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整组教学”实践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60990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整组教学”实践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整组教学”实践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整组教学”实践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整组教学”实践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整组教学”实践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整组教学”实践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纵横捭阖,着眼整体 “整组教学”实践谈 摘要:“整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元教学,它注重专题的整体性,即“全盘考虑”;重视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以适应知识发展更新、更快的时代特点。关键词:整体感知 部分体验 整体感悟“整组教学”近来已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热门话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达到“得法课内,得利课外,使学生受益终身”的教学目标,实验教材围绕专题组合教材。每册八个专题,每组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单元专题,识字课(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至二年级上册中)、阅读课、语文园地等都围绕本组专题合理安排,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有机整体,因此“整组教学”应运

2、而生。基本流程可以分为“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三部分。提到“整组教学”,我立即联想到传统的单元教学。单元教学并不陌生,二十世纪初就在欧美出现了,六十年代就已传入我国,到了八十年代已经建立了单元综合训练体系。虽然语文教学的材料是一篇篇独立的课文,但是根据学生掌握各种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的需要,可按文章的文体、思想内容、写作特色等依据进行编选,组成单元。单元教学就是根据训练重点组织课文施教的活动。与传统的“单元教学”相比,实验教材的“整组教学”有哪些不同之处,优势在哪里?经过不断实践与思考,我认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整组教学”更注重于关注整体,重视拓展。下面,我试从以下三方面作

3、具体阐述: 一、整体感知,提纲挈领。“关注整体”简而言之就是把整个专题当作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重视 “整体感知”和“整体感悟”。瑞格鲁斯在他的“精致教学理论”中指出:学习过程应该先有整体概念的蓝图之后再逐一建构内容知识,如此学习才能四通八达,深入浅出。“整组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所体现的就是这种观点。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感知具有整体性。“整组教学”中的“整体感知” 就是在阅读单篇的课文之前,先引导学生阅读导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借助电教媒体)提纲挈领式地初步感知整个专题的学习内容、孕育情感、激发求知欲望的学习活动。教师相机指导搜集相关资料更为“部分体验”做铺垫、为综合

4、性学习或拓展活动做准备。1、凸显导语功能,导而弗牵。导语是“整体感知”的主要依据,虽然传统的“单元教学”中每个单元也有学习提示,但是学习提示仅仅是用非常理性的话语提出了学习的要求或知识点,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语文性在其中。实验教材的导语则不同,语言凝练,字字珠玑,并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导语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布置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更重要的是,它用小伙伴的口吻、诗化的语言、号召性的语调、生动的画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身也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好材料。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专题中,导语一开始就把中华传统文化比做巨大的宝库,

5、用排比的句式、举例的方法介绍了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以精美的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做为背景:甲骨文、敦煌壁画、秦始皇兵马俑、故宫这些都是无声的语言,抓住这些特征,设计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啧啧”的赞叹声中传达着对祖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赞美和自豪。有了这些直观的铺垫,学生就不难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了,以自豪的心情分篇阅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就变得水到渠成了。2、紧扣导语教学,循序渐进。如何以导语为切入点设计导读课?以“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的教学为例,我做了新的尝试,设计了这样三个步骤:首先,利用导语,创设情景。我利用背景图片将导语具体化、形象化。做了多媒体课

6、件演示,通过悠扬的古筝曲和短而精的讲解,把学生领进了传统文化的宝库。其次,学习导语,串学课文。这组课文的专题是“传统文化”,串学是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整组课文的大致内容,知道了孔子是大思想家、盘古开天地是动听的古代神话故事、赵州桥是古代了不起的建筑等,一篇篇独立的课文串联起来,体现了专题的整体性,也体现了文化的整体性。3、运用导语,拓展延伸。通过串学导语,学生已经知道传统文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并不遥远,激发他去寻找,去了解,开展“在生活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交流“我知道的传统文化”“我想研究方面的内容”为综合活动做好“定向”的准备活动。通过活动表

7、格的设计,介绍资料的几种形式,可以更具体地指导学生开展初步活动。二、整体把握,彰显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学习方式的融合。“部分体验”是指对每个专题中的课文分课或分块学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1、部分体验,展现个性。新课程致力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教材在这方面已经为我们展现了全新的面貌。它立足于儿童主体的阅读心理

