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心得体会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61670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力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力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力学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力学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力学在线培训课程学习体会在网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受 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点体 会分享一下。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学习岩土、 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大师在讲课的时 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中复杂 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度思考土 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

2、,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把握问 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科学问题的 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发 展的因素。回归到土力学中,任何一项与土有关的工程,不论是边坡还是地基,不论是大型工 程还是微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研究时都要遵循土的三大基本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 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工程的稳定性和存在性。在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与事故就是违反了 土力学基本原理才发生的。听李老师土力学的阐述,深入细致的讲解,在不知不

3、觉中学习到的 不仅仅是有关土力学的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土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一些思考。也使我 越来越坚信,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李广信教授在对土力学课程内容把控上很有针对性和总结性,总能把较为复杂 的内容转化成易懂的知识点教予听课者,在知识点处都有整体性的把握,并能很直观,清晰的 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岩土工程在地基承载力问题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不是精准的数 值;应变与强度问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岩土工程中的加固与减弱,应遵循:无为而治,顺 乎自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思想;土在加载变形过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等等。对于土

4、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李广信教授也有自己的一套总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 是土的三大特性,其次是经典土力学的三大定律,最后是土的三类岩土工程问题。三个方面内 容环环相扣,土的特点决定土的受力情况和发展定律,工程岩土问题需要遵循定律来达到设计 目的,这样使土力学整门课程的内容结合成面的形式,而不是成知识点的形式。在听课过程中对李广信教授讲解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提出了趣味土力学的说法。他认为在 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类比、比喻和故事等,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能够加强对概念 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授课毕竟不是脱口秀,避免过多的包袱”冲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的讲 解与理解。大师的课程资料上不乏生动形象的代表,

5、比如:沙滩上的观察、地震液化等动态的 表现形式,不仅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知识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说实话,以前总感觉土力学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同时也很枯燥,作为经验不足的 年轻教师,很难将这些课程讲解的形象生动,让这些枯燥的力学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易 于乐于接受。自我深省还是专业功底、学术素养不足,无法将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 到一个新的讲解层面。李广信教授的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土力学课程的认识。总之,李广信教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难度较大的土力学课程讲 解和学习的信心,还对李广信教授的严谨丰富的治学理念和态度深深钦佩。此次学习能够指导 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

6、注重哲学思想的培养,并且也尝试着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采 用李广信教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努力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窍门。这次网 络在线课程是一次快乐、收获颇多的学习经历。篇二:土力学学习心得土力学学习心得学习土力学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难的,其理论基础比较多,且又很贴近工程实际。在学习土 力学中,你会联想到你所学习的一些专业知识,如材料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与 水文地质等知识,是一门既广又专的学科!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土力学这门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等内 容。从土体本身的特性,如散碎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推导其出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强 度特性以及渗透特

7、性。研究方法是将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描述碎散体特性的理论(压缩 性、渗透性、粒间接触、强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以及与此有关 的工程问题。而本册土力学书中前三章便是研究土体的这些物理及力学特性,而后五章便是研 究土的一些工程问题:第四章压缩固结是研究土体的变形问题,第五章抗剪强度和第六章挡土 墙土压力是研究土体的强度问题,第六章边坡是研究土体的稳定问题,而最后一章是在前面的 基础上研究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将土体本身特性和其力学特性结合在一起的是有效应力原理:? ?u。其含义是,研究平 面上的总应力,等于孔隙应力u和由土骨架承受的应力(有效应力?)。有效应力原理在研究

8、 土的渗透特性时提出,贯穿于整个土力学课程。下面,我通过有效应力原理为主线来梳理整个土力学内容: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可以通过有效应力原理来确定在渗流条件下水平面上的孔隙水 应力和有效应力,进而通过判断有效应力是否为0来判断是否发生流土。研究土的压缩与固结时,通过单向固结模型模拟的土体固结过程就应用了有效应力原理。 其描述为: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饱和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体中各点的超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 附加有效应力相应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超孔隙水应力逐渐转化为附加有效应力的过程。在这 一转化过程中,任一时刻任一深度上的应力始终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这是整个土体压缩与固 结研究的基础。研究土的抗剪强度

