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59118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学生通过材料得出史论的能力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史论结合不仅仅是撰写历史作品的技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认识论问题,是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手段,是历史阐释方面的最高要求,是历史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往往是运用什么理论观点为指导,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转化为分析历史的方法,使史实、史论、史法有机地结合,得出科学的结论。史论结合,是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但实际上却是高中生的薄弱环节之一。为了选拔高素质的大学新生,所以也是高考历史的考查重点内容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史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高考历史

2、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考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阐释”中要做到“史论结合”。但是,高中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却存在很大缺陷。第一,有史也有论,但史论貌合神离;第二,以理论当问题,从原则出发去组织史实,又把理论当作一种结论,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第三,史实充实,但理论很单薄,不能解决对历史现象规律性的认识,语言表述缺乏深度。这虽然主要说的是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但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史论结合”能力? 一、要深化对“史论结合”的认识 首先,

3、要正确理解史与论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好史论结合问题的前提。“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 史本体的内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 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学生以此得来的理论只能是僵死的教 条,而不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武器。“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 体的认识论内容,是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里应突出的是理论性。正确的历史理论直接来源于史料,又指导着对史料的研究。可见,对史料的研究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发展 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

4、、研究的真正价值。 其次,要提高对史论结合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史论结合”,教学大纲有明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得如何,反映了对教学大纲的贯彻程度,实际上也关系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对考试而言,既然考试说明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那么对史论结合问题落实的状况,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科能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在研究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上,拓宽、挖掘教材内容,并采取科学的 教学方法,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落实能力培养。例如19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第条能力“文字表达”,要求“语言准确

5、,逻辑严谨,史论结合”。“史论结合”作为文字表达的要求之一。96、97年的高考试题中,对“史论结合”考查比重加大,在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97年第19题(单项选择):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够表达这一性质的是 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 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1645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题干出示论点,选项出示均与题干观点相关的论据,要求辨析最典型的论据,构成史论之间如何结合的问题情景,旨在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史论结合地论证历史结论的能力。此题

6、令不少考生感到困难,考生一方面对“革命”的理解过于简单,认为革命即暴力,就是武装斗争;一方面把名为共和实为克伦威尔独裁统治的共和看成最高富革命性的。但如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去分析就可迎刃而解,这里的“革命”就是革封建制度、封建统治者的命,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扫除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的障碍封建的生产关系。没收出卖王室土地,使土地大多落在发动革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这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生产资料的再分配,过去土地所有者只要领有土地就要负担义务,封建义务的废除,使他们的地产从封建性有条件的等级所有制变成资产阶级性质的无条件绝对私有制,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上的根本变革,摧毁了整个封建制

7、度的根基。项是革命的手段, 项是革命的方式、手段, 是政权的构成形式,只有项是能够表达革命的性质。材料解析题,突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方法的考查,突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然顺势地运用等许多特点。 二、注重理论教学,史论有机统一 重史轻论,理论分析不到位,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高考历史命题思路探讨一书中指出:“我们感到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还未得到普遍的重视,亟待加强。”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历史材料,剖析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科学可行的教法对学生进

8、行历史理论教育、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而不是被动地、偶然地和盲目地。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历史材料的表面现象去就事论事,而必须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观点和方法。 三、坚持理论从史料中来,再到史料中去的方法 那么如何教育学生学会事论结合呢?史论结合,要求我们详细地占有资料,从史实中得出科学的结论。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的第一方面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这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最基础的方面,也是充分发展其它方面能力的前提。它要求考生“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这说明对基本史实的教学是很重要的。

9、因为能力考查是利用基本史实来考查的,只是它考查的不是对基本史实的死记硬背程度,而是对基本史实的理解程度,特别是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都是建立在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要深化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认识,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史论脱节,是中学历史教学最常见、也是最实质性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学生对有关题目作答时既有史也有论,尤其对高中生而言,结合政治学科背背理论条文是没有多大困难的。但是,学生对某些理论条文往往是死记硬背,而对其精神实质不甚了了。在答题中,真正需要这些理论时,他们往往只能从做题的操作方法上加以利用,而不是从思维方法上进行使用,更谈不上运用这些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

