,也要告诫学生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对一些不诚实的居心叵测的人要灵活对待,不要一味讲诚实吃大亏。这

4、样,我们的教育不但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学生,对于即将跨出校门走进社会的他们来说既可信又可行,而不是大话空话,使学生们更易接受。第二,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学习的先进典型。我曾经对学生作了一次这样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谁是你的偶像”。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九十多学生的偶像都是港台明星,只有极个别同学的偶像是自己的父母、哥哥姐姐或某个老师,偶像是出名的科学家、前任或现任国家领导人的一个也没有。这种结果表明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如此失效。大部分港台明星都是绯闻缠身,吸毒、赌博、飞车等事例频见报端,而我们的学生把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偶像,其道德行为能往好的方面发展吗?所以,我们作为德育者,首先要帮助和指

5、导学生寻找一个值得学习的典型。比如可以定期在各个班、各个级或全校范围内选出一些品学兼优的先进代表,在校内进行宣传,把这些学生作为学习的典型。这些典型离学生又近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容易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把精确度量道德行为的尺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第三,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重在实践,而我们的德育也不例外。让学生多一点参与实践,比老师在课堂上多灌输一百遍来得更有实效。有一次学校要培养学生有爱心的道德行为,提倡同学们尽自己的力量去为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爱心。于是我把学校传达下来的通知念给学生听,动员同学们有零用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但同学们反应淡然,有相当一部份同学甚至在班

6、上提出他自己的钱还不够花,哪有多余的钱捐赠。根据这种情况,我决定来一次下乡扶贫活动,组织同学们到阳山一个比较贫穷的小村里去。同学们一开始很活跃,把这次活动当成是外出游玩的好机会,去的时候大包小包地塞了一袋袋零食,一路上兴高采烈有说有笑有唱,但当到了那个小村庄后,看到小村里的屋子大部分是破破烂烂的泥砖建成的,村头村尾的家里除了煮东西的锅、睡觉的床和一些杂物外,什么也没有(与城里的高楼大厦,奇装衣服,小康水平形成强烈的对比),同学们都愣住了,当场就把自已带去的零食全部分给了村里的小孩,把父母给的“旅游经费”以集体的名誉捐给了村里几个困难户。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在沉思中,没人说笑也没人唱歌了。在此后的几

7、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中,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人人都踊跃地捐了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大量不用、过时的衣物和学习用品等。可见,在实践活动进行思想教育远比空洞的说教好。第四,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仪容仪表要整洁,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教师上课时身穿不雅衣服,电发染发染指甲等,那么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是空谈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从各方面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行为,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第五,综合社会、家庭等校外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校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首先是家庭

8、因素,一般来说文化素养较好的家庭,对子女的要求较高,并能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子女各方面的素质也好,有着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反之,家庭人际关系紧张、气氛沉闷,家长行为不检点,对子女放任自流,只注意满足子女物质上的要求,不注意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会导致其子女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不良的道德行为。所以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改正家长的教育方法。其次是社会因素。随着信息传递方式和手段的高速发展,一些黄色、低级的书刊影视严重侵蚀着学生的身心。一些学生由于追求享乐和低级趣味,沉迷在互联网、沉迷在电子游戏中不可自拔,从而产生厌学、逃学等现象。因此,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同时,社会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加强对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空气,加快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更要和派出所、公安机关、社会传媒等部门联合起来,减少和杜绝青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参与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职业学校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掌握谋生的技能。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其做人的道理和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第 5 页 共 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