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63223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观测计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地质概况一、地面相对位置及邻区开采情况表开门位置九片石门H号点后4.5米设计终点位置顺槽至F1断层保安煤柱线设计方位运输巷DF:N238运输巷FG:N261工作面标高(m)-555.6-550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地表水体地表无建筑物;地面标高+221米至 +210米;地表无小井,无河流、水体。井下相对位置对该工作面的影响该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三采区,邻近三采区主井井筒,位于三采区井筒保安煤柱内部。对该工作面无影响。邻近采掘情况对该工作面的影响附近无采掘工程。二、煤层赋存特征煤层特征实际见煤点位置厚度(m)结构对煤厚、结构变化的预测(穿层巷道时为预计见煤位置)左八片回风巷6号点左八片回风

2、巷A号点左八片回风巷7号点左八片回风巷4号点1.12米1.09米1.09米1.10米单一煤层1、 半煤岩煤厚的预测:煤层厚度无大变化,平均厚度1.12米2、结构的预测:煤层结构无变化,单一煤层。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岩性描述顶底板硬度、破碎程度、裂隙发育方向和程度及对掘进的影响等顶板老顶(基本顶)粉砂岩17.5m浅灰色,含少量泥质,炭质和植物化石碎屑,夹少量细砂岩,岩石层理较发育坚硬,对工作面无影响。直接顶中砂岩3m灰白色,石英质,无层理,泥质胶结,含有暗色矿物,分选差。坚硬,泥质胶结,无层理,对工作面无影响。伪顶底板伪底直接底粉砂岩15m主要以为深灰色粉砂岩为主,中间夹有

3、灰白色中砂岩,岩层层理发育,泥质胶结,波状层理。坚硬,泥质胶结,层理发育,对工作面无响老底(基本底)四、地质构造断层情况编号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对工程的影响F-1逆断层25295571500m边界断层,掘进至断层保安煤柱线停止施工F-A逆断层18898420.5m对工作面无影响,可直接过断层。褶曲情况编号名称两翼产状对工程的影响走向倾向倾角X-1向斜左5814830向斜轴部位置不清,巷道掘进时可能遇到该向斜。右16525526 五、水文地质及其它因素水文情况工作面最大涌水量预计0.5 m3/h充水因素分析顶板裂隙水为主要充水因素。其它因素煤(岩)层产状变化走向58165倾向148255。倾角2

4、630瓦斯瓦斯绝对涌出量0.6m/min。岩浆岩无。存在问题及建议施工至断层保安煤柱停止施工。向斜轴部位置不确定,施工时可能遇该向斜。2 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1 地质说明书1、本工程区域内无水体,无含水层,无老空及废旧巷道等。2、本工程施工煤层为67上, 煤层厚度1.1米,倾角28左右,单一结构煤层。顶板为中砂岩,灰白色,石英质,无层理泥质胶结,厚度3米左右。底板为粉砂岩,坚硬,泥质胶结,层理发育,厚度13米左右。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6m3/min。2 水文地质序号名称具体情况1主要水源围岩裂隙、孔隙水、断层导入2含水层厚度无含水层3涌水形式顶板淋水4涌水量0.5m3/h5补给关系通过断层、

5、裂隙导水渗透补给6影响程度小7相邻老巷旧巷旧采空区积水对工程的影响无8钻孔,构造导水对工程的影响施工至460米时,可能存在孔斜漂移,前进必须打好探眼3 巷道支护概况 一、巷道基本支护1、巷道长度:运输巷DF:296米; 运输巷FG:364米;2、运输巷断面:半煤岩梯形 宽2.8米、高2.6米;( 7.32);3、工作面采用风钻打眼爆破落货;4、支护方式:运输巷顶板采用双排锚杆支护,间排距1.0米1.0米,上帮采用天地拉支护;遇断层、遇破碎带要使用三排6米锚索配W型钢带并挂网联合支护,锚索长度6米,巷道顶板及帮壁破碎处采用锚索加钢带及网联合支护,具体支护见图。上帮采用天地拉支护,全煤断面挂网,天

6、地拉间距1.0米。二、运输巷、回风巷的顶板控制1、超前支护是指回采工作面巷道距煤壁20米范围内需超前的支护,回风巷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超前支护设双排支柱,且支护距离不得小于20 m,间距1.0m,走向排距为1.4m。运输巷超前支护采用双排6米锚索配钢带联合支护。间排距为2.0m1.2m。2、顶板破碎处用半拉瓜刹顶。上、下巷超前支护的支柱应沿走向上齐防倒绳,相互连锁。3、上巷单体液压支柱、下巷锚索要打成一条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100mm。4、原上、下巷均采用双排预应力锚杆支护,在顶板破碎和断层处及压力大的地段,应加补锚索带W型钢带支护,破碎严重区段还要挂网。 4 观测内容及计划一、底鼓

7、形式及影响因素煤矿生产中巷道底鼓是煤矿井巷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它与围岩的性质、采动影响、开采深度及地质构造等直接相关。在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人们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所以大约有2/3是由于底鼓引起的。这类问题给生产中的矿井,特别是软岩矿井的建设和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底鼓使巷道变形、断面变小,影响通风、运输,制约矿井安全生产。1、底鼓的基本形式及影响因素底鼓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内外有关底鼓资料的综合分析,巷道底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膨胀性底鼓由于岩质变态膨胀产生的底鼓。多发生在矿物成分含蒙脱石的粘土岩层,膨胀岩是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岩石含水量随时间而增高且体积发生膨胀

