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二(小数的加减法)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592111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窗二(小数的加减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信息窗二(小数的加减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窗二(小数的加减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窗二(小数的加减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执教教师: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 张婧 指导教师: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 杨承军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 王小梅本节课选自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比较大小后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在开展“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中进行的,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并完成导学案,课堂使用导学案引领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备展)和展示。本堂课教师讲得少,学生状态好,没人开小差,所有孩子都积极参与讨论中,展示环节争辩激烈。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反思:1、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本节课

2、选材于青岛版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让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结合生活情景,让生理解竖式中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2、充分发挥小数意义的作用,展示算法多样化。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普遍认为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节课让学生只要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就可以了,殊不知,数学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是开拓学生思路的很重要的过程。因此,本节课主要围绕三个关于一位小数加减法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中探究一重点强调了希望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经过独学、对学、群学后,孩子的想法远远超出老师的预设,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罗列出我

3、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几种方法:(1)列竖式: 0.7 0.6 1.3(2)借助小数的现实模型(米、分米;角,元)转化为整数加减法:0.6米=6分米,0.7米=7分米,6+7=13分米,13分米=1.3米0.6米=60厘米,0.7米=70厘米,60+70=130厘米,130厘米=1.3米(3)将小数转化分数进行运算:0.7米=米,0.6米=米,= = =1.5(米)(4)拆数:0.6+0.7=(0.6+0.4)+0.3=1+0.3=1.3(米)(5)在符号世界里做数学:0.710=7(米),0.610=6(米),67=13(米),所以,1310=1.3(米)。从这道探究中可以看出,有的孩子可能只想

4、出1到2种方法,有的孩子可以想出多种方法,甚至有的孩子已经可以在符号世界中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当然,孩子展示完多种方法后要引导孩子明白竖式的解法是最简洁的。不得不说孩子之间是有差异,但是我们应该把差异看做是资源,这样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之间的对学、群学和展示,才可能擦出智慧与创造的火花。探究二、探究三中重点针对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进行探讨,而在列竖式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小数点对齐,而学生对于小数点为什么对齐,并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大部分孩子受整数加减法竖式的影响,认为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就是为了保证相同数位对齐,当然也是没错的,不过三下孩子还没学习小数的数位,因此,还是需要结合小数的现

5、实意义来理解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为了保证相同单位的数能够相加减所以小数点要对齐。3、以学为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烈碰撞。本节课是借助导学案,让学生经历独学、对学、群学(备展)和展示,学生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整节课讨论氛围热烈,小组长带领组员充分探讨,总结方法。小组在展示过程中,下面的孩子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及时提出质疑,台上台下的孩子互相质疑、争辩,课堂气氛热烈,这是我很乐于看到的场景。例如在展示探究一的时候,涉及多种方法求解,有一种方法是转化为分数来进行求解,可是学生没有学过假分数,有个孩子就提出了这方面的质疑,台上的孩子有条不紊的为其进行讲解,真的是很棒。这样的情况在以生为主的课堂中经常见到,整节课老师讲的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孩子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老师只是从旁适时点播启发,孩子们的学习氛围浓烈。综上所述,本节课我将课堂充分的交到孩子们的手上,孩子在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总结、展示后收获更多,所有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整堂课乱中有序,每一个孩子都在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才是高效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