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639306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夏日防中暑方法胸闷、头晕、面色苍白等小症状,全部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著名保健教授戴光强提醒大家,不要忽略这些小症状。戴光强提议,为了避免中暑,要尽可能降低高温时的户外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活动和行走,尤其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心脑血管、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和年老体弱者和儿童,应尽可能降低在高温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夏天要穿宽松、透气性能良好的衣服,同时携带必须的遮阳工具,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一旦感到不适就要立即休息。同时,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充分睡眠,合适午睡一个半小时左右。气象教授支招预防中暑中央气象台气象教授提议说,中暑的发生是综合原因产生的,通常分两种情况

2、。一个是高温、高辐射,也就是俗称的干热,强烈的太阳照射和较高的温度造成人体水分大量散失,若水分得不到立即补充就很轻易中暑。另一个是高温、高湿度,即夏季常见的湿热天,人体不能正常排汗,皮肤血流量和心输出量大大增加,心衰发生率和心脏病死亡率也会增加。气象教授表示,避免中暑重在预防。饮食方面,首先应注意补充水分。夏季人体水分挥发较多,不能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另外,身体中的部分微量元素会伴随水分的蒸发被带走,应合适喝部分盐水。食物方面,要补充分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另外,还应多吃能预防中暑的新鲜蔬果,如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等。有关冷饮,其实吃的越凉越轻易中暑

3、。因为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降低会让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各系统功效的正常运行。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阳帽。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尽可能不要呆在户外,有条件的可合适进行午休。空调温度不要开得过低,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造成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公众应该怎样应对呢?教授说,假如有头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很可能就是中暑了。此时,应立刻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找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

4、慢饮,以防加重心脏负担。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品;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立即就医。另外,一旦周围有些人发生中暑症状,应该立刻将病人移到阴凉处,并保持周围通风;解开衣扣,用多种方法帮助身体散热;帮助服用解暑药品,并按压人中、虎口等穴位帮助恢复意识,假如症状没有减轻,应立刻拨打救助电话。高温期间应减轻劳动强度针对一年中的最热时段,劳动保障部门提醒,出现高温天气时,用人单位应依据生产特点和详细条件,合适调整作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强度,确保安全生产。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士介绍,研究表明,气温条件超出一定的范围,在过冷或过热的

5、环境中,工伤的发生率全部会升高。依据国家的相关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订高温中暑应抢救援预案。对患有不适合高温、高湿作业疾病的职员,用人单位应临时将其调离高温、高湿作业岗位,暂不能调动岗位的,应在高温、高湿天气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方法。劳动保障教授介绍,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高温下工作中暑算工伤。一线职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旦中暑,职员或现场人员应立刻向用人单位汇报;并由用人单位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汇报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为工伤后,中暑职员即可根据相关法规享受工伤待遇。已参与工伤保险的职员,医疗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假如用人单位没有参与工伤保险,医疗费用应该由企业负担。企业拒不支付,职员可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据了解,职员因中暑等工伤进行诊疗期间,视同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必需支付工资及对应补助。劳动保障教授强调:高温天气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要加大对女职员的保护力度,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员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