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604671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规划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背景1、增设专业的主要理由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文件,我校于2005年设置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培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随着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加剧,涉及到电视视频制播技术的领域越来越多,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4.33 亿,用户使用率为 66.7%;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视听节目服务正大量由传统广播电视向视听新媒体转移。由此带来的新媒体人才缺口达60-80万。在此背景下,单纯为电视台培养技术

2、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增设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相互补充成为当务之急。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设置有助于完善我院人才培养体系,应对非新闻类视频制作人才缺乏现状,强化我院学生竞争力。毕业生可以进入电视媒体、网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专业动画公司等单位就业。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计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7.79%和98.42%,全国公共广播节目套数为2637套,公共电视节目套数为3250套,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仍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

3、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行业尤其是视频网站、手机媒体、移动媒体行业正在迅速崛起,这些新媒体行业对于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此外,当前整个媒介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媒介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一些传统的纸质媒体开始增设视频业务,这也增加了对广播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需求数量。二、专业建设目标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建设思路(1)总体建设思想应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和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方针,以培养视听新媒体特色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为导向,依托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湖北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广播电视学)、湖北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等已有学科优势,推动艺术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创新,深入

4、开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科研和教改,探索与视听新媒体行业共进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实现“入主流、上台阶、创特色、出人才”的专业建设目标。(2)师资建设定位以广播电视学专业师资为主体,建设和完善适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既具备深厚的广播电视编导、视听新媒体理论功底,同时具有丰富的电视节目编导、网络与新媒体视听节目采编工作经验,并满足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对师资提出的教学、科研、教改能力,及职称、学历配置规格等各项要求。(3)专业建设定位在构筑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基础的前提下,结合电视媒体向视听新媒体转型的发展趋势,突出以网络与新媒体视听节目编导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

5、特色,形成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并依照学校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转型的指导思想,在人才素质、培养模式、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充分体现应用型特质。(4)专业发展规模定位根据对全国专业布局和人才市场供需情况的科学分析,立足学院和学科发展实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规模应稳定在单个年级1-2个自然班,并按人才市场需求合理调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规模增量。2、总体建设目标贯彻“入主流、上台阶、创特色、出人才”的专业建设宗旨,构建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建立艺术学与新闻传播学融合交叉的学科平台,强化应用技术转型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平台建设和教学改革,具备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编导

6、专业办学水平,为广播电视业界及网络新媒体视听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融合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建设成为学校专业群中的优势专业,并力争在省内具有品牌效应。三、分阶段、分项建设目标(一)师资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培养、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突出人才战略在专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统筹学科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办学特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抓“培养、引进、共建”三个环节,通过科学规划、学科带动、机制创新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科研队伍,为实现专业发展目

7、标提供师资保障。2、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目前本专业现有13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为5人,占38%;讲师职称6人,占47%;助教职称2人,占15%。博士生学位3人,硕士学位6人;博士生导师1人。从事高校教学经历在10年以上占70%,复合型、双师型3人。3、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本专业师资队伍应满足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向视听新媒体方向转型对师资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队伍的职称、学历、学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现有师资通过系统培养综合素质提升明显,高学历、高职称、高应用技能的学科领头人才经引进后在专业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与媒体单位开展的师资共建工程取得突出成效。建设出一支与专业建设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相

8、适应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计划到2020年,我教研室专有教师总数在10人左右。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100%以上,任课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拥有4名在有关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具备“双师”型素质教师人数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的措施(1)落实“学科带头人引进计划” 经过5年的师资建设,认真落实“学科带头人引进计划”,重点培养、汇聚一些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务经验,并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切实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2)加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促使后备人才

9、脱颖而出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领军人物的选拔,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新一代学科、学术带头人。(3)精心锻造“科研教学型”教师队伍,激励、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立足于我专业实际,制订相应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高校培养和集聚人才的作用,大力引进,精心培养,加大奖励力度,完善考核措施,激励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迅速形成、稳定一支“科研教学型”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并促使他们快速成长。(4)深入开展与媒体共建师资工程通过“双向挂职”“定期媒体轮岗”等措施,选拔中青年教师进入视听新媒体从事业务实践,与业界共同

10、培养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5)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坚持政治、业务标准并重原则,不断强化以德育人、以德治教的观念,积极挖掘教师职业道德的新内涵,探索加强教师师德修养的有效途径,倡导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精神风尚,定期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创建一支符合时代精神、德才兼备、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二)课程建设1、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数字视听制作、网络与新媒体节目编导、新媒体融合传播”核心能力培养体系,优化课程组的结构与设置,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以精品课

11、程及优质课程的示范性建设,带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群整体质量的提升;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2、课程建设现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有课程建设情况如下:(1)公共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军事理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2)人文基础课程社会学、基础写作、法理学导论、逻辑学、经济学基础等。(3)学科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世界艺术史、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中外新闻史、网络与视听新媒体技术、中外广播电视史、大众传播学等。(4)专业核心课程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视听新媒体编导与

12、制作、摄影、电视摄像、电视采访学、新闻写作、电视文本写作、电视编辑学、电视现场报道、电视专题与专栏、电视作品评析、视听评论、播音发声学、融合新闻学导论等。(5)专业选修课程纪录片创作、电视文化学、中外电视节目比较、现代广告学、广播电视主持人研究、名记者研究、新闻伦理与法制、电视照明、数码暗房实例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西方新媒体理论、欧美影视文化、数字出版、网络动画制作、媒体前沿讲座等。(6)集中性实践环节认知实习、网络视听节目编导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其中,电视摄像已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融合新闻学导论、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等课程纳入后续精品课程建设计划。3、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依照学院总体发

13、展规划,以人才培养为导向,课程标准符合广播电视编导职业能力构成,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衔接紧密,精品课程建设龙头示范效应明显,并形成教学资源配置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相互促进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突出作用;到2020年建成院级培育优质课程45门、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在课程管理方面,实现课程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4、课程建设具体措施(1)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成立院、专业教研室二级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学院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全院的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组织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评选和验收,对各类课程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14、等工作;专业教研室负责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开展各类课程的建设、指导、验收和检查,组织申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工作。(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围绕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调整充实培训内容,健全和完善教师到媒体轮顶岗培训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加大投入、内培外引、多渠道、多层次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师资质量,建设优秀教学团队。(3)与媒体积极合作共建课程,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以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与电视媒体、网络新媒体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积极与媒体单位企业合作建设课程,根据人才市场的实时需求优化重构课程体系,促

15、进课程建设与行业需求的紧密接轨。(4)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优质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为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学院要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设立课程培育建设专项经费,做好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期培育工作。(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学工作考核、奖励范畴,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6)强化基础设施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仿真性、融合性实验实训室,构建立体型实验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推行实验实训室开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相关事业

16、单位,尤其是与一批产业前沿的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三)教学研究与改革1、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思想结合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背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于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教学的新探索,依托学院“五个一”工程、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学科平台,深入开展视听新媒体编导的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探索、产教融合机制等,将教改成果有效转化为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再上台阶。2、教学研究与改革现状目前专业已承担20项科研教改项目,如湖北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全媒体记者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