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61147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Oedipodinae)蝗虫的区系分析 【摘 要】本文对内蒙古斑翅蝗亚科蝗虫进行了区系分析。内蒙古斑翅蝗亚科蝗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主要归属于古北界、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和埃塞俄比亚界共有种,其中以古北界种类占绝对优势,有24种,占总数的92.31%;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内蒙古斑翅蝗亚科蝗虫主要归属于蒙新区、华北区2个区,其中蒙新区的种类最多,共有26种,占总数的100%;其次为华北区的种类,共有15种,占总数的57.69%。在内蒙古地带性植被带中,属于荒漠带的种类最多,有20种,占总数的76.92%。 【

2、关键词】内蒙古;斑翅蝗亚科;区系分析 斑翅蝗亚科昆虫归属于直翅目蝗总科(Acridoidea斑翅蝗科,是直翅目中较大的一个类群。斑翅蝗亚科昆虫头短,头前端反面缺细纵沟,颜面垂直或倾斜,触角呈丝状。前胸背板平坦,有时中隆线隆起,前、后翅均兴旺,并且常具有暗色斑纹,尤其在后翅;前翅中闰脉常具音齿。后足股节外侧基部的上基片明显长于下基片,外侧具羽状平行隆线,后足胫节缺外端刺,跗节爪间中垫较小。腹部第1节背板两侧具听器,腹部第2节背板两侧缺摩擦板。主要分布于古北区,东洋区种类较少。 一、内蒙古自然概况 内蒙古位于中国北部,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总面积118.3 km2,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

3、、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北部与蒙古、俄罗斯接壤.内蒙古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地形.高原由呼伦贝尔高原、锡林郭勒高原、乌兰察布高原、巴彦淖尔-阿拉善高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m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 m.高原外围分布着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走廊北山等山脉,构成内蒙古高原地貌的脊梁.全区高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1.18%,山地占20.8%,丘陵占18.25%,河流湖泊等水面面积占0.8%,平原滩地占8.5%,沙地占0.6%.内蒙古植被带一般分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其中草原带是内蒙古植被带的主体.内蒙古大局部地区的气候属温带大陆

4、性季风气候,东西南北有明显的气候差异,年平均气温-2-8,气温年差平均为34-36,年降水量50-450mm,从东向西递减。 二、斑翅蝗亚科昆虫的经济意义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局部,不少有害蝗种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全世界的蝗虫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灾。全世界常年发生蝗灾的面积达4 680万km2,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蝗虫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优点,是一种可食用、药用和饲用的天然优质资源。蝗虫是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5、分,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维护其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优质高蛋白动物源饲料,我们可在防控的同时对其食用、饲用和药用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从而实现治理蝗灾和开发蝗虫两者兼顾。 三、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的区系分析 对内蒙古斑翅蝗亚科蝗虫10个属,即草绿蝗属、尖翅蝗属、绿纹蝗属 (Aiolopus Fieber,1853、沼泽蝗属、小车蝗属、赤翅蝗属、疣蝗属、胫刺蝗属 、束颈蝗属、细距蝗属 的26种蝗虫进行区系分析。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区系中的归属及所占比例 中国昆虫区系归属于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内蒙古属古北界。内蒙古斑翅蝗亚科26种昆虫在世

6、界动物区系中的归属及所占比例见表1。由表1可知,内蒙古的斑翅蝗亚科昆虫以古北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东洋界与埃塞俄比亚界。仅属于古北界的种类有24种,占总数的92.31%;古北界与东洋界的共有种有2种,占总数的7.69%:古北界与埃塞俄比亚界共有种有1种,占总数的3.85%。 表1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区系中的分布情况 Tab.1 Distribution of Oedipodinae from Inner Mongolia in the world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在我国动物区系中的归属及所占比例 古北界在我国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和青藏区,东洋界分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内

7、蒙古斑翅蝗亚科26种昆虫在我国动物区系中的分布见表2。 由表2可知,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主要分布于蒙新区和华北区。其中10属26种昆虫均分布于蒙新区;其次为华北区种类,计15种,占总数的57.69%;东北区和青藏区各9种,占总数的34.61%。华中与西南区之间地势较为平坦,物种易于迁移和扩散,分布于华中区有3种,占总数的11.53%;分布于西南区有4种,占总数的15.38%;分布于华南区仅为1种,占总数的3.85%。 表2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在我国动物区系中的分布及所占比例 Tab.2Distribution and percent of Oedipodinae from Inner Mong

8、olia in China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在内蒙古3个植被带中的分布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26种昆虫在内蒙古不同植被带中的分布见表3。 表3 内蒙古斑翅蝗亚科昆虫在内蒙古3个植被带中的归属和比例 Tab.3Distribution and percent of Oedipodinae from Inner Mongolia in threeVegetation Zones 从表3可知,属于荒漠带和的种类最多,有20种,占总数的76.92%,其次为典型草原亚带有17种,占总数的65.38%,荒漠草原亚带,有13种,占总数的50%,森林带有8种,占总数的30.76%,森林草原亚带有12种,占总数

9、的46.15%。其中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 (Ivanov)、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蒙古束颈蝗Sphingonotus mongolicus (Saussure)、柴达木束颈蝗Sphingonotus tzaidamicus (Mistshenko)广布于3个植被带。 参考文献 【1】刘举鹏.1990.中国蝗虫鉴定手册.天那么出版社. 【2】石蕴综.内蒙古自治区地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9:11-103. 【3

10、】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1(2):65-177. 【4】陈永林.中国蝗虫灾害.见:孙广忠等著.中国自然灾害.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235-252. 【5】 Wang D,Zhai S W,Zhang C X,et al. Nutrition value of the Chinese grasshopper Acrida cinerea(Thunberg)for broilers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35:66-74. 【6】 Chen Y L. The Locust and Grasshopper Pests of ChinaM.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1999. 【7】姚杰,姚世鸿.贵州蝗虫资源的开发利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24:19-24. 【8】陈学新.昆虫生物地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29-58. 【9】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99-392. 10能乃扎布,齐宝瑛.内蒙古昆虫的区系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87(3):2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