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606595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现状分析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论文导读::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校本教研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论文关键词:农村,校本教研,现状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高度来认识,提出了“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毫无疑问,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因为,在生产力发展的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焦于农民,大力发展农

2、村教育,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依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宗旨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构建多元化、综合性、适合社会需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根本宗旨。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但很多都局限在对农民的短期培训。诚然,培训是很有必要,必须的,但这只能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燃眉之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国策,因此,我们对农村教育必须作长远打算,充分

3、挖掘农村的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的、更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农民。从总体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是农村中小学课程发展的一个新的切入点。然而,长期以来,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专家、行政官员习惯于把关注点投向城市学校,以城市学校的现状和价值取向作为研究的基础,以城市学校的发展方向及实现条件为研究的宗旨,其总结出来的经验、依此制定的制度、政策在很多时候往往会与农村实际脱节。目前,作为一种理念与模式,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至少在国家课程层面上受到的关注还不够。现在,只有小部分学校,通常是那些有较好的设施和较强师

4、资力量的示范性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活动,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依旧极为薄弱。在当前的条件下,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并不尽如意,其不完善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校本课程的课时常常被挤占。在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由于课时少,又不是上级抽测科目,往往不受重视。在这些学校中,校本课程的课时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导致校本课程如同虚设,只是课程计划中的一个概念而已。二、校本教研的开发缺乏必要的基础条件。调查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许多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非常差,教师结构很不合理,实施校本教研的难度非常大。特别是“绿色证书”的教育需要一定的生产实习基地,专业化

5、的任课教师和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课程,对于许多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的农村中小学校来说这些条件都是难以实现的核心期刊。三、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初中,只在初一、初二开设少量校本课程,在初三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校本课程了。有近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国家课程成绩是上级评价教师的标准,校本课程在中考中根本得不到体现,搞校本课程开发出力不讨好,划不来。四、大多数农村教师对开发校本教研意义不太了解。他们之所以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他们很少有人以学校、学生乃至教师自身发展角度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更不清楚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解决哪些问题。他们往往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同

6、于知识的选择和教材的编写,使校本课程的开发重形式轻过程,形式单一,资源不足,选择性也很差,效果不甚理想。五、专业引导薄弱。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是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资料。二是教师极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除个别骨干参加过省、市组织的有关培训外,绝大部分教师最多仅参加过县级培训,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学术上的封闭状态。三是学校教研活动缺乏带头人。由于师资的逆向流动,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严重流失,因而教研活动缺乏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引领。从学校外部看,以衡水市为例,仅有的两所大专院校中的专业教师,尽管他们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但其中真正熟悉基层学校情况的教师不多,并且他们还有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无力承担对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指导。而具有校本教研专业引领职能的省、市、县教研机构,则因服务半径大、面对学校多、专业人员少、业务经费不足等原因,不能深人到每一所农村学校。对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指导,常以培训骨干,选点视导、关注典型为主要形式,每年只能有选择地深入一些重点关注学校,而无力顾及大多数。因而就某一所具体的农村学校而言,也许若干年内都不可能有教研机构的同志深入。再加上市、县教研机构教研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同志一时还不能很好地担负起对学校的专业引领职能,因而对学校的指导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农村中小学校的教研活动实质上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