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1607958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题库》第七章 知觉(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知觉单选1. 与感觉相比,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 释的过程。2. 以下图片主要反映的视空间知觉现象是(线条透视)3. 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盖所描述的现象,被称之为(错觉)4. 以自己的经验给予解释,并用词汇或概念对其进行命名或归类,赋予其对象一定的 意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之为(知觉的理解性)5. 当我们的脑海中浮现“这是一个蓝色的碗”的信息时,我们便产生了(知觉)6. 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 知觉,这种加工是(自下而上)7.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我们对感觉信息的解释,通常米取(假设检验)

2、方式8. “度日如年,一日三秋”这种错觉的产生原因是(情绪态度影响)9. 在空间上彼此接近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如,同样的六个.。排成不同的空间模式, . 更倾向于被组织成三组,而. 倾向于被组织成两组。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整体性中的(邻近原则)10. 早期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知觉的(组织性)是刺激本身的自然特点,是人的 先天完形倾向,与过去的经验无关11. 当你站在一条砖块铺的路上向远处观察,你就会看见越远的砖块越小,即远处部 分每一单位面积砖块的数量在网膜上的像越多,这种现象可以用是空间知觉中的单眼 线索的(质地梯度)解释12. 晴天看缙云山觉得很近,而阴雨天觉得很远。这属于空间

3、知觉中的单眼线索中的 (空气透视)13. 一辆小车,不管我们从远处看,从近处看,从上看,虽然看到的大小不同,但是 我们依然知觉它能载人是因为(大小恒常性)14. 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我们总要使用一个标准才能进行判断,这个标准叫做(知觉 考察系)15. 无论在中午或者半晚,香蕉总是被看成黄色,这是由于(颜色恒常性)所致16. 利用双眼线索是(深度和距离知觉)的主要途径17. 高于(3000 赫兹)的声音,两耳强度差大,易于定位18. 在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空间知觉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19.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幻觉)20. 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是歪曲的知觉)21. 先天失明的人即使

4、以后视力恢复也无法通过视觉对曾经触摸过的物体加以识别是 因为缺少(早起感觉经验 )22. 下列属于受情绪影响产生错觉的是(风声鹤唳)23. 一扇门无论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形状是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 ,我们都知道它是长 方形的,这是由于(形状恒常性)所致24. 在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 体的形象是因为(闭合原则)25. 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 驱动加工)26. 下列选项对于知觉自上而下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 加工)27. 下列知觉种类中不属于同一分类方式的是(社会知觉)28. 根据知

5、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还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 听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29(超感知觉)指不以感觉器官为基础即能获得知觉的心理现象30. “月从云中过”反映了哪种似动知觉(诱导运动)31. 对知觉理解,下列最恰当的是(知觉是个体将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 的心理过程)32. 知觉包含了若干相互联系的作用或过程,如(检测)、识别、分辨等等33. 以下哪点是感觉与知觉的区别(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不以现实刺激为限的高于 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34. 知觉到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35. 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关系是(相互联系)36. 下列关于时间知觉说法

6、错误的是(时距知觉的加工可以用自上而下机制而不可以 用自下而上机制)37. 以我们最熟悉的昼夜节奏来说,哺乳动物的生物钟位于大脑的(下丘脑)中38. 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 联系起来39. 时间知觉的参照系有: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以及(借 助计时工具)40. 影响时距知觉的因素包括:刺激的物理性质,内部变量以及(认知因素)41. 知觉的对象性又叫(选择性)42. 不属于知觉组织主要原则的是(发展性原则)43. 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诱动现象)44. 我们在不同颜色的灯光下看白纸,这张纸依然被知觉成原来的

7、白色,这是因为(颜 色恒常性)45. 以下说明知觉理解性的是(在听句子“It was found that *eel was on the table” 时将*eel听成meal)46. 根据音笼实验的结果,容易混淆的声音来自(头部正中矢状面)47. 一个小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和大物体在小背景中运动,哪一种情况速度看起来更 是(前者)48. 电影、卡通片的制作采用的是以下哪种原理(动景运动)49. 当我们注意瀑布一会后,将视线移至旁边的悬崖时,悬崖看起来(向上运动)50.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魏特默)51. 对于飞行中的子弹,白炽灯的闪烁,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其速度高于人的运动知觉上阈限)5

8、2. 不同位置的a、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3. 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或物体运动,这便是 动画的原理,对于每一张图片,我们称之为一帧,通常情况下,形成连续的动作最少 需要每秒多少帧(10)54. 当一个人长时间盯着瀑布(同49题)55. 日常生活中,当你站在一个顺时针快速旋转的风扇面前紧盯扇叶的时候,你会发 现什么。(扇叶在向左旋转)56. 下列视空间知觉中,不属于单眼线索的是(视轴辐合)57. PHI现象又称(动景运动)二多选题1. 如右图“人脸一花瓶”双关图,体现的是知觉的(对象性、理解性)2. 对双关图,可

