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况钟三离三留的故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154801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官况钟三离三留的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清官况钟三离三留的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官况钟三离三留的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官况钟三离三留的故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清官况钟“三离三留”的故事况钟担任苏州知府有十三年。其间曾经三次留任,这无疑增添了这位明代清官的传奇色彩。况钟的第一次离任,是宣德六年(公元1431)三月,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二年。因为继母逝世,按照当时礼制,必须辞官回原籍老家守孝三年,这叫“丁忧”。要等服孝期满,才能出来继续为官。但长洲县百姓三万七千多人联名上书,列举况钟政绩。苏州百姓2000余人向巡按御史金廉诉说:况知府公正勤廉,奸弊得以革除,百姓得以安宁,实在舍不得况知府离开。他们还派代表到北京去,上书朝廷,请求皇帝在况钟守丧未满期限时命他提前回来任职,“夺情起复”,以慰民情。第二年正月,朝廷赦书要况钟提前回任。在况钟离任时,奸吏们乘机卷

2、土重来,大肆为非作歹。况钟回任后,重振法纪,对趁机横征暴敛的奸吏们坚决加以惩办。况钟的第二次离任,是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十月。因为这时任期已满三年,按例要进京述职。况钟政绩优异,百姓怕他升官离去。当他起程时,许多人拥到他面前,依依惜别。有的甚至拉住轿杆,或仆卧路中,舍不得他走。后来,明宣宗去世,英宗即位。当时传闻况钟可能调任,苏州府七县百姓联名上书者8万余人,列举况钟政绩,请求朝廷让况钟留任。当况钟返回苏州时,百姓们唱道:“太守朝京,我民不宁;太守归来,我民忻哉!”对况钟深为爱戴。况钟的第三次离任,是在正统五年(公元1440)。这是因为九年任满,照例官升一级。就在况钟赴京考绩,朝见皇帝之

3、前,苏州百姓依依不舍,设饯送别,夹道送行者数百里不绝。这使况钟颇为感动,临行前,他向前来送行的百姓作诗告别:“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这次朝廷原已委派了新的苏州知府,但百姓万人联名上书挽留况钟继续在苏州任职,朝廷就决定不派新的知府,而是升况钟为按察使,给他正三品的俸禄待遇,继续任苏州知府,也就是升官不升职。况钟返回苏州时,百姓们出府境数百里之遥前往迎接,兴高采烈的场面宁人感动不已。明英宗朱祁镇因为况钟是三朝元老,名声又很好,特地送了路费钞2000贯。首辅杨士奇在赠况钟的诗中,有“十载不愧赵清献,七邑重迎张益州”之句,把况钟比作宋代明臣赵汴和张方平。这对况钟来说,是很高的赞誉。况钟为明朝政府出力,替苏州百姓办事,一直干了十多年,最后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噩耗传出,苏州百姓十分悲痛,罢市停业表示哀悼。治丧期间,松江、常州、嘉兴、湖州等府人们赶来吊唁的络绎不绝。次年春,灵柩将运往江西靖安原籍安葬。运柩船驶离苏州时,百姓倾城出送,穿素戴孝的人排列在河道两岸,一片皆白。人们望着运柩船,祭奠告别。苏州和七个县都建立了况钟祠堂,画像祭祀,有的人家甚至将况钟画像供在家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