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54524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工作综述(一)研究基础整合关于教学研究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区教研室的传统,区的音乐教学研究一直在市教学研究室的带领下以积极的姿态和科学的研究方式扎实推进着,在课堂教学研究、课程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本课题“区中小学音乐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的视野之下,我们已经取得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散布在区的多所学校里。我们研究的这一课题内容许多实验学校中,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以前,前期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随机的,是部分学校、部分教师的个体行为,于是,1月起我们就开始启动这项研究工作,经过两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本课题将统整这些

2、研究成果,真正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构建音乐教学的价值模式。我们的同课异构也包含了异课同构的理想。这是从人的关系上面讲,从事物的关系上面讲,“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单一性的绝对同一。国语郑语记载,西周太史史伯与郑桓公谈论“兴衰之道”,说西周将要灭亡,而其灭亡的原因是“去和取同”。在史伯看来,如果“去和而取同”,就会“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一种声音单调,没有听头;一种物质单一,没有看头;一种味道乏味,没有吃头;一种事物没有比较,无法品评。以此治国,就会排斥异己、独断专行,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所以,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他强调了事物是多种因素的集合,它们相互协

3、调而组成新的事物,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协调。因此,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是先王的治国之道,这是最美的。弄清了“和”和“同”的含义,就不难理解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真实意义了。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8年了,它所提倡的“多元”与“个性”等关键词,已经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便是该背景下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形式。(二)研究过程梳理一是学习先行,理论支撑。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应以音乐教育理论为主,有重点地研读教育专家关于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成果以及教师科研方法,以此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促进自身研究品位与实践水平的提升。二是明确思路,循

4、序渐进。为最终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围绕一点做深做透后再进行拓展,不贪多求快。三是加强调研,持续推进。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研、中期评估等方式加强宏观和微观的调控,针对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邀请专家对课题工作给予建设性的技术跟踪指导;通过数据测查、学生观察、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真实、客观、丰富的信息;根据信息开发不确定性中存在的发展可能性,以积极的态度生成新的发展性因素,形成课题研究的持续推进态势。四是搭建平台,活动助推。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质效,课题组将通过召开课题工作会议、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等措施来具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三)研究阶段简述1月申请立项;5月课题论证、开题;6月选点实验开

5、始;9月到12月是我们的攻关阶段;边研究边总结,逐步有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特色。在此期间,我们分别于4月和4月分别举行了同课异构研讨会和新教师同课异构研讨会议。研究工作扎实有效。信度和效度有着根本的保证。二、课题研究的问题与若干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教育改革中不断接受新的课程观念。然而,传统学科教学的“传授接受”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长的教师和乡镇农村教师,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为音乐而音乐的教学普遍影响着广大中小学教师。纵观当前的音乐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较为单一、被动,往往

6、无法获得的体验与感受;学生自我意识参与的实效性不强、独立感悟音乐的机会很少;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新课程赋予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等,因此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教学行为是密切相关的。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音乐教师们,特别是一些音乐兼职教师,已经习惯多年的教学方式,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价值与要求一时难以适应,在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细加观察,我们不难发现

7、教师的不少行为偏离了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使教学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我区自到2013年开展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同课异构”教研策略研究,以提高音乐教师的课堂音乐教学行为,实现音乐教师主导下的、民主和谐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性的课堂;以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构建“同课异构”教研基本模式,整合教研资源,形成教研合力,提高我市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进而整体提升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带给市的中小学生快乐、有益的音乐学习体验,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成为一次次精彩的生命之旅。本课题包含两个关键词,一是“同课异

8、构”,二是“教研策略”。“同课异构”隶属于课堂教学研究的范畴,所谓同课是指在一定范围和特定的时间段内,由不同的音乐教师讲授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同一课题,或由一位音乐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连续上几次相同的课题。这需要组织单位统一布置、统一协调,尤其是较大的组织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各班进度的部署,需要有音乐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拥护和参与。异构则是指在规定的同一题目下,不同的音乐教师按照自己的音乐教学理念、音乐教学资质、音乐教学个性和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并结合所授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等情况下构思的音乐教学过程或音乐教学结构。一般来说,异构的外在体现为:音乐教学理念的差异,组织形式的差异,音乐教学流程的差异

