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630106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景物类1选取写景类文章作为试题阅读文本的试卷,有日趋增多的可能。阅读材料的选取,会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但会比较谨慎。2试题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命题会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发展,而且更加突出能力立意方面的试题。3常见实词的含义、常用虚词的用法、重点句子的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命题常规;内容的理解主要指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理清结构。4写景类文本阅读试题的特色将体现在:设置概括文章景物特点、把握作者写景思路方面的题目。当然,也要注意涉及作者思想感情与文章表达特点方面的试题。5从题型看,主客观兼而有之,仍然会是以主观题为主。填写题是写景类文本阅读题的常见

2、题型。答案唯一的客观性试题将会逐渐减少,考查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而答案多元化的主观性试题会有所增加。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3、恕己,曰奉壹。 一、(2006贵州遵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伐竹取道_下见小潭_潭中鱼可百许头_以其境过清_答案砍伐出现大约冷清2翻译下列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答案阳光直接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石上,呆呆地不动。从石潭这里向西南方远望,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_答案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

4、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二、(2007广西南宁)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_(2)往来翕忽_ 答案(1)特别(2)轻快敏捷的样子(或轻快敏捷)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乃去C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B. 动词,离开。(A. 砍伐/攻打;C. 代词,它的/副词,难道;D. 连词,因为、由于/连词,来)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答案(从)小石潭向西南方向远望,(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见(溪水)时而现

5、出来,时而被遮住(“明灭可见”也可译为“时隐时现”)。7简要分析第段景物描写的特点。_答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衬托。三、(2008内蒙古通辽)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乃去C不可知其源其真无马邪D以其境过清属作文以记之答案B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答案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0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_答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意思对即可)。四、(2009浙江衢州)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2)伐竹取道_(3)佁然不动_(4)其岸势犬牙差互_答案(1)

6、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答案A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_答案(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答案孤独忧伤(凄凉)。一、(2008湖北宜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观月(有删改)张孝祥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

7、,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注释】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尽却:全部退去。童隶:书僮仆役。正黄:纯黄。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_答案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2写出文中加点的“宜”和“是

8、”的意思。_答案宜:适合是:此 、这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段中的原话回答。_答案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远人。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_答案八月之望二、(2010甘肃兰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予始四望惨淡_(2)泫然不能自已也_答案(1)我(2)停止6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

9、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风渐劲时:_风大起时:_答案亦甚雄快(愉快)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悲伤,泪流不止)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_答案略(抓住特征描写)三、(2010山东东营)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释】薜( b)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声音和盛之貌。办:具备。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前人之述备矣B遂葺宇其上/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邑人奇之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