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592972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课改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行为泾源县幼儿园 伍翠花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是关键的因素。教师对课程的“领悟”,即对课程所要体现的思想、原理的理解,教师对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特点的把握,教师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以及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及其行为的态度,教师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等,都直接影响幼儿所“体验”的课程,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而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有怎么样的课堂气氛就有怎么样的课堂文化。一、教师创造着一种“课堂文化” 所谓“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

2、,组织幼儿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教师对自己和幼儿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持的观点给“课堂文化”加上一种特定的“气氛”。1.传统的“课堂文化”在传统的幼儿教师中有一大部分的教师是凭着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教学的。可以说这部分教师就具有相当普遍的“传统性”。她们上课的模式在课程过程中所展示出的课堂文化就非常的“传统”。例:上课了,有几位幼儿坐的姿势不够“美观”,有的趴在桌上,有的一条腿跪在凳上,一只脚放在地上。老师指着幼儿说:“你坐好,小手放在桌子上。”教师一定要那几位不守规矩的幼儿“改正”好坐姿。孩子们在老师的“神威”下只得老老实实地坐好了。老师则俨然一副 “权威者”的

3、样子滔滔不绝地上起了课。整节课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是老师在讲,并不时穿插一些教训孩子的话:坐好了;听话等。另百分之五的时间也只是让个别较优秀的幼儿参与了问题的回答。教师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表演者,一个知识的拥有者,一个权威人物。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指挥,少给甚至不给幼儿自由发挥的余地。整堂课都是一成不变地让幼儿坐着听,而她却不紧不慢地讲了半个多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这么小的幼儿来说简直像是在受罪。十几分钟后有几位幼儿实在受不了了,就开始用动来动去抗议了。这样的课堂文化对幼儿来说是沉闷的、压抑的、缺乏生气的。2.贯彻纲要后的“课堂文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

4、响幼儿教育的发展。“经验型”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暂时还存在,但“科学型”教育也在不断涌现出来,新纲要要求教师能探索出一条新途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任何教育都是创造性教育,同样一堂课的“课堂文化”也应该是新型的,它是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的“课堂文化”。纲要给教师指出了教育创新的方向、目标和原则。如何更加科学的创造“课堂文化”那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了。 例:准备上课,老师说:“请大家自由地围在老师身边坐下吧。”幼儿高兴地坐在老师身边。“请小朋友自己选一种水果用小手摸摸、用鼻子闻闻、用眼睛看看。”孩子们开心的去参与活动了。 在这堂主题活动“香香的黄色”中,教师把幼儿作为学习的

5、主体,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首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黄色的水果并让幼儿一一认识,然后让幼儿通过各种感观自由地去摸、看、闻各种水果,孩子们在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下无拘无束地摸索着、发现着,教师则以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并不时地去认真“倾听”幼儿的发现和想法,并支持他们用另外的方式去大胆地尝试新的发现,所以整堂课孩子们都是非常投入的。一节课结束后,幼儿的感受很深,许多幼儿还沉浸在“香香的黄色”这一主题中,这种课堂文化就是轻松的、愉快的、活泼的、充满人情味的。不用细细说,大家一定感受到了理想的幼儿园课堂文化自然是:教师关注幼儿的学,在幼儿学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

6、教。而且,师生关系亲密,形成一种因亲其“师”而爱其“道”的潜在效应。幼儿教育面对的是人生发展初期的活生生的幼儿,他们有共性,更有个性,我们不能压抑孩子的个性张扬,不可能用“同一把钥匙开万把锁”的方式去开启所有儿童的思维、智慧、情感。所以说任何教育都是创造性教育,纲要给教师指出了教育创新的方向、目标和原则,就是让我们更加科学的创造“课堂文化”。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课程效果的保障 “专业化”的教师,就是具有“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预测行动结果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能力的教师。1.教师的专业素质集中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中

7、的独苗,有几辈人共同呵护着。许多孩子在没有入园前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如何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人格,这是我们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让教师教会幼儿认几个字,学几首歌,跳几个舞,而是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深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关注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人格的积极健康发展,还要对幼儿一生的学习负责。比如说,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或曾遇到过各种“告状问题”。我在平时教育过程中,采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没有马上去帮孩子解决,只是以一个微笑代表了我的态度,然后观察“告状”者下一步的行动和行为。因为我知道孩子就是孩子,他看没能得到大人的帮助,一定会自己去

