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53622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山的那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山的那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山的那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山的那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山的那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山的那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山的那边 一、 背景分析 1、使用教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2、教材分析 这首新诗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要不畏艰苦跋涉。诗人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意象壮美,意蕴丰富,在诗意的美中融入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3、案例设计思想 通过“导入,学习新课,谈人生经历”这三大板块教学,使学生掌握本文的有关知识(字词积累,朗读技巧,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并能在反复朗读与交流的过程中体悟人生道理,树立正确对待困难的态度。 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如“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学会正确朗读。 过程

2、与方法:在朗读与探讨中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山”与“海”体味通往理想之路就要不畏艰苦跋涉的道理,由此正确对待困难。 5、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体味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6、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 7、教学方法 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及凝炼形象的语言。 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8、课前准备教师:

3、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课文录音);投影仪;幻灯片;CAI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9、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拥有梦想。梦想让我们无忧无虑,梦想使我们不畏艰难险阻,梦想公平地赋予每个孩子以权利。当城里的孩子在喧嚣的都市里做梦时,山里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呢?他们的想法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导入的同时伴随多媒体展示:一个孩子伏在窗口向远方眺远,远处是起伏的群山,东方有一轮红冉冉升起。字幕、山的那边是什么呢?)教师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凝成( )_ 诱惑( )

4、_ 一瞬间( )_ 隐秘( )_ 喧腾( )_ 痴 想( )_ 教师明确,学生识记: 凝 成(nn):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 诱惑(hu):文中作吸引、招引。 一瞬间(shn):一眨眼之间。 隐秘 (m):隐蔽,不外露。 喧 腾(xun):形容声音杂乱,像开了锅似的。 痴想(ch):发呆地想。 2、听课文录音 师:请同学们一边听录音,一边划出节奏与重音。 3、全班齐读4、学生自读,思考“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师:文中的“山”与“海”有什么象征意义吗?如果有,那它们象征什么呢? 生1:“山”指现实的东西,“海”指诗人渴望见到的东西。 生2:“山”应该指困难,“海”指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5、。 师:这两位同学都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很好,特别是第二位同学已基本揭示了“山”的象征意义,值得表扬。关于“海”的象征意义,还有同学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吗? 生3:我觉得“海”指的作者的理想。 师:很好。其实“海”就是象征一种理想,一种克服困难后所达到的光明境界。 (三)探究阅读。(投影出示问题) 1师:“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有何作用? 生:沉默。 师:我们在分析“山”与“海”的象征意义时,几位同学都表现得不错,希望大家向他们学习,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也许你的错误还能引出别人的正确答案呢! 生1:说明“我”很爱幻想。 生2:这个词用在这里很准确。 师:你能具体谈谈吗?

6、生2:想了想,摇摇头,腼腆一笑。 师:没关系,请坐下来继续思考。大家看看,这个是不是在描写人物? 生齐答:是。 师:人物描写方法有很多种,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生3:心理活动。因为这个词中有个“想”字。 师:他在想什么? 生3: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 生4:我觉得“痴”是描写神态的。 师:写出了“我”的什么神态? 生4:发呆、非常入神。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对“痴想”这个词的分析让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生:一起鼓掌。 2、师:“我”经过努力,最终爬上了那个自以为可以看到海的山顶,“我”的愿望实现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哭着回来了。 生2:铁青着脸。

7、 生3: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3、师:山“铁青着脸”是什么意思? 生1:山是青色的。 师:你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很高兴。我们还能不能更深入地挖掘它的含义呢?我们说文中的山已经不再是自然中的山,因为诗人已经赋予它象征意义了,它是困难的象征。人是面对困难时一般会出现什么心理呢? 生2:是不是写出了“我”当时失望和沮丧的心理? 师:大家说呢? 生齐答:对! 师:通过分析这句话,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诗歌的语言的确很凝练。简简单单一个词,如果我们深入挖掘,就会发现它其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味。 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生1:妈妈说的那句话。 师:更准确地说,妈妈的那句话对我起了什么作用

8、? 生2:妈妈的那句话给了我希望。 生3: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生4:给了我坚定的信念。 师:对,这粒种子实际上就是一种力量,一种信念。其实诗中有句话已经透露了这粒“种子”的含义,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1:山那边的海是用信念成的海。 师:为什么说“山那边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生1:因为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才能越过高山,看到大海。 师:既然“山”已不再是山,“海”也不再是海,它们都有了另外的意思,你能否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出山海的象征意义? 生1:只有具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师: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学习这首诗后我们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可

9、能一帆风顺,我们一定要做好与困难作斗争的准备。我们应该坚信,翻过无数座“山”,一定能看到“海”。 (四)学生质疑,集体讨论解决。 1、 生:诗的结尾“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是什么意思? 2、 师:哪位同学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 3、 生:沉默。 4、 师:是什么东西在一瞬间照亮了你的眼睛? 5、 生1:是大海。 6、 师:“大海”是什么? 7、 生1:是理想中的情景和境界。 8、 师:能轻而易举达到理想的境界吗? 9、 生:不能。要翻越无数座山。 10、生2:要克服无数个困难。 11、生3:要失望无数次。 12、师: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并走出黑暗的过程。黑暗的尽头是什么? 生齐答:是

10、光明。 师:对,是光明。一个在黑暗中摸索了许久的人,当光明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1:高兴。 生2:愉快。 生3:惊喜。 生4:兴奋。 生5:激动。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将同学们刚刚分析的归纳起来,就是诗的结尾所蕴含的意味和感情。 (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以钢琴曲大海配乐。 (六)拓展迁移。 请学生讲述自己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克服困难的经历,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鼓励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的人生态度。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每人准备一张纸,写上自己的姓名、理想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全班汇集成册,复印后人手一本,作为永久的纪念及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三分

11、析反思: 1、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作为第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奠定基调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第一节课上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刻意放大了学生讨论、发问、自由交流等环节所占的比重,以此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以读为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味如水中盐、花中蜜,老师既翻译不出,也讲解不出,而只能靠学生反复朗读去体味。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充分注意和发挥了朗读的作用,灵活地运用范读、指名读、齐读、快速读、激情诵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在读中体悟哲理,品味意蕴,培养朗读能力。 3、赏识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诸如“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们比我想象的还棒”、“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虽然你的不够完美,但你的思维很开阔”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倡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节课中教师专门安排了朗读比赛,意义就在于此。 总之,在山的那边作为第七册的开篇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在通过它向学生阐释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传授反倒稍显次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