8、的一类岩石,属于易风化和软化的软弱岩石。挤压性底鼓岩壁或刚性衬砌在上部压力下插入底板或挤压底板造成跨中隆起的底鼓。通常发生在直接底板为软弱岩层(如粘土岩、煤等),两帮和顶板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在两帮岩柱的压模效应和应力的作用下,整个巷道都位于松软破碎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挤压流动张性底鼓底板岩层由于断面上大压力作用而产生带方向性的强烈褶曲隆起所造成的底鼓,它与顶部张性破坏区处于同一轴线上。前两类为持续型底鼓,而后一类为应力释放短暂型底鼓。2、底鼓的影响因素围岩性质:围岩性质和结构对巷道底臌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臌量的大小。地压: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决定性因素,

9、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完全是由于地压增高所致。位于残留矿柱下面的巷道也有底鼓的现象,这是因为存在着一个高地压带。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由于水的作用减少了岩石层理、节理和裂隙间的摩擦力,使岩石的整体连接强度降低,使岩体沿岩层的节理面、层理面和裂隙面形成滑移面,并将原来层间连接紧密的岩体分为很多薄层,甚至完全丧失强度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成分遇水产生膨胀。支护强度:一般巷道的底板处于不支护状态,主要是因为总是认为只要支护顶板和两帮就安全了,底臌无关紧要锚固底板施工比较困难,出矸石工作量大一旦支护控制不住底臌,卧底时的工作量大。这是底臌大于顶板下沉量的主要原因。巷道的大小和形状:特别宽大的巷

10、道比窄巷道易发生底鼓,然而,巷道的宽度是由采矿作业而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辅助巷道,宽度能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而通过增加巷道高度使横截面保持不变。二、围岩变形破坏监测方法巷道围岩的稳定状况指标包括围岩的位移量、破坏范围、岩体内应力场变化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巷道维护的完好程度和工作空间的安全性,因此,监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可以为判断巷道支护质量和改善巷道支护提供科学的依据。巷道围岩移动常用移动量来表示,它可分为相对移动量和绝对移动量。巷道围岩相对移动量是指不分辨巷道顶板或底板、巷道两帮各自的单独移动量,而只计其最后的移动结果。巷道围岩绝对移动量是指测定巷道顶板、底板或两帮某一部位的实际移

11、动值。通常只测相对移动量就可以满足对支护结构设计和支护形式选择的要求。而绝对移动量的观测,由于工作量大,只在特殊要求条件下才进行测量。因此,相对移动量观测方法应用最广泛。为确认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的主要形式,找到龙湖矿回采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进行相关回采巷道顶底板岩性的测定,巷道围岩位移观测,巷道周边应力分布监测。1 掌握地质资料与开采条件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应掌握的地质资料和开采条件包括:通过地质钻孔、岩层柱状图等多种途径,掌握地质构造及围岩的结构特征、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等情况,并在地质图上标明地质构造裂隙发育带的位置、产状、层厚等;了解采煤方法、煤柱尺寸、开采影响范围等,掌握

12、好巷道与采煤工作面相对空间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了解巷道掘进断面尺寸、支护方式和支架工作特性等。2 巷道周边位移测量巷道周边位移是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反映多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测量巷道周边位移是判定巷道围岩稳定程度最常用的方法。1) 测站与测点布置对一条巷道进行围岩稳定性监测,通常设三个测站,测站间距可取3040m,选择有代表性的围岩条件,或选择特殊条件进行专项观测。一个测站应设三个观测断面,断面间距可取35m。测点是量测的基准点,应安设可靠,保证测点与围岩同步位移。通常在围岩上打一个深100200mm的钻孔,如果围岩较破碎,钻孔可更深一些。钻孔直径40mm,在孔中打入木楔,木楔上钉有

13、作为测量基准点的基钉,也可用水泥基钉(图1)。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护好测点,避免移动和损坏。图1 测杆与基准点1-测杆;2-弹簧;3-套管;4-基准点2) 量测方法一般情况下量测位移的精度取1mm,通常采用测杆和钢卷尽或收敛计进行测量。测杆是由活杆1和套管2组成,活杆上带有读数尺,精度为1mm。测杆上设有游标,最小为0.05mm。测杆上如果装百分表,测量精度可达0.01mm。在测杆上装位移传感器,则可实现远距离与计算机连接,实现自动检测与数据处理。收敛计由钢尺、微读装置、联接环、拉紧装置等部分组成。目前国内已生产的收敛计有GSL型钢环式等多种,量测范围510m,精度已达0.15mm以上。量测一般采

14、用十字测量法,如图2(a)所示,直接测AC和BD的相对位移量。有时为了量测围岩变形的不对称性,也可加测BO、AO或DO、CO。当顶板较好,侧帮变形较大时,可采用图2(b)的方法进行侧帮位移测量。测量断面收缩,则采用图2(c)所示的方法。采用图2(d)扇形布置法,则可以测定全断面收缩率。(a) (b) (c) (d)图2 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方法 由于底鼓位置处于巷道上幇附近,本次围岩位移观测采用网格布置,初步确定为巷道横断面上布置横向和竖向个三条测线,以便于量测、比较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便于确认巷道底鼓大小及其速率。在巷道设3个测站,每个测站设两个测面。3 围岩内应力测量巷道围岩应力测量,也是分析围岩稳定性、改进巷道布置和优化支护设计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要以采用煤岩钻孔应力测量系统进行测量。煤岩钻孔应力测量系统用于煤矿井下煤层或岩层应力作用,如工作面前方煤层超前支撑应力,预留煤柱的支撑应力等。钻孔应力监测是测量因采动影响煤层或岩层内部应力场的变化,是研究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