9、,学生评价的差异。“教研策略”是指基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策略,其内涵以行动研究为主旨,主张深入到中小学实践一线去,带领教师立足于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实地研究与破解,基于实践,提升实践,指导实践。本课题视野下的教研策略就是指带领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新策略,这一新策略的实践内容是“同课异构”,核心在于通过这样的研究方式,带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进行广泛的行动研究,立足于课堂进行比较性研究,在比较中探讨问题、发觉经验,构建具有音乐学科教学特色的,引领市音乐教学发展的新的教学研究途径和体系。三、研究的理论假设与方法(一)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与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通过

10、中小学音乐学科“同课异构”策略的研究,发现并整理教师个性化成长的典型案例,寻找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基于“同课异构”的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思路、实践策略、成功措施,总结音乐教师“异质”发展的成长经验和专业发展技术,构建系统的基于“同课异构”的各县市区音乐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机制,从而打造系列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范式,培养一批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适应个性化成长与发展、具有一定特色与教学风格的音乐教师群体,从而整体提高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具体目标包含教师专业发展、音乐教学质量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模型的重构等。(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1、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学校或学科已经逐渐开展“同课异构”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其中不少观点证实了这一方式的有效性。上海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瞿剑宛老师认为:“同课异构,是教师通过观课活动,自主性、创造性地对原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再次的自我设计。同课异构,突出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学的独自理解与应用,突出授课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特点,突出主动吸收原课堂教学中的好策略、好方法、好手段,注重教师设计学生喜欢学的,教师能教的新的教学方案。”然而,学校层面的“同课异构”毕竟缺乏一定的普遍性和推广性,不能有效解决各个学段和各个科目的共存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研资源配置差、

12、信息渠道窄、专业支持弱的三难问题;亦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与乡镇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作为市级教研领域的同类研究目前尚未开展,特别是音乐学科的教学研究更显薄弱,其开展的实际意义和操作方式都需要实践的验证。国际间的“同课异构”也经常开展,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所采用的“同课异构”方式不仅在全国颇有影响,而且走向国际化,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我们的中小学音乐学科“同课异构”借鉴了这些研究策略,并在学科深化和实践拓展的层面上进行了超越。(三)研究的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基于对比较研究法的认同和扩展。并且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来寻求理论依据。一是比较研究法的理论借鉴。比较研究法是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

13、方法理论指导。“同课异构”着眼点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指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保证可比性。比较对象(音乐教师或者音乐教学思想)之间的现实性必须属于同一范畴,有一定内在联系,并能用同一标准衡量和评价;资料要具有准确性、真实可靠性和典型性;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克服主观片面性。要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从共性中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从差异中阐明矛盾的特殊性。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尤其是进入

14、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以后,很多比较教育研究者都提出了独特而有效的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研究方法有三个。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他认为,区域研究包括“描述”(description)和“解释”(interpretion)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juxtaposition)和“比较”(comparison)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诺亚与艾克斯坦的科学量化法。诺亚和艾克斯坦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都要经历这样四个步骤:提出假说、数量测定、参照研究和理论分析。他们的科学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步骤是:确定问题;建立假说;概念的操作化和指标的确定;选择个案;收

15、集资料;处理数据;检验假说和解释结果。霍尔姆斯的问题法。霍尔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主要是在杜威的“反省思维五步法”和波普的“批判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必须遵循四个步骤和方法:选择与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政策);验证有关因素;作出预测。二是资源共享理论的实践衍化。“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

16、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教师们也由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积极的上交流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从而促使教研风气的根本转变。“同课异构”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了课堂结构,变革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才能够产生高效课堂的研究。高效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该项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音乐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音乐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音乐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音乐教学目标。二是音乐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三是音乐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