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1580687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鲁科版选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鲁科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第2章第三节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Word版含答案1反应4A(s)3B(g)=2C(g)D(g),经过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B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为321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这2 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减小,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解析:选B。因A是固态物质,不能用其浓度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不正确;C是用B表示的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C不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物浓度减小的

2、速率和生成物浓度增大的速率都将逐渐减小,D不正确。2已知4NH35O2 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A4v(NH3)5v(O2)B5v(O2)6v(H2O)C2v(NH3)3v(H2O) D4v(O2)5v(NO)解析:选D。同一反应中,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系数之比。3(2011年榆林高二检测)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的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v(SO2)4 molL1min1Bv(O2)3 molL1min1Cv(SO2)0.1 molL1s1

3、Dv(O2)0.1 molL1s1解析:选D。解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两统一”,即统一单位和统一物质,依据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将B、C、D三项均统一表示成SO2的速率、单位为molL1min1,B项:v(SO2)2v(O2)6 molL1min1,C项:v(SO2)0.1 molL1s16 molL1min1,D项:v(SO2)2v(O2)20.16012 molL1min1。4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1s1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4、0.79 molL1C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Z(g)解析:选C。观察曲线的走势可知,在10 s时,反应达到平衡,是一可逆的反应,X减少了1.2 mol0.41 mol0.79 mol,Y减少了1 mol0.21 mol0.79 mol,Z增加了1.58 mol。则用Z表示反应速率为1.58 mol/2L/10 s0.079 molL1s1,A错;X减少了0.79/2 molL1,B错;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0.79/1)100%79%,则C正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X、Y、Z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0.790.791.

5、58112,D项不正确。5将化合物A的蒸气1 mol充入0.5 L容器中加热分解:2A(g) B(g)nC(g)。反应到3 min末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 molL1,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C)0.6 molL1min1,则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v(B)_。解析:因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所以欲求n值,可先求v(A)的值。c(A)0.8 molL11.2 molL1;A的化学反应速率:v(A)0.4 molL1min1,则v(A)v(C)2n,代入数据知n3。v(B)v(A)0.4 molL1min10.2 molL1min1。答案:30.2 m

6、olL1min11在可逆反应2A(g)3B(g)xC(g)D(g)中,已知:起始浓度A为5 molL1,B为3 molL1,C的反应速率为0.5 mol/(Lmin),2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则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53Bx1C2 min末时B的浓度为1.5 molL1D2 min末时A的消耗浓度为0.5 molL1解析:选C。根据化学方程式2A(g)3B(g) xC(g)D(g)开始浓度(molL1) 5 3 0 0 1 1.5 1 0.5 4 1.5 1 0.5由于D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的,故x2,2 min后,A和B的浓度

7、之比等于83,2 min末时B的浓度为1.5 molL1,2 min末时A消耗的浓度为1 molL1。2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Av(H2)0.1 mol/(Lmin)Bv(N2)0.1 mol/(Lmin)Cv(N2)0.2 mol/(Lmin)Dv(H2)0.3 mol/(Lmin)解析:选C。都转化为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2 mol/(

8、Ls)B1.8 mol/(Ls)C1.2 mol/(Ls) D0.18 mol/(Ls)解析:选A。10 s末,H2SO4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反应速率为0.06 mol(Ls),根据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则vAl2(SO4)3v(H2SO4)0.02 mol/(Ls)。4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合成氨,已知在时间t内,氨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 mol,在此时间内,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45 molL1s1,则t是()A0.44 s B1 sC1.33 s D2 s解析:选B。v(NH3)v(H2)0.30 molL1s1,氨气浓度的变化量为

9、0.6 mol/2L0.30 molL1,因此反应所需时间为:t1 s。5反应2CH42NH33O2=2HCN6H2O(g)中,某时间内测知HCN表示的反应速率为n molL1min1,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m molL1min1,则m与n的关系为()Amn BmnCmn Dm2n解析:选C。v(O2)v(HCN)32mn,则mn。6.(2010年河南郑州高二质检)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2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B反应4 min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C反应开始4 min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D反应在第2

10、min到第4 min内消耗CaCO3的质量为20 g解析:选A。由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CaCO3的物质的量相等,故0.2 mol CO2对应消耗CaCO3的质量为0.2 mol100 g/mol20 g,D对;由于图象的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CO2的物质的量,故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放出CO2的物质的量表示其反应速率,表现在图象上就是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放出CO2越多,故B、C对,A错。7aX(g)bY(g) cZ(g)dW(g)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 min达到平衡时,X减少n molL1,Y减少 molL1,Z增加 molL1

11、。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bcd应为()A3121 B1322C1312 D3122答案:D8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按下式进行:xA2(g)yB2(g)=2C(g),2 min内的反应速率表示如下:v(A2)0.5 molL1s1,v(B2)1.5 molL1s1,(C)1 L1s1,则x、y的值分别为()A2和3 B3和2C3和1 D1和3解析:选D。根据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v(A2)v(B2)v(C)xy20.51.51132,所以x

12、1,y3,故选D。9有可逆反应:mAnBxC(A、B、C均为气体),已知:v(A)a molL1min1,v(B)b molL1min1,v(C)c molL1min1,则x的值为()A. B.C. D.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A)v(B)v(C)mnx。由此式可得:v(A)v(C)mx,v(B)v(C)nx,因此x或。题目难度不大,但由于是用字母计算,较为抽象,有些同学容易出错。在计算中首先要注意把握好时间、体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几个因素的运用以及单位换算。10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

13、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2 s末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 s末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其中正确的是()A BC D解析:选B。解题时先利用所给条件写出方程式:2A(g)B(g) 2C(g)起始浓度/molL1210转化浓度/molL1 0.6 0.3 0.62 s末时浓度/molL1 1.4 0.7 0.6利用算出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分析:v(A)0.3 molL1s1v(B)0.15 molL1s1A的转化率100%30%,2 s末时B的浓度为0.7 molL1,只有正确。11根据反应4FeS211O2 2Fe2O38SO2,试回答下列问题。(1)常选用哪些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_;(2)当生成SO2的速率为0.64 molL1s1时,则氧气减少的速率为_;解析:(1)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所以不能用FeS2和Fe2O3。(2)v(O2)0.64 molL1s10.88 molL1s1。答案:(1)O2、SO2(2)0.88 molL1s112如图表示800 时,A、B、C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