8、找另一个同伴玩的。这对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有时候和小朋友谈话,告诉他和同伴友好合作游戏的好处。长期如此,班里的“告状”现象就明显减少了,孩子们的社会性和人格都有了很大的促进和发展。2.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对儿童全面、正确的了解上.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具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积极、适宜的把握儿童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能针对儿童的个性特点为儿童创设发展环境,让幼儿健康成长。举例说明:甲老师:“请你们学小兔子跳去吃西瓜。”许多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前去吃西瓜。教师马上制止。说:“现在是学小兔子,再来过。”孩子非常不乐意的去学小兔子. 乙老师:“请你们学小兔子跳

9、去吃西瓜。”许多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前去吃西瓜。教师马上笑着说:“你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去吃西瓜。”有个别孩子站着没动。老师说:“有谁能帮助他们想办法去吃西瓜?”我们暂且不去评述甲、乙二位教师上课的好与坏,专业化的教师首先会自问,“可以利用这一情境和机会帮助幼儿学习什么?怎样帮助?”为此,我们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可以利用这一“事件”引导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和个性品质。而非专业人员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人,最常见的反应是只要问题能很快解决,或幼儿不再来烦自己,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这种解决办法对幼儿可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就顾不上了。三、教师的态度,言行和管理方式

10、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1、教师的态度是将爱的教育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施教对象是幼儿,幼儿的思维又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许多教师没有把幼儿当幼儿看,而是把他们当成成人看待,经常把自己的态度带进课堂,如遇不顺心事时,常拿幼儿当“出气桶”,致使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这是幼儿教师不该有的态度。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要在幼儿园品德教育工作中,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以“爱”为主线,以情感教育为着眼点,将爱的教育贯穿于幼儿整个学习生活之中,让幼儿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用“爱

11、”来感动孩子,可以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勇敢精神。对于老师来说也许一个孩子微不足道,但对于千千万万的家长来说,每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家庭。所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作为教师都应平等对待,永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将爱的教育渗透到孩子的心中,促进他们良好的个性发展。 2、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孩子是好模仿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被幼儿牢牢记住,“言行要一致”是对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答应孩子的要求必须兑现,即使错过了也要想办法弥补.记得一次打电话没零钱,就说下午送来,当时领着孩子,结果都晚上九点半了才想起来,于是黑糊糊的抱着孩子一起去送钱,边

12、走边告诉孩子这样做的道理.这样的”身教言传”。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了怎样才算“说到做到”。每件事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逐渐地在幼儿心中留下好印象,孩子们也就能非常信任老师,于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与教的氛围。 3、教师的管理方式直接影响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几乎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希望每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是那么的整齐,无一人掉队,老师讲什么,幼儿听什么;老师问什么,幼儿答什么。很难说这样的教育就一定不好,但其中肯定存在着隐患:传统的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学的教法有好处也有坏处。最大的好处是能培养耐心,可以深入地学到许多东西,但当以后开始研究工作、独立地解决问题时会不安和着急,因为过去的学习方法是按人老师指出来的路你去

13、走,如今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这也是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表现。教师的教育方式受制于他的管理方式,受制于他的教育理念。“听话”、“守纪律”固然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所必须的,但过多地给予孩子社会规范、纪律的约束和强求一律的认同,就会导致失去自我。当孩子面临一个问题时,他最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按照成人的标准作回答。孩子在成人面前显得渺小、卑微,因害怕出错而变得盲目从众,缺乏冒险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为迎合成人或同伴中的权威,而掩饰真实的自我,过早出现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的迹象,甚至使人格遭受扭曲。 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该让他们有机会探索他们感到好奇的事物,满足其好奇心;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某种愉快的体验,如感到有趣、令人惊讶、兴奋等;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有自主感、成功感;让他们感到周围的人都爱学习,而且对活动也很感兴趣等。 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作用远不止以上这些,“教师行为”这一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深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