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62644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精品讲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编稿:翟秀红 审稿:陈敏考点解读考点提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条件:(1)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权得到巩固。(2)经济基础: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3)理论条件: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4)思想条件: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2、过程:(1)方针的确定: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的经济基础。(2)“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做出了优先发展_的决定,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3、成就:(1)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2)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a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

3、营为特征。b高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2)手工业:1953年,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从供销方面入手,逐步按行业分期、分批、分片改造,后来改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资本主义工商业:a国家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策略,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b1953年底,实行个别企业的_。c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3、结果: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4、意义:社会主义_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高清课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369936 探索与失误】1、成就(1

4、)1956年中共“八大”:a内容:基本形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b意义: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起来。(2)1960年“八字方针”:a背景: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b内容:1960年冬,提出了“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c作用: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城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建设成果:19561966年,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虽走了不

5、少弯路,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如1965年,我国国民收入比1956年增长57,工业总产值增长118。2、教训(1)“左”倾错误初步发展:a背景: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中的高速度。b表现: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_”;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c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d影响:使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跃进”期间,中国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合农村生产力的实际生产水平,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左”倾错误恶性嘭胀:a表现:19661976年十年“文革”。b

6、危害: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参考答案:重工业 工业体系 公私合营 计划经济 工业国 调整 大跃进 要点精析要点一:关于三大改造【高清课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369936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分散的小农经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难以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为工业的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2)方式: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政

7、策:赎买政策。(2)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3)方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4、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种剥削关系;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

8、的劳动者。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上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提示】三大改造示意图【典型例题】1、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 B19521956 C19661976 D1978198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属于考查考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表材料、最大

9、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开始年的比例中,公有的有百分之四十多,其他经济成分所占比例均有不同,说明三大改造前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在结束年,公有占百分之九十还多,说明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应该是三大改造完成。故选B。答案:B2、(2015 天津南开期末考)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直接因素是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实施D人民公社的建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完成。农村土地改革,废除

10、封建土地所有制,与私营企业“集体消亡”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私营企业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部分,直接导致其“集体消亡”,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两个方面,不够准确,故C项错误;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时,私营企业早已消亡,故D项错误。答案:B要点二:比较20世纪50年代中共制定的两条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背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中共“左”倾思想泛滥内容“一化三改”,“一化”即工业化,“三改”即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

11、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特点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相辅相成;计划具有指导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影响经过三年努力,国家较快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但是,由于在实行时过于求快,对工商业的改造遗留了一些问题由于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大力推进“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认识坚持马

12、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规律【典型例题】读下图,对一五到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实施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八字方针的贯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提出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二五计划完成后为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图中的表现是二五计划期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二五计划 (19581962年)实行时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因此开展大跃进运动,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浪潮,人民公社运动、农业浮夸风使得农业遭受一定程度上的打

13、击,比重下降。为解决经济困难,1961年又开始实行调整、整顿、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B、C、D三项都属于正确的原因分析。A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于1953年,指导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实施。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要点三:用示意图解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 19491961年我国工业和农业国民收入发展趋势示意图 1、19491953年呈增长趋势。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政权巩固、统一;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苏联的帮助;全国人民的努力。 2、19581960年呈下降趋势。原因:“左”倾错误,尤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4、 3、19601962年呈回升趋势。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党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和教训,生产开始恢复。 4、认识:国家独立、统一和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要协调好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有更快的发展。【典型例题】1、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77043173875371958108358050356619591483867616497196016371090547457A.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解析:本题以表格切入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71960年我国工业产值,尤其重工业产值高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