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566240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科技促进城市“中兴以哈尔滨知识创新区空间布局为例【摘要】哈尔滨市是新中国开展高等教育最早的城市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近十年来,哈尔滨市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开展,整体实力大幅提高,许多重要指标居全国前列。哈尔滨市确定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开展策略,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成为城市未来一个开展重点。通过现有教育、科技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带动城市走上复兴之路。【关键词】知识创新 空间布局 哈尔滨1 、现状背景与面临挑战1.1 现状背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开展战略,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特政策扶持。省、市

2、各级领导屡次深入工业大学、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现场调研,将先进的开展理念引入到哈尔市的知识创新开展当中。经过周密的筹备,市委、市政府做出以哈尔滨市丰富的优质科教资源为依托,建设哈尔滨市知识创新区的战略设想。1.2 面临挑战一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密集但融合不够。二是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程度不高。三是旧区改造和就地开发本钱较大。2 、规划原那么与理念2.1 规划原那么2.1.1 贯彻“高教强省和“八大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哈尔滨市的战略部署,发挥哈尔滨市科教资源优势,以“开展大学、大所就是开展哈尔滨,大学、大所开展就是哈尔滨开展为座右铭,全面提高知识创新能力。2.1.2 贯彻“集聚资源、集

3、成创新、集约空间的原那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以最高效率和最有效的方式将各种资源配置最大化。以技术创新为源头、制度创新为保障、组织创新为根底、文化创新为灵魂,实现集成创新。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开展关系。2.1.3 贯彻“三区融合、联动开展的原那么依托区内科教资源丰富的独特区位优势,优先开展现代效劳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融合和联动,全面提升哈尔滨市区域创新体系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城区经济和社会能级,进而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和谐开展。2.2 规划理念规划哈尔滨市知识创新区,以大专院校为根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生态社区为依托,以历史文化为底蕴,到达经

4、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充分发挥哈尔滨市知识创新区的资源集聚优势,以整合大学资源为主线,就地拓展、就近开展,推动科教资源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实现产学研与社会开展的互动。3 、空间布局结构与开展建设引导3.1 空间布局结构依托现有高校资源优势和布局,结合城市功能开展,哈尔滨市知识创新区规划为“一心、一廊、双环、三基地、六区的空间格局。“一心:以南岗区知识创新区为全市创新开展的核心。依靠南岗区在哈尔滨市的优势地位,打造形成吸纳集聚和辐射牵动作用明显的省域知识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和高级技术人才培育基地,使之成为效劳全市、全省更快更好开展的强劲引擎。“

5、一廊:以哈尔滨城市地铁一号线建设为牵动,整合东直路、南通大街、大直街、学府路沿线商务效劳资源,集聚、培育、开展知识性效劳业,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地带的“中央商务廊道。“双环:以城市二环路和三环路作为联系各个创新子园区的空间纽带。其中二环路串联主城区内的各个高校以及科技园区;三环路那么缩短了江南、江北的空间隔膜,并将规划创新文化园区与城市周边的各工业区有机地联系起来,保正“孵化生产扩展的快速对接。“三基地:在哈尔滨市的北部利民地区,中部哈西地区,南部平房地区,辟建三个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基地,重点承接科技园区的孵化企业开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进而进入大型工业集聚区开展提供承

6、载空间。“六区:结合哈尔滨市高校众多,布局分散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地建设工大科教集聚区、军工科教集聚区、学府科教集聚区、东农科教集聚区、利民科教集聚区、林大科教集聚区六个知识创新集聚区。各个子园区按照“统筹规划、一体化运作、分阶段实施、滚动式开展的原那么组织开发建设,在工程建立、资源共享、政策与资金支持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带动哈尔滨市的“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3.2 开展建设引导哈尔滨知识创新区分为6个科教集聚区和3个产业基地。3.2.1 科教集聚区规划围绕集聚创新功能,以哈工大、哈工程、哈师大、黑大、农大、哈理工、林大、中医药大学、哈医大、哈商大等院校为重点,创立一批高水平的大学校区;

7、围绕校区,建设一批具有强势学科支持的科技、创业园区。通过大学、创业园区、生态社区等功能的有机结合在哈尔滨市形成六个科教集聚区。3.2.1.1 工大科教集聚区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18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2个专业研究所、21个研究中心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重点开展装备制造、特种焊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3.2.1.2军工科教集聚区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49所的5个国家重点学科、2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0多个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与开发能力,重点开展IT、生物医学材料等优势产业。3.2.1.3学府科教集聚区依托周

8、边大学的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专业,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和68个研究所的产业支撑能力,规划开展电子信息、教育培训、文化创意、效劳外包等优势产业。3.2.1.4农大科教集聚区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的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农业部重点学科,24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专业,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研究中心,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重点实验室的产业支撑能力,规划开展农业生物种业、生物环保、生物肥料、生物医药、生物食品等等优势产业。3.2.1.5林大科教集聚区依托东北林业大学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8个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林

9、业部重点专业,3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专业,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中医药局重点实验室,4个林业局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研究基地,7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的产业支撑能力,规划开展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中药学、药物制剂等优势产业。3.2.1.6利民科教集聚区依托黑龙江省测绘局与周边大学,以地理信息产业园、武汉大学东北研究院、极地测绘实验室等机构为根底支撑,规划开展信息工程、效劳外包等优势产业。3.2.2 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基地不同于普通的工业园区。基地作为技术转移的载体,除为入住企业提供用地与厂房,使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外,还提供技术转移、投融资等专

10、业效劳。规划结合哈尔滨市的区位、交通等实际情况形成三个转化基地。3.2.2.1哈西产业转化基地位于哈西地区南部,紧邻铁路与城市主干道。主要吸纳工大、军工、学府等集聚区产生的企业入驻,形成装备制造业园区、节能材料园区、生物材料、特种焊接等四个产业功能区和一个物流展示区。3.2.2.2利民产业转化基地位于利民大学城南部,紧邻铁路与环城高速公路。主要吸纳利民集聚区知识创新产生的企业入驻,形成地理信息产业、效劳外包、创意产业等三个产业功能区和一个会展效劳功能区。3.2.2.3平房产业转化基地位于开发区哈平路集中区西南部,紧邻平房老城区。主要吸纳动画、漫画、网络游戏、软件效劳外包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入驻,建

11、立“产学研一体化开发体制,形成国内外领先的文化产业综合效劳区和新媒体开展基地。4 、结语哈尔滨市知识创新区是城市中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只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政部门、社会力量四者通力合作,才能保障创新区的顺利开展。而政府各行政部门作为联系各方面力量的纽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整个哈尔滨市知识创新区统一考虑,建立一套完备的效劳系统与网络。通过优质的效劳体系提升整个区域的软环境,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开展与研究中。投融资效劳。建立政府资金供给系统、提供股权融资方式和提供债权融资保障系统;专业效劳。提供法律咨询效劳、企业创办代理效劳、科技企业增值效劳、人力资源效劳、企业管理咨询培训效劳;市场推广效劳。提供汇展效劳与广告效劳;物资供给效劳。设备供给效劳、器材供给效劳和办公用品效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