9、时。在直接剪切实验和三轴压缩试验中,都采用三种不同的剪切方法。 即不固结不排水(UU)、固结不排水(cu)、固结排水(cd)。其中,是否排水即是否存在孔 隙水应力。而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有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所以说有效应力原理贯 穿于整个土力学中,是土力学研究的一块基石,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钥匙。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 应该明白学习的重点了吧,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以理解为重,最重要的是自己课下积 极主动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这个非常重要,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土力学课中学习的知识!以上就是我对于土力学这门课程初步的认识。以后大家若有机会再学习相关深入的课程, 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篇三:土力学总

10、结及日记土力学实训总结一转眼间一周的实训马上就要结束了。自己才觉悟到时间过得很快。现在想起刚学这门 课的时候对什么都觉得不知道老师讲了也不是很懂。就连出去跟老师在外面的铁路线路上实 习。自己也是看热闹。对于许多东西都事是而非。即便老师讲了对于初次接触的我也只是觉得 好奇。根本忘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在实训的过程中我根据任务指导书上的要求,通过查课本把自己以前没有搞懂的问题认真 的全都弄明白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认真地完成了。尤其是缩短轨配置的计算,把自己以前 老搞混淆的计算步骤现在也搞清楚了。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我也虚心的请教同学、和老师。经 过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讲解自己以前不会的也彻底懂了,自己由以

11、前对这门课的讨厌也变得喜 欢。实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的:土的密度试验,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土的剪切试验,土的固 结试验以及土的击实试验,都有了了解。现将了解到的知识总结如下:实验一土的含水率试验(一)、试验目的1 05-1100 c下烘于恒量时所失去的水的质量和干土质量的百分比值。土在天然状态下 的含水率称为土的天然含水率。所以,试验的目土的含水率指土在的:测定土的含水率。(二)、烘干法试验1. 操作步骤(1 )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为153 0g,砂性土、有机质土为5 0g,放入质量为m0 的称量盒内,立即盖上盒盖,称湿土加盒总质量ml,精确至0 .01g.(2)打开盒盖,将试样和盒放入烘箱,在

12、温度10 5 1 1 0 0 c的恒温下烘干。烘干时间 与土的类别及取土数量有关。粘性土不得少于8小时;砂类土不得少于6小时;对含有机质 超过10%的土,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0C的恒温下烘至恒量。(3)将烘干后的试样和盒取出,盖好盒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干土加盒质量m2 为,精确至0.01g实验二土的密度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二)、试验方法与适用范围1、操作步骤(1)测出环刀的容积v,在天平上称环刀质量ml。(2)取直径和高度略大于环刀的原状土样或制备土样。(3 )环刀取土: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将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随即将环刀垂 直下压,边压

13、边削,直至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将环刀两端余土削去修平(严禁在土面上反 复涂抹),然后擦净环刀外壁。(4 )将取好土样的环刀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环刀与湿土的总质量m22、计算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 ?mm2_m1 ? v v3、要求:密度试验应进行2次平行测定,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 3g/cm3,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密度计算准确至0.01 g/cm3.实验三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一)、试验目的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液限 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塑限,计算

14、塑性指数、给土分类定名,共设计、施工 使用。实验四 土的击实试验(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用标准的击实方法,测定土的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 密度与最优含水率。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 0mm的 土。(二)、计算与制图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为击实曲线。 曲线峰值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代表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如果曲线不能得出峰值点, 应进行补点试验。计算数个干密度下的饱和含水率。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在击实曲线的图 中绘制出饱和曲线,用以校正击实曲线。实验五 土的固结试验(

15、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 变形和时间的关系,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及原状土的先期 固结压力等。(二)、试验方法适用于饱和的粘质土(当只进行压缩试验时,允许用于非饱和土)。试验方法:1、标准固结试验;2、快速固结试验:规定试样在各级压力下的固结时间为1小时,仅在最后一级压力下除测记1小时的量表读数外,还应测读达压缩稳定时的量表。篇四:岩土力学 心得体会岩土工程10水利2班7号和超强1基本概念岩土工程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

16、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 部分称岩土工程。2发展现状随着多种所有制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及跨区域经营障碍被打破,岩土工程市场已处于完 全竞争状态。岩土工程项目承接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活动实现,行业内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 集中度偏低。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具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据20 1 3 2 0 1 7年中国岩土工 程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我国仅从事强夯业务的企业就超过300家, 岩土工程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导致优势企业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这与发达国家该行业高度集中 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岩土工程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解决行业分散、集中度过低的问题,提高整体竞争力进 而提高盈利能力,需要在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