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63095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9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陵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管单位:*民政局编制单位:*工程咨询院编制日期:二一年二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建设目标11.3编制依据11.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2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1.7社会及生态效益3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2.1项目背景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103.1项目区现状的主要特征103.2项目地情况概述12第四章 市场分析134.1我国殡葬市场分析134.2项目区现有陵园现状144.3*市人口及经济收入情况15第五章 项目定位与产品策划175.1战略定位及分析175.2产品体系开

2、发17第六章 总体布局与功能区划196.1规划指导思想196.2总体规划设计206.3功能分区和墓区划分22第七章 总体设计及公用工程257.1道路及铺装场地规划设计257.2植物种植设计257.3园林景观小品设计267.4公用工程27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308.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308.2环境影响分析308.3建议32第九章 安全卫生及节能349.1安全卫生349.2节能34第十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3510.1项目管理3510.2项目实施安排3510.3施工建设项目招投标36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811.1投资估算3812.2资金筹措39第十二章 财务效益与风险分析4112.1财务评价

3、的依据和原则4112.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4112.3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4212.4 财务效益分析4412.5 盈亏平衡分析4413.7财务效益分析结论45第十三章 结论及建议4613.1结论4613.2问题及建议47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新风文化陵园建设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项目1.1.3项目主管单位 *民政局1.1.4项目建设地点*。1.2项目建设目标公墓建设本着“绿化荒山荒地、开发荒山荒地、造福人民”的理念,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执行标准多种类、分档次,力求突出个性的原则设计和建造,以满足

4、不同阶层人士的需要;以破迷信,树新风为切入点,宣传新型的祭悼方式,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3、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25号);4、公墓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民事发199224号);5、*殡葬管理办法;6、*公墓建设规划;7、*殡葬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长政199949号);8、民政部发布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9、*统计年鉴2008;10、*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1.4.1项目建设规模项目以园林式、生态化形式建造经营性公墓,利用*的荒山瘠地和部分

5、疏林地建设,规划点*小林厂总体规划面积200亩。1.4.2项目建设内容1、修建通往墓地的公路。 2、墓区内绿化工程。 3、祭扫通道硬化工程。 4、墓园大门、灵堂及工作生活用房、墓区景观休憩亭等建设工程。 5、建停车场、围墙等工程。 6、水电等配套工程。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5.1项目建设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4995.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800万元,流动资金为195.0万元。1.5.2资金筹措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外招商引资。1.6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按*市平均死亡人数3万人的占10%计算,为3000人。营业总收入:年平均1650万元。总成本费用:年平均845.61万元。

6、利润总额:年平均804.39万元。财务净现值: 税前2413.43万元(基准收益率10%),税后1035.34万元(基准收益率10%)。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前:动态6.3年(含建设期),税后:动态7.7年(含建设期)。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前17.97%,税后13.51%。详见附表: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1.7社会及生态效益1、*生态公墓建成后,将有利于保护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变目前农村无序的丧葬习俗,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生态公墓建成后,将有利于推进殡葬改革工作进程。 3、*生态公墓建成后,将有利于规范丧事行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辐射、示范和引导作用,面向农村

7、、服务农村、净化社会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殡葬改革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既属于物质文明的范畴,更体现精神文明的程度,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推进殡葬改革的目的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建设起了较

8、高标准的殡仪馆,殡葬设施有所改善。但是,当前我县仍然存在群众绿色殡葬意识淡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墓、殡葬执法难度大和殡葬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妨碍该县殡葬改革的进行。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倡导丧葬新风,保护生态立县、开发旅游兴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公墓建设是配合我国殡葬业的不断改革、促进社会文明及提升殡葬文化的具体行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公墓建设作为当地人文景观看待。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建设一座风景优美、设施完善、合法健康的公墓项目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通过公墓建设,规定埋坟范围,逐步迁移坟地,可以促使*的殡葬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

9、传统的土葬或骨灰土葬的形式,对市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随着全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的殡葬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国家、省、市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及节约用地的法规,对死亡人口作出了一律火化的规定。据统计,*市年平均死亡人数在3万人左右,仅市区每年死亡人数就在1.5万人上下,死亡率千分之六左右。*的火化率已经达到死亡率的98%。据初步调查,*现有*殡仪馆、*烈士陵园、*大蜀山文化陵园、*小蜀山公墓以及大兴塔陵园等五座公墓。*殡仪馆因处市中心,已在外迁的规划之中。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殡葬服务业这个行业始终滞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2

