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案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539506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作者及工作单位河北省昌黎县荒佃庄镇中心小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观察物体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对于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根据课标要求,我明确了本节课

2、要把观察、操作做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教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l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l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第一课时。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

3、观察物体,主要引导学生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观察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的三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从而建立初步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主要以“活动教学”的理念编排了这个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情景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通过具体的观察交流活动,学会辨认空间图形。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l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

4、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l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学生经过一年的图和体的认识,以基本掌握了什么是物体,什么是图形。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有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知识共享,合作学习的态度,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对具体物体能进行较为准确的描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并且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观察物

5、体的方法2、在观察、操作、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思考。过程与发展: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乐于助人与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的情感教育,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位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2、能用笔画出自己看到的物体各面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根据合理推理,判断他人看到什么形状的物体,及能用笔画出自己看到的物体各面的形状。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

6、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二:观察操作,感知体验环节三:深化练习,内化新知环节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

7、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片段二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师:你在干什么呀?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

8、观察的兴致更高了。)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师:喔,看到了两个面。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

9、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生5:我可以看到5个面。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生站到桌子上)生5:我只看到了一个面。(他不好意思地挠了挠脑

10、袋。)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生6:我认为淘气看到上面和侧面,与第三幅图连起来。生7:不对,他站在桌角,还能看到前面,应该与中间的图连起来。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生8:笑笑可以看到侧面和上面,连第三幅图,老师站得高一些,只能看到上面,连第一幅图。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观察物体不同位置 从前面 从侧面 从后面 形状不同教

11、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l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l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l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l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走。实际上数学学习

12、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堂课学生兴致盎然,都投身于自己探求知识的活动之中,学得有声有色。他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前,上课总是要求孩子们双手叠放,身体笔直坐好,这样做既禁锢了孩子们的个性,又压抑了他们的思维。这节课我尝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开手脚参与学习。如学生观察物体时,自由选择观察的角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有的同学站着观察;有的同学蹲着观察;有的同学趴着观察;还有一位同学钻进桌子里面观察。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开展激烈讨论阐述自己的理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13、如果教师看见调皮的学生就板着脸,看见站到桌子上就认为行为不端正而批评,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宽松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翱翔。观察讲台桌后,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总结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这些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主动构建起来的,改变了以往教师单一传授的局面,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的体验。一堂数学课没有疑问是不正常的,如果学生能发现问题,说明学生在倾听在思考。如学了三个面的名称后,有一位学生提出:为什么同一个牙膏盒相同的面却有不同的名称。我没有直接告知答案,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

14、的意见,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表达能力也在交流、争论中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1.创设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年龄特征,自始至终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借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2.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整堂课教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学习环境宽松、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在课堂上乐学、敢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教师还为各层次学生创设了充分展示自己,表述自己见解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3.体验了一种“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感。教学中紧紧围绕数学与生活这一主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4.营造了一种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围。如:教学面的名称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方法,互相补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各种情况逐一说出来,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