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57151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易错专项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柘(zh)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均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选择下列“其”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代词,指精卫。B代词,代指山。(1)其上多柘木。(_) (2)其状如乌。(_)3用“/”给

2、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2. 名著品读。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城铺:城上各自防守的地段),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ng),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1以上选段出自古典名著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_。

3、2以上选段就是“三十六计”中的“_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_3从上面语段看,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从书中再找出一个有关孔明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_3. 阅读理解。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注释:假借:同义复合词,假就是“借”。 以是:因此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余幼时即嗜学:_弗之怠:_走送之:_2试着翻译词句。手自笔录:_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3读了短文,你觉得可以向宋濂学习哪些品质?_4.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学弈

4、 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翻译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第一句中“善”字说明什么问题?_4文中刻画的两个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_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一个道理?_5.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

6、释不正确的一项( )A.汝心之固固:顽固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C.寒暑易节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2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注释鹬(y):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趾间无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昆虫和贝类。钳(qin):用东西夹住。1文中的“不雨”

7、应解释为_;“雨”本为名词,但在本文中它作_用。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是指_“不出”。这个字的读音是_。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禽”的意思是_。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相舍:_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蚌方出曝。_(2)渔者得而并禽之。_6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缩写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7.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于:向。

8、恐:恐怕,担心。暮:晚。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安:怎么,哪。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1猜猜下面的加点词的意思。(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臣闻之: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_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的是_(A年龄很大,已入晚年;B太阳已落,天色将晚)。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_(A年龄很大,已入晚年;B太阳已落,天色将晚)(填序号)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8. 阅读短文。学弈弈

9、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学,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1在“”处按原文填空。2在( )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在“”上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这个字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_(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3联系课文,说说“为是其智f若与?曰:非然也”的意思。_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苏洵(xn)欲往京城,道泰山间行,遇隐士行于道,憩于茶亭,论秦国与六国之事,隐士举兵家之道,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苏洵不以为然。二者言辞激烈,未能休也。人道(谈论)此事:孰闻道多也?注释:苏淘:苏轼的父

10、亲。道:选取道路。憩:休息。道:策略。休:停止。闻:听到,懂得。1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隐士举/兵家/之道B.隐士/举/兵家之道2解释加点词。以为六国用兵之道不及秦国。及:_3翻译下列句子。苏洵不以为然:_4文中有一个词语与两小儿辩日“孰为汝多知乎”一句的“多知”表达的意思相近,这个词语是“_”。5文章苏洵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10. 文言文阅读。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婶。”不可改也。1本文的作者是_(朝代)的_。2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字义。(1)所宝以百数(_)(2)拊掌大笑(_)(3)尾搐入两股间。(_) (4)谬矣(_)3“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的意思是_4本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11. 阅读短文。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