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53865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2020年高三上学期政治第二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产生了诸如恶意程序、网络攻击等“负能量”。下列说法与材料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 .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B .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C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2. (2分) (2016高三上茂名期中) 假定某国的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系数大则收入差距较大)和经济增长率处在下图中的X点,如果增强对落后地区社会保障支出转移支付力

2、度,一般来说,该点长期内可能趋向( )。A . X1B . X2C . X3D . X43. (2分) 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强调,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 . 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C .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D .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4. (2分) (2017高三上山西月考) 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府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行定向调

3、控和相机调控。“定向调控”的基本思路是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精准发力、定向施策。“相机调控”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下列分别属于“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的是( )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普遍性降费国有商业银行运用利率差异化调整转变银行盈利模式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GDP增长目标下调至6.50%-7%根据城市地产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契税房贷政策A . B . C . D . 5. (2分) (2018高二下揭阳期末) 下图表示各种经济成分在某市GDP增长中的贡献率,从中可以推导出的合理信息是( )

4、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的主体地位在该市经济发展中没有得到体现该市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平等竞争的格局该市充分发挥了非公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更好发展经济,从而提高该市人民的生活水平A . B . C . D . 6. (2分) (2019高三下绍兴模拟) 基于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2019年我国将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但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这表明( )真理性认识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反映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 B . C . D . 7. (

5、2分) (2017高三上盐城月考) 我国地下管线权属关系非常复杂,水、电、气、热、通讯管网分别属于不同的权属单位,同一条管线每个部分的权属也不同,往往出现了“都在管,结果都管得不太好”的状况。为避免这种状况应( )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统筹全局,使全局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系统优化,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事物优化组合,把各个具体要素相加起来考察A . B . C . D . 8. (2分)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其具有物质

6、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A . B . C . D . 9. (2分) (2018高三上蕉岭月考)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扶贫切忌“大水漫灌”,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切忌“蜻蜓点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切忌“作秀走过场”,要改“输血”为“造血”,用好用活帮扶措施;切忌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要求和其体现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切忌“作秀走过场”,要改“输血”为“造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

7、贫困人口的实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切忌“大水漫灌”,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帮扶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切忌“蜻蜓点水”,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量变必然引起质变。A . B . C . D . 10. (2分) (2017高三上珠海期中) “最后一公里”指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的“末梢堵塞”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就要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下列与“最后一公里”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 . 欲速则不达B .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C .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11. (2分) 2016年2月14日晚,感动

8、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过去十一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A . B . C . D . 12. (2分) (2018浙江模拟) 改革虽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但是改革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民群众自己。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最可信赖、最值得依靠的力量,也是最终力量。我们之所

9、以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决定作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30分)13. (10分) (2018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习近平指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2016年,国务院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文件,在财政支持、市场准入等方面为相关企业的发展

10、提供了依托,使老年消费需求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市场空间逐渐显露。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刺激下,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将迎来爆发期。(1) 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阐明政府和市场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14. (10分) (2017高二上江苏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 ”式的涂鸦。有人认为“到此一游 ”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道。 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材料二: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

11、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话于心,外化于行。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1) 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2) 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15. (10分) (2018高二下宁波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

12、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以项目扶贫为主要形式,以工程实施为重要载体。这些做法对我国取得的减贫成效功劳很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就是精准度不够导致减贫效率不高。扶贫开发已到了非转型不可的时候,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转型?方向已明,那就是精准扶贫。要搞清楚谁是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在工作中检验。摆脱贫困需要智慧。习近平在2015年9月9日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1)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2) 结合材料,分析从“项目扶贫”到“精准扶贫”的转变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非选择题 (共3题;共30分)13-1、13-2、14-1、14-2、15-1、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