9、以用知觉的下列特性作出解释(对象性、理解性)3. 知觉的特性有(对象性、恒常性、理解性、整体性)4.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距离知觉、位置知觉、大小知觉)5. 下列现象属于错觉的是(两小儿辩日、白日梦、光阴似箭、月亮在地平线位置时更 大)6. 超感知觉主要包括(传心术、灵觉、预知)7. 根据知觉对象是否是人,可以把知觉区分为(社会知觉、物体知觉)8. 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 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这种恒常性在视知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大小恒常性、形 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9.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

10、数量和性质、人的态 度和兴趣、当时的情绪状态)10空间知觉的主要信息来源是(视觉、听觉)11. 知觉的特点(ABCD)A. 知觉是人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 知觉的形成离不开过去知识经验的参与C. 语言在知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 知觉受诸多心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12. 以下哪些是与情绪态度有关的错觉(一日三秋、风声鹤唳、时间过得太慢、光阴似箭)13. 下列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CD)A. 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同时发生位移,较小的物体易被看做是运动的B. 明暗不同的物体发生位移时较明的物体易被看做在运动C. 以特定的时间间隔交替呈现在矩形区域内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圆圈就会产生圆圈自 左

11、向右的运动的错觉D. 在暗室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会古怪的动起来14. 当你坐在前进的火车上,你面向前方,这时,你看到窗外远处有一棵树,在你前进的过程中,树靠近你的速度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变大 变快)15. 以下是错觉产生的原因的是(对象结构发生变化 受过去经验的影响 受情绪态度 的影响 各种感觉的相互作用)16. 下列对于感觉和知觉的说法正确的是(ABD)A. 感觉和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感觉和知觉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C.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以现实的刺激为限D.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17. 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

12、色恒常性)18. 下面是知觉整体性原则的有(ABD)A. 临近原则B.连续性原则C.审美原则D.相似性原则19. 在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中,属于自下而上的加工的假说有(模版说 原形说 特征论 成分再认理论)20. 对知觉分类正确的是(ABCD)A.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B. 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C. 听知觉、视听知觉、触摸知觉D. 社会知觉、物体知觉2 1 .知觉的恒常性主要表现有哪几种(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22. “布里斯托尔的宽码头”利用了哪些深度知觉的线索?(空气透视 相对大小 遮 挡 质地梯度)23. 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水晶体的调节重叠遮挡 结构级差)三名词解释1. 知觉

13、: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2. 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3. 物体知觉:除人外,对其他各种事物的知觉。4. 知觉的对象性:也称选择性,指人们总是选择性把外界环境中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当 做知觉的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以便清晰的认识所选择的事 物或现象。5. 知觉的整体性:又称组织性,指人们不是个别的、孤立的知觉事物的属性或不同部 分,而是倾向于对事物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6. 知觉的理解性:个体倾向以自己的过去经验对于知觉的对象予以解释,并用词汇或 概念对其进行标识、命名或归类,即个体倾向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7. 知觉恒常性:当知觉对象的刺激输入

14、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 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而是维持恒定。8. 大小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论观看距离如何,我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看成特定的 大小。9. 形状恒常性:尽管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我们仍倾向于把它感知为一个标准 形状。10. 明度恒常性:指尽管照明的亮度改变,但我们仍倾向于把物体的表面亮度知觉为 不变。11. 颜色恒常性:尽管物体照明的颜色改变了,我们仍把它感知为原先的颜色。12. 方向知觉恒常性:当我们转动头部的时候,虽然声音对听觉器官的作用条件发生 了变化,但我们感到声音的方位并没有变化。13. 超感知觉:指不以感觉器官为基础即能获得知觉的心理现象14. 空

15、间知觉:人们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的知觉以及对位置、方位、距离等 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觉察。15. 单眼线索:单凭一只眼睛就能获得的来自视觉刺激本身的深度线索。16. 质地梯度:视野中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及投影密度上的递增和递减。17. 空气透视:远处物体在细节、形状和色彩上的衰变现象。18. 运动视差(motion parallax):由于头和身体的活动所引起的视网膜映像上物体关 系的变化。19. 双眼线索(binocular cue):必须由两只眼睛共同作用才能提供的深度和距离线 索。20. 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像差异。21. 双耳间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binaural):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受声 音刺激有时间上的差异(即一只耳朵早于另一只耳朵)。22. 双耳间强度差(intensity difference of binaural):与声源同侧的耳朵获得的 声音较强,对侧耳朵由于声波受头颅阻挡得到的声音较弱。23. 位相差:同一频率声波的波形的不同部位作用于两耳,因而内耳鼓膜所受声波的 压力也就有了差别。24. 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