10、.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有利于保护和节约农村耕地,规范殡葬行为。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发展现代殡葬文化的需要。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倡导火葬,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节约土地资源。国务院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也明确规定:“要推行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因此,保护、节约耕地是农村殡葬改革中的重点。然而,如果农村没有个规范化的公墓设施做基础,丧葬中任凭丧户与公墓边缘的土地承包人私下交易丧葬用地,有的不经交易还导致纠纷发生,这怎么可能利于土地的保护与控制呢!又怎么可能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呢!现在用比较少的面积来建好基地,是为了将来保护更多的土地。围绕保护、节约

11、耕地这个重点,遵循便民利民,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建设好农村规范化公墓这一基础的设施,来规范农民群众在丧葬中的行为,控制骨灰处理丧葬用地,并逐步形成制度化,不断调查研究,倡导占地少、容量大、多样化、文明健康的骨灰处理方式,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沿着现代殡葬文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是项目实施的现实意义的关键所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时,我们政府职能部门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提到殡葬改革,一味的单纯的理解为就是实行“火化”。然而,火化后的骨灰处理、丧葬活动的内容等行为却随人们顺其自然,等到人们不规范的自行骨灰处理和迷信活动泛滥,造成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时,再掀起一次平

12、坟运动来简单强制解决,运动过后便又无人过问,一切仍然顺其自然。这样只能恶化党群、干群关系,削弱党的向心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更不可能实现改革的最终目的。2.2.2有利于改善和美化农村环境。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农村凡是无人管理的公墓,都是杂草丛生,远看似荒地,近看是坟墓,难免一些人们走进这类公墓便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感。然而,当我们走进上海的“福寿园”、南京的“中山陵”、无锡的“青龙山公墓”和“湖景公墓”时,感觉到的不仅是走进了一座美丽的陵园、林园,而且好像是走进一座美丽的公园,一种美不胜美、感叹观止和艺术享受的感觉油然而生。尤其是上海的“福寿园”利用

13、因地随形,傍山依水优势,造就了上海这座国际化的殡葬伦理新境地,成了人们节假日休闲和观光的好去处。可见公墓建设不仅给人以一种清爽、庄重、美观的感觉,而且也给人有一种别致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正如有些外商所说:“从一个地方殡葬改革的公墓建设看,就不难想象到一个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程度如何。”由此表明:建好农村规范化公墓,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体现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成果需要,是改善和美化农村环境、树立地方形象的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文明、美好的农村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精神文明的象征,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人们井然有序的生产、生活。2.2.3有利于减轻

14、农民负担,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稳定。是满足人们纪念亲人情感和追求永恒纪念价值观念的需要。如果农村建好了一个规范化的公墓,那么,丧户就自然会服从规范化公墓的管理和安排,并能按照规范的要求处理死者的骨灰。必然也就不会出现因丧葬而出现农户之间私下交易土地的现象,更不会出现丧户花费上千元买墓套用于丧葬,几年后再遇政府掀起平坟运动时,导致砸墓现象而给农民造成本不该发生经济损失。同样农村如果建好了一个规范化公墓,那么,丧户也就永远不可能因丧葬用地而与公墓边缘的田主发生矛盾和纠纷。建好农村规范化公墓,可谓也是一种减轻农民负的举措之一,是得民心、合民意的殡葬改革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只有建设好农村规范化公墓

15、,才能从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办丧事的问题。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满足人们纪念亲人情感和追求永恒纪念价值观念的需要。2.2.4有利于勉励后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是便于搞好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需要。在建设农村规范化公墓中,注重将当地的革命烈士进行建墓立碑和创建现代的“劳模丰碑”以及“农家致富能人碑”等,并将他们的事迹给予永久性展览,这将永远有利于勉励后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也便于我们利用之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的教育,其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如上海“福寿园”以开辟名人墓区而弥补了上海传统殡葬文化上的缺憾。他们注重社会效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先后建造了“文星阁”、“文星堂”,现在又开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