8、、学习需求和个体,从精读课文的编排,“语文园地” 的设置,到自选课文和练习的提供,都充分考虑其呈现方式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作用。针对以上特点,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因为真正的课程是发生在课堂、发生在师生的互动情境中的。所以,“部分体验”时可以依据教材特点,顺课次学习;也可依学生意愿,从多数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开始,进行精读训练,其余内容,可根据深浅难易程度酌情采用不同学习方式;还可根据教材特色即“个性”(有的利于训练朗读的、有的利于练习口语交际的、有的利于启迪心智的、有的利于丰实想象的)进行学习内容的重组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以“战争与和平”为专题,其中夜莺的

9、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都是讲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可以整合起来上成一个战争中的小英雄专题。以这两篇课文为主打文章重点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去读更多的文章和书,去了解更多的战争中小英雄的故事,感受他们机智勇敢的品格,缅怀英雄、向往和平。2、从扶到放,自主学习。实验教材每个专题是由四篇课文组成的,安排了“精读”与“略读”两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这种安排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处理教材平均用力,分析讲解机械烦琐”的缺点,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 “部分体验”时,教师应该抓住精读课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即通过朗读、默读指导使学生积累语言、培

10、养语感、领悟感情、领会方法。教师的指导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循序渐进提高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略读课则要把“主动权”留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在方法上就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又如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以“作家笔下的人物”为专题,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学习中运用,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特色。写人的专题不是第一次出现,分别在四年级下册第六专题、五年级上册第七专题出现过,所以既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

11、又要将已有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写人文章的能力。体会并学习作家写人的写法这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一篇讲读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分别从人物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我根据略读课文刷子李通俗易懂,抓住用典型的动作刻画人物形象这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学刷子李,学“动作描写”的教学方案。这一课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引导学生继续领悟作家刻画人物的方法,而是在第一篇讲读课基础上的深化和提升,为习作课铺垫,通过“动作描写”的片段练习,扎扎实实地教学生一种写人的方法,为落实专题教学重难点服务。三、

12、整体感悟,实现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组教学”中的“整体感悟”,就是从整体把握入手,在学完一个专题后, 进行整体回顾交流: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识字,写字,词、句、段、篇的积累,课文内容的理解,美、情、理方面的教育与感染,等等)?我掌握了哪些学习本领(识字写字的本领,背诵、积累的本领,听、说、做的本领,等等)?它与 “整体感知”相照应。1、自主展示,兴致盎然。阅读主体(学生)对文本的所作的感悟,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整体感悟”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体现了学生的个人风格,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阅读时间和畅想空间,让学生去“感”去“悟”,允许学

13、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性在课堂上飞扬。整体回顾交流时,可以通过“展示台”或“宽带网”的活动说说自己的学习体会、汇报课外阅读感受、推荐好书、演演课本剧、交流随阅小作、展示手抄报等。通过丰富多样的交流可以积累收获,同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以三年级上册第五专题为例,我组织学生搞了一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剪纸组、绘画组、陶瓷组、戏曲组、书法组、分别派出代表将他们的手抄报、搜集的实物向大家做了讲解汇报,剪纸和书法组的同学还做了现场表演,这种交流使学生兴致盎然,有积累,有收获,兴趣的大门被开启了,整体感悟虽是课本内容的结束,但学生在生活中探究语文的活动却刚刚开始。2、重在运用,触

14、类旁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因而整体感悟能充分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初级求知欲望:这个单元内容怎么都讲这个呀?一定还有很多类似的文章吧?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仍然以四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整合的战争中的小英雄专题为例,学生学习了“小夜莺”和雨来的故事后,教师可推荐文章:撒尿小男孩、鸡毛信;推荐书目: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小兵张嘎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了解更多的战争中的小英雄。文章无非是一个例子,书本内的文章是有限的,无限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达到“得法课内,得利课外”。综上所述,“整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单元教学,它注重专题的整体性,即“全盘考虑”;重视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本着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有利于开发课程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以适应知识更新、更快的时代特点,使语文教学与时俱进。“整组教学”达到了“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巴班斯基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3、刘建始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