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623168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课堂知识加深练习题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诗歌鉴赏。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_”,“江山丽”对“_”,“泥融”对“_”,“_”对“鸳鸯”。2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和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A视觉B嗅觉C听觉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A静态B动态3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等景物。江山太阳花草鸳鸯春泥春风燕子沙滩

2、4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_,_。2. 阅读理解。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和:_白银盘:_青螺:_3“潭面无风镜未磨”指的是湖面_,像_。古代铜做的镜子,需要_,才能保持光亮。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绝句迟(c ch)日江山丽,_。泥融(lng rng)飞燕子,_。1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首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4

3、.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乞巧七夕今肖看碧霄,_家家乞巧望秋月:_。(1)把古诗补充完整。七夕今肖看碧霄,家家乞巧望秋月:。(2)七夕是指农历的,是传说中鹊桥相会的日子。(3)“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意思。这时,人间女子常会对着用五彩线穿针。(4)如果你正在向织女乞巧,你会乞取什么呢?快来写一写!5. 古诗阅读。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_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1补充诗句。2元日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即农历_,俗称“_”。3诗中写了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的节日气氛。4给诗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爆竹声中一岁除(_)A

4、去掉。B过去。C表示不计算在内。千门万户曈曈日(_)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5“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_6. 古诗阅读。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 )A.清澈明净B.清醒明白C.二十四节气之一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 )描写。A.动作B.神态C.外貌3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两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_。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5、(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_)(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_)(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遥指”是摇着手指。(_)7.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折杨柳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北朝情歌南朝情歌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昔别春草绿,今还墀雪盈。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谁知相思苦,玄鬓白发生。1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什么内容?答:_2北朝乐府和南朝乐府在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何不同?答:_8. 轻松阅读。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1将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和_、_并称为“三苏”。A苏

6、洵 B苏小妹 C苏辙3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态的景物有竹、_、_、蒌蒿和_; 动态的景物有_和_。4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_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芦芽:芦苇的嫩芽B.蒌蒿:一种高大的树木C.欲上:想逆江而上D.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描写的是时节的景物。(3)请你展开想象,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4)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B

7、.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然后,由江中写到江岸。C.诗的前两句咏画面的景物,后两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D.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用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10. 课内阅读。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的_,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_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_,动的景物有_,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_到来了。2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_句。请你讲一讲“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_3惠崇春江晚景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_11. 课内阅读。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的。诗的前两句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揭示赠诗的_。(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和_。(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虽

9、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景象,显露了_,给人以昂扬之感。(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C.赞秋;凄凉;悲秋12. 根据图片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1)萧萧,。促,篱落。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诗人。题目中“书”的意思是。(2)请你为上面的图片起一个恰当的名字。(3)这首诗的前两

10、句和后两句各写了什么?请选一选。(填序号)前两句:后两句:A.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B.写深秋的凄清。(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B.思念家乡。13. 课外阅读。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全诗描述深秋时候从到的景色。(2)诗中点明时间的诗句是:;表现颜色的诗句是:;表现形状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是:。14. 默写古诗,再回答问题。乞巧_,_。_,_。1这首诗是_代诗人_描写_的名诗。农历_的夜晚,俗称“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_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碧霄”的意思是_。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_的向往。嫦娥_,_。_,_。2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同嫦娥一样_的处境和心情。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诗题的意思是(2)用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