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董红梅汇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57490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董红梅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版董红梅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版董红梅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版董红梅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版董红梅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董红梅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董红梅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董红梅汇编 摘要:该文通过对郯城县加强文化建设的做法及取得成效的论述,为各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有效借鉴。 关键词:文化建设 文化帮扶 创新 机制 位于鲁苏交界处的郯城县,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2x年11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富强、秀美、和谐的经济文化强县”的总体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多措并举,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活动,发掘本土文化,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实施以政府为主导,

2、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文化帮扶”政策,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针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资金、人才的实际,郯城县实行了“文化帮扶”政策。所谓“文化帮扶”,就是实行县级*成员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街的办法,明确帮扶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完成时间和考核标准。县委专门成立了考核小组,按照标准对各帮扶单位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下一步工作考核和调整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极大地调动各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郯城县遴选了100多个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村街,由县直单位采取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对口帮扶,极大地促进了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为确保帮扶工作卓有成效,县里还专门派出17个业务指导小组,分赴各乡

3、镇、村进行文化阵地建设指导。 近年来,县直各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0多万元,帮助建成高标准的文化大院98处。同时,各乡镇、村街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累计投资达1.3亿元,兴起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乡镇全部建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综合文化站;目前,全县98%的行政村建起了村文化大院,其中一、二类超过95%;各乡镇都建起了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其中,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占90%;文化共享工程覆盖率达到100%,规范化村街占67%,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大投入,创新机制,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快速发展 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建设。郯城县按照全国统一标准要

4、求,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确保工程建设硬件达标。县财政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拨付专项资金182万元,用于县、乡、村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采购、网络维护、日常运行等基本建设。先后购置服务器4台,笔记本电脑3台,台式电脑30台,以及投影仪、数码相机、卫星接受器等相关设备,接入宽带互联网,建成了集演播室、接收机房、电子阅览室、课件点播室、课件制作室、音像*资料室于一体的规范化县级支中心,支中心年度运行经费达到5万元。目前,全县17个乡镇服务站都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电脑、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电脑、机顶盒、音箱,并接入宽带网络,年运行经费都不低于1万元;村级服务点也都按照全国统

5、一标准进行建设,其中达到规范化站点要求的已有60个,运行经费得到较好保障。 实行“四统一”,完善运行机制。在建设过程中,郯城县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硬、软件标准,统一制作文化共享工程标志牌,统一文化共享工程管理制度,统一收看记录*,确保各服务站点定期、按时开放,服务内容科学合理。与此同时,郯城县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信息采集、内部管理、意见反馈、监督检查、评比奖励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还从社会上聘请500多名信息采集员和义务监督员,及时反馈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健全信息采集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为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的作用奠定良好

6、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专业队伍建设。郯城县采取社会招聘、部门抽调等方式,组建由7人组成的资源建设、网站维护专业技术队伍;从农业、畜牧等20多个部门聘请各类专家近100人,由县政府发放聘书,组成文化信息资源专家服务团,建立文化信息资源专家人才库,并将各位专家的情况介绍在郯城文化网页向社会公布。县文化部门按照分级分批的原则,通过集中授课、网络互动、光盘教学等方式举办培训班,对全县17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管理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并对全县村级基层服务点管理员进行技术培训,为郯城县文化共享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创新服务形式,促进文化共享工程发挥作用。郯城县在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上开设了文化娱乐、科普知

7、识、实用技术、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商务信息、社会公德等七个栏目,尤其是“商务信息”栏目,深受群众欢迎。郯城县把新村银杏、港上木镟玩具、红花中国结等地方特产、特色民间艺术品在网上进行重点推介,收到良好的效果。去年以来,红花乡农民王廷省生产*结实现网上收入15万余元;新村乡农民于洪创通过网络销售银杏苗木增收60多万元。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确保历史文化得到切实保护和传承 郯城县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特别丰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早在202x年就投资30多万元,编纂出版了郯城民间文学集成及郯城*书画集锦,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202x年,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

8、组长,县级分管领导成员任副组长的“郯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动员会议,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活动。 郯城县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指导原则,组织普查工作人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共收集线索1737个,整理调查项目584个,收集实物近5000件,拍摄照片202x余幅,拍摄录像资料400余分钟,制作VCD光碟25盘,编纂出版了60多万字的郯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同时,还建立了保护数据库、展厅和*资料室。郯马五大调列

9、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镟玩具等2个项目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挂门笺、木版年画、双旱船、孝妇的传说、唢呐曲、郯城民歌姐儿妞等8个项目成功入选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确定了3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四、发掘和保护“本土文化”,增强古郯文化影响力 郯城是历史悠久,“孝妇冢”至今还在见证着孝妇窦娥的贤孝美德,“鹿乳奉亲”的郯子是“二十四孝”之一,县城北侧的豹公墩记载着徐氏发祥的渊源,古马陵道依稀诉说着孙庞斗智的结局。这些富含地方特色的“银杏文化”、“杞柳文化”、“孝文化”、“望族文化”、“兵学文化”,至今仍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郯城县充分挖掘、培育、发展本土优秀

10、文化,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先后挖掘创作出了五只小船、赤子情等一大批弘扬古郯文化、歌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优秀作品,多次在省、市文艺比赛中获奖。郯城县青年作家鲁冰先后出版了童话集月亮生病了、最亮的眼睛等多部童话集,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并荣获冰心儿童新作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首届泰山文艺奖等奖项。 目前,郯城县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银杏文化节、四届杞柳文化艺术节、一届古郯文化节;郯城县每年都要举办“好媳妇”、“好婆婆”、“五好家庭”、“十佳孝星”评选活动,引导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新农村建设;利用中华徐氏始祖陵和古徐国遗址在郯城的影响,成立了全国徐氏宗亲联谊会,现已举办三次冬至祭祖仪式,目前正在积极筹办“国际徐氏论坛”,力求进一步扩大古郯文化的影响;此外,还积极开展马陵古战场开发研究,先后两次承办了海峡两岸孙子兵法学术研讨会,开展兵法研讨,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