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532921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专业经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不完善粒鉴别不完善粒指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小麦不完善颗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黑胚粒、赤霉病粒、破碎粒、生芽粒、霉变粒。1、 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l 检验时应注意观察经虫蚀的小麦是否伤及胚或胚乳,同时还应细致观察粒面是否有细小蛀孔,以免漏检。l 对于只受虫蛀,但未伤及胚或胚乳,仅仅在颗粒表面有轻微的虫蚀痕迹,应作为完善粒。被虫蛀蚀且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2、 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l 检验时应剖开皮层观察是否伤及胚或胚乳。l 表面有病斑纹,但是没有上级胚或胚乳的颗粒,应归属为玩整颗粒表面有病斑且伤及胚及胚乳的颗粒3、 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

2、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l 检验时应剖开皮层观察是否伤及胚或胚乳。l 表面有病斑纹,但是没有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应归属为完整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4、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A:籽粒皱缩,呆白,粒面有明显粉红色霉状物 B: 籽粒皱缩,呆白,粒面呈紫色,间有黑色子囊壳5、 破损粒:压扁、破损,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l 检验时应注意资历表皮有轻微磨损不属于破损粒。A:破碎并上级胚或胚乳的颗粒 B:压扁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6、 生芽粒: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已有芽萌动的颗粒。l 应注

3、意观察发芽的痕迹,以免漏检隆起的或者芽已经断掉的籽粒。A:种皮易破裂 B:种皮隆起且与胚分离C:压已突破种皮 D:芽或幼根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局部)7、 霉变粒:粒面生霉或胚乳变色变质的颗粒。l 检验时应注意肉眼可见粒面生霉即归属生霉粒。A:粒面生霉的颗粒 B:粒面生没得颗粒(局部)小麦国家质量标准杂质包括下列几种: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圆孔筛的物质。2、矿物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及其他矿物质。3、其他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粒,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粒,毒麦、麦角、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等麦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杂质。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分类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分类

4、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

5、冬小麦。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9、混合小麦:不符合4.1至4.8各条规定的小麦。10、其他类型小麦的分类方法另行规定。 小麦国家质量标准质量指标1、各类小麦按容重分为五等,低于五等的小麦为等外小麦。等级指标及其他质量指标见表1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总量其中:矿物质17906.01.00.512.5正常27706.01.00.512.5正常37508.01.00.512.5正常47308.01.00.512.5正常571010.01.00.512.5正常注:水分含量大于表1规定的小麦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小麦赤霉病粒最大允许含量为4.0%,单立赤霉病项目,按不完善粒归属。3、 小麦赤霉病粒超过4.0%的,是否收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收购超过规定的赤霉病麦,要就地妥善处理。4、黑胚小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是否收购或收购限量。收购的黑胚小麦就地处理。5、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1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