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31604241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6.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彭冉龄普通心理学五.docx(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彭冉龄课件(五) 2008-04-27 20:19:41| 分类: 心理学知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中国民谚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一)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的某种联系的维持或改变。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构的。(Izard,1977)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的自我感受;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表情Emotion Expression)。表情

2、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组成的模式。面部表情模式能精细地地表达不同性质地情绪和情感,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语调表情是通过谚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生理唤醒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于情绪、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二) 情

3、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Emotion/Feeling)区别:1、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相联系的,统称为感情(Affection)。2、情绪主要指感情的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生理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3、感情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联系:稳定的情感是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了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三)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 、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情绪与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

4、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能激励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Drive)也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动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3、组织功能:4、信号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什劳费(Sroufe,1996,1979),认为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 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结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另外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二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一)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

5、性?情绪的维度(Dimension)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有具两极性(Two Polarity),每个特征都存在良种对立的状态。情绪的动力性:减力增力;情绪的激动性:激动平静;情绪的强度:强弱;情绪的紧张度:紧张轻松。(二)情绪维度理论:1三维(Wundt,1896)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美意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2、三维模式图(Schoberg,1954)他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指出,情绪维度有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动水平三个维度,建立

6、了一个三维模式图。椭圆切面的长轴为快乐维度,短轴为注意维度,垂直于椭圆面的轴则是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3、普拉切克(Plutchik,1970)的三维理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等三个维度,并同一个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的关系。锥体截面划分为8个原始情绪,相临的情绪是相似的,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的,锥体而下而上表明情绪由弱到强的变化。4、四维理论(Izard,977)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度。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成分的激活水平;激动度或冲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

7、,既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在认知水平上,个体能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能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一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生物进化的角度:1)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先天,不学而能,发生有共同的愿望或模式,为人与动物所共有。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2)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2、伊扎德的分类:11种基本情绪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混合、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3、情绪的分类模式(罗素,Russel,1980)他认为情绪可划

8、分愉快度和强度。愉快度又可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强度又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由此可组成四种类型:愉快高等强度(高兴),愉快中等强度(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惊慌)。(二)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Mood)激情Intense Emotion)应激(Stress):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与能力有关。会引起生物性反应。(三)情感的分类:道德感(Moral Feeling)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美感(Aesthetic Feeling)第一节 情绪与脑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一) 情绪与下丘脑下丘脑(Hypothathalamus)位于第

9、三脑室下部,视交叉后部,脑垂体上首。下丘脑包括四个区域,即前区、外侧区、内侧区以及许多神经核团。下丘脑与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也与植物性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因尔直接控制着脑垂体及整个内分泌系统。下丘脑与情绪、动机又密切的关系,是情绪及动机性行为产生的重要结构。奥尔兹(Olds,1954)用“自我刺激法”发现下丘脑有快乐中枢。(二) 情绪与网状结构:网状结构(Riticular Structure)对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保证人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网状结构也与情绪的激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林斯里(Lindsley,1951,Am)指出: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网状

10、结构靠近下丘脑部分,既是情绪表现的下行系统中的中继站,又是上行警觉系统的中继站。这就是说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位接受来自中枢和外周部分两方面的冲动,向下发放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向上传送可使某种情绪处于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产生主体的体验。(三) 情绪与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边缘系统位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延伸到中脑的一个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始的神经结构,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和杏仁核。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Le Doux,1996)(一) 情绪与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人类的大量情绪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核调节下产生的、对情绪调节不发生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

11、域,而是不同区域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活动模式。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控和调节存在一定的差异。积极情绪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消极情绪右半球电位活动增强。二、情绪的外周神经系统:(一)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y Nervous System ANS)在情绪活动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将引起ANS的变化。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在情绪活动中,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血管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肝脏也会输出更多的糖进入血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为激情提供了生理的燃料。在激情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

12、,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血管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情绪的强度也逐渐下降。(二)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可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紧张肾上腺血糖上升;愤怒-去甲肾上腺素。(三)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情绪活动种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即表达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声调表情。这些由躯体神经系统所支配的。这种调节具有随意性和指向性,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人的面部表情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伴随着人的面部肌肉系统高度的精细化,

13、神经系统也得到高度的发展,相应的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也高度分化,从而使人的面部能够呈现各种各样的面部肌肉模式。艾克曼(Ekman ,1978)把人的面部分为额-眉区、眼-睑区和鼻颊-口唇区三个部位。三、 情绪与唤醒模式:两种观点:1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独特的、自主的活动模式。2所有的情绪起同样的生理唤醒。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一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面部表情的识别通常是向被试呈现各种面部表情的照片,让他们判断是何种情绪或情感。人的面部有80块肌肉,可以产生7000多种不同的表情。测量面部肌肉的自主活动与情绪

14、的关系,常采用面部电子眼动仪。二姿态表情:可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三. 语调表情三感觉反馈:通过身体的反馈活动可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表情通过 大脑中产生的生理变化进行激活情绪体验(Izard, 1996)。表情中的身体姿势也能提供感觉反馈,并影响情绪和情感;言语行为也同样影响人们的情绪。第四节 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斯-兰格(William James,1842-1910;Carl Lange)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兰格与詹姆斯的基本观点,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评价:看到了情绪与机

15、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片面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二)坎农巴德(Cannon,Bard,1934,1950)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于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受器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体生理进入应激准备状态。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发生,都受到丘脑的控制。二、情绪的认知理论: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M.B.Arnold,20c50s)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计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统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提出了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外界刺激-(感受器)-神经冲动-(内导神经)-丘脑(换元)-大脑皮层(评估并形成态度)-丘脑的交感神经血管或内脏感觉。2、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S.S.Schachter,J.Singer)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