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61211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东平县高三上学期语文九月学情调研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B .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 各有千秋。C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D . 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2. (2分) (2016高一上正定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2、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_。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A . 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B . 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C . 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D . 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自身”文化。3

3、. (2分) (2019浙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雄安站今日开工建设,该车站建成投产后,雄安新区可直达京津冀主要城市,实现与北京、天津半小时交通圈,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高速铁路网结构,便利沿线群众出行。B . 进博会是中国秉持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C . 摩纳哥蒙特卡罗拍卖行的一场拍卖会以135万欧元的价格卖出了一幅卷轴总长度约为17米的死者之书纸草本,成交价之高,几乎赶上了当天其它所有拍卖品的总和。D . 对光观察纸币时可以看到有一条完整的或断续

4、(开窗)的线埋藏于其中,在纸币制作过程中,在纸张的特定位置包埋入特制的金属线或不同颜色的聚酯类塑料线,称为安全线。4. (2分) (2019高一上静海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B . 短歌行类属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其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C .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是豪放派词人与爱国者。D .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靖节先生,现实主义诗人,作琵琶行时官职为江州司马。司马在唐朝时是州刺史的别称,当

5、时实际上是闲职。5. (2分) 下面的电子邮件中,加线词运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李老师:您好!上周四您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老师作画相赠,我感激不已。我定会惠存老师的墨宝,铭记老师的恩情。我今天已将最近付梓的拙作邮寄给您,请您教正。敬祝教安学生:黄少明9月8日A . 蓬荜生辉B . 惠存C . 教正D . 教安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6. (14分) 阅读师说全文,完成后面练习题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

6、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

7、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 “说”是一种文体, 是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就是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2) 联系全文,分析第三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有怎样的作用?(3) 有人说,第三段阐明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你是怎样认为的?(4) 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5) 把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

8、解惑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6高三上霞浦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苏轼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雪中乘兴真聊尔 , 春尽思归却罢休。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注】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聊尔:姑且如此。(1) 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9、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8. (8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期中) 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 披绣闼,俯雕甍。_,_。(王勃滕王阁序) (2) 恨相见得迟,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3)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渔父) (4) _,不可胜记,_。(司马迁报任安书) (5) _,则芥为之舟;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9. (20分) (2019高三上赣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笛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

10、来。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在梁老师家里,他也总是操起笛子就吹。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喜悦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根红围巾,头发跟鸟窝一样。可大家都不敢笑,这孩子一定是自己从大老远来的,别一笑把孩子笑毛了。“

11、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

12、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

13、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

14、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

15、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端详着,然后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标题“魔笛”中的“魔”形象生动,既点出梁老师、朗风师徒二人吹奏技巧的出神入化,隐含着他们对音乐的痴迷,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 小说中的朗风是个“不太守规矩”的孩子,他未经允许就吹奏,演奏无言曲时即兴发挥,因为他想成为梁老师希望的“风一样自由自在”的人。C . 小说中老师们开始想笑又不敢笑,后来“一下子都笑了”,这些细节描写既丰富了朗风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