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55183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推进本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 划。一、“十一五”时期上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回顾与当前形势分析(一)过去五年的成就“十一五”期间,上海通过滚动实施第三、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超额完成, 世博环境保障成效显著,2010年主要环境指标创十年最优,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部分重污染地区 的环境整治效果明显,多手段综合推进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为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生态 环境。1. 全社会合力推进环保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

2、一。全市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推进机制日趋完善并已成为常态长效机制。每年环保投入额占同期生产总值的 3%以上,“十一五”累计达2067亿元。长三角区域环境合作走出可喜一步,企业和市民关心和参与环保的 热情越来越高。2. 污染减排提前达到“十一五”削减目标。2010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21.98 万吨和35.81万吨,比2005年削减了 27.7%和30.2%,超额完成了 “ 一五”减排目标,实现了与经济增长 的脱钩。3. 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基本建成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工程。污水处理能力从“十五”末的471 万立方米/日提高到684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率从70.2%

3、提高到81.9%,污水厂、网覆盖每个镇和原 保留工业区,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市累计共1412.4万千瓦燃煤机组安装了烟气脱硫 设施,共关停178.4万千瓦燃煤电厂小机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4.9%,探索启动了垃圾处理厂渗 滤液处置工作,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4. 世博环境保障成效显著。基本完成吴泾工业区综合整治,启动金山卫、宝山南大及奉贤塘外等重点 地区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完成了 2873项污染企业结构调整。以苏州河整治带动中心城区和郊区河道治理, 整治河道2万多条段1.8万多公里。累计共完成6000多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

4、替代。提前实施了新车国IV机 动车排放标准,高污染车辆限行范围从内环线扩大到中环线,4万多辆出租车和9000多辆公交车更新为国 田以上标准。完成了 349个村庄综合改造。扬尘污染控制、道路噪声屏障建设等均取得了积极进展。5. 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得到持续推进。新建绿地6600公顷,绿化覆盖率从37%提高到38.15%,人均 公共绿地面积从11.01平方米提高到13平方米。新增林地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58%。加强 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全市受保护区域938平方公里。崇明生态岛明确了目标定位和指标体系,水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取得进展。海洋渔业生态修复得到加强,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力度

5、逐步加大。6. 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试点取得新进展。“低碳世博”系统推出并付诸实践,虹桥商务区等低碳试点正在 推进落实。可再生能源得到较大幅度发展,全市风电、光伏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00兆瓦、 20兆瓦和45兆瓦。初步建立了电子废物收集、交投、处置利用网络系统,发动机再制造等形成一定规模, 固体废物基地静脉产业建设进入规划和起步阶段。工业、农业、社区等低碳、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试点逐 步展开。7. 环境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修订了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出台了上海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 制定了 6项地方环境标准。落实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农村环境整治、生态补偿等近20项环境经济政策, 金融、

6、信贷、保险等政策工具正在成为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建成266套重点大气污染源和172套重 点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测、执法、应急和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快推进。8. 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在85%以 上,2010年达到92.1%,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 52%、18%和10%。水环境质量呈现趋好态势,主要水体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市重度污染断面的 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专栏1上海“十一五”环境保护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单位“十一五”目标2010年实际值属性1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5以上

7、92.1预期性2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以上92.8预期性3城镇污水二级生化处理率%80以上81.9约束性4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率%95以上95.6约束性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85约束性6环保重点监管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5以上98约束性7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0以上89.3预期性8建成区全面建成“扬尘控制区”,郊区建成“烟尘控制区”建成预期性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万吨25.9以下21.98约束性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万吨38以下35.81约束性11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1640预期性12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值%33.01预期性(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未来

8、五年,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 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十二五” 时期主要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从2项增加到4项;从上海情况看,市委、市政府明确把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作为推进转型发展的着力点,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这些,为上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地位和发展转型的现实需求以及世博后市民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更高期望, 对环境保护和生态

9、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人口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对环保工作构成较大 压力。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上海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偏重导致资源消 耗和污染排放处于高位,而工程性减排的空间已比较有限。工业企业数量多、布局分散导致部分区域工业 污染矛盾突出并存在一定风险隐患。二是复合型、区域型环境污染和城乡环境差异逐渐凸显。特别是灰霾、酸雨、臭氧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区域性环境问题受外部和本地双重污染影响,改善的难度比较大。城乡环境 差异仍比较突出,人口向郊区转移、外来人口聚集、环境基础设施不足等导致城郊结合部环境压力进一步 增大,农村环境管理跟不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农村

10、环境污染凸显。三是环境基础设施、风险防范 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饮用水安全供水体系、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固体废物收集处 置能力及处置结构、郊区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环保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辐射和危废 安全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环境监测、监管、信息化等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十二五”时期上海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宏观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引 领,围绕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按照“四个有利于”的要求,以污染减排和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 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改

11、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优化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城市,大力推进“六个转变”,积极探索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环保新道路,促进绿色增长和低碳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专栏2“四个有利于”和“六个转变”“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城市布局的优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 于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六个转变”:一是发展战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优化发展转变;二是控制方法从单项、常规控制 向全面、协同控制转变;三是工作重点从重基础设施建设向管建并举、长效管理转变;四是区域重点从以 中心城区为主向城乡一体、区域联动转变;五是推进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经济

12、、法律、技术 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转变;六是组织方式从政府推动为主向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转变。(二)基本原则1. 立足治本,狠抓源头。坚持环境优化经济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污染源头控制,深化污 染总量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产生活从高 消耗、高排放向绿色发展和低碳宜居转变。2.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为出发点,着力保障饮用水安全, 解决空气中PM2.5污染、环境风险和郊区“脏、舌L、差”等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污染矛盾和环 境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公共环境利益。3. 城乡一体,管建并举。

13、坚持中心城区和郊区并举,统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聚焦郊区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并同步推进郊区新城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中心 城区长效环境管理机制,形成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新局面。4.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坚持传统污染问题和新型环境问题协同防治,坚持本市和流域、区域环境保 护联防联控,坚持陆海统筹、江海兼顾,坚持“软”、“硬”并举,整体推进本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依法 严管,重在实效,着力解决制约上海发展转型的突出环境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5. 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形 成环保工作合力,强化

14、企业和市民的环保社会责任,倡导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鼓励公众参 与环保实践,共建生态文明社会,共享环境保护成果。(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环保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框架体系。建立起与国 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环境综合决策体系、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和环境执法监管体系,使城市环境安全得到有 效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到2020年,城市生态环境基本实现清洁、安全、健康,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出一 条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色发展道路,基本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城市 环境保护体系,使城市环

15、境更加优美、宜居,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四)环境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完成国家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 项污染物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协同控制与上海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总磷、挥发性有机物和细颗粒物(PM2.5); “监测、统计、考核”三大体系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环境巩固并进一步提升,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矛盾得到缓解,郊区 和农村环境逐步改善。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左右,地表水环境功能 区达标率达到80%以上,复合型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15%。环境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饮用水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90%以上;污水、固体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和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污水 处理厂污泥处理率达到85%以上,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减少率达到2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5%以上;形成比较完善的风险源控制体系、辐射和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和突发污染事故应急体系。优化发展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高载能高污染行业减污并控制规模,郊区工业按规划加快集中和调 整,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