10、有关题目的答案中, 史与论往往是“骨肉分离”,而不是“水乳交融”。正如人教社出版的历史学科考试测量的理论与实践一 书指出的:“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有关内容,学生也可能背得滚瓜烂熟,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用什么样的思维使这些经典的理论和方法变成个人的东西,变成有个性的思维 ,使这些经典理论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有力武器。”这的确是历史理论教学的“瓶颈”问题,是史论结合的焦点所在。要教会学生做到史论结合,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从史料中来。即向学生展示某些理论观点从史料中得出的过程。任何理论体系,往往只是体现了一种认识的结果,并没有展示出这种结果得出的思维过程

11、。教学实践中,我们如果只是把这种高度概括的理性认识的结果简单地搬给学生,他们是很难做到真正理解的。“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仅仅当作纯知识来传 授,要化为精神和灵魂。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考试能力要求的原则。”可见,理解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理论从史料中来的教学方法,正是这一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尽量挖掘史料中蕴含的理论因素,结合对史实的讲述有意识地阐发这些理论内容。 到史料中去。即让学生把学到的历史理论用于对历史材料的科学分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历史理论,本身并不是教学目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理论去正确分析材料,解决问题。作为加强“史论

12、结合”教学的方法,到史料中去突出的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提高能力,就要实践,因为知识可以传授,但能力却必须通过训练去获得,即必须让学生亲自动脑、动口、动手,反复操作。“到史料中去”的训练途径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讲课过程中,教师在涉及某一理论观点的时候,要求学生尽量多地举出史实例证,学会举一反三。例如:在讲到“时势造英雄”这一观点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举出秦始皇统一六国、拿破仑掌握法国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等事例。同时,在讲述具体史实的过程中,必然涉及理论知识,就应该讲清史实中蕴含着什么理论内容。如讲英国资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对其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就应该训练学生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13、的观点作出解释。其二是利用练习题目进行口头的或书面的练习。题型可以是问答题,也可以是材料解析题或选择题等。例如,有如下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 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二:当时为恢复秩序,就要有如西叶斯所说的那样一支“宝剑”,起初大家认为这种宝剑使命可以由茹伯尔将军来担当。但当他在挪威会 战中阵亡以后,大家便提到莫罗麦克唐纳和贝尔多纳等人了。拿破仑这个名字,还是后来才被提起的。如果他像茹伯尔那样阵亡了,那么大家根本不会谈到他,而会提出另

14、一支“宝剑”来(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在隐去上述材料出处的情况下,让学生评论材料中的观点,就可以训练学生运用“时势造英雄”、“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及其关系”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有如下问题:瞿秋向认为:“文学只是社会的反映,文学家只是社会的喉舌。只有因社会的变动,而后影响于思想,因思想的变化,而后影响于文学”。试结合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评述这一观点。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就能够训练学生理 解和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观点的能力。在这类题目的训练中,一般不要求学生作纯理论的阐述 ,但必须体现出理论观点统帅史料,史料表述中有足够的理论含量。史论结合,要求我们教

15、会考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初步掌握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和能够使用这些原则,就可以使学习、理解历史知识和解答历史问题的过程变得更加主动和自如。史论结合,要求在文字的表述中,在回答问题中,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基础,又要有适量的史实作为支持。史论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不能自相矛盾,历史事实的运用和理论的分析认识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和统一的表述,避免简单的罗列史实或者空发议论。不管你是先史后论,还是先论后史,或夹叙夹议,都要保持有血有肉,既有明确的观点,又有具体的史实,才有说服力。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史与论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深入探索,在实践中下大力气,才可望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