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51745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2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一、微生物组学实验室应有意外事件、伤害、事故、职业性疾病以及潜在危险的报告程序。二、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如针刺和切伤、皮肤污染、感染性标本喷溅及体表和口、鼻眼内、衣物污染、污染试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视事故类型等不同情况,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必须向有关专家和领导汇报,并详细记录事故经过和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序等,由专家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三、所有事件(包括伤害)报告应形成文件。报告应包括事件的详细描述、原因评估、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以及为实施建议所采取的措施。四、发生突发事件、事故或严重差错,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实验室负责人口头

2、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院领导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详细如实填写事故及事故处理记录,由事故当事人和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五、处理后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向医院安全委员会作详细汇报。六、对事故的经过以及事故的原因和责任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感染者的发病过程作详细记录和检验。事故有了结果以后,当事人、负责人应深入、实事求是地找出事故的根源,总结教训写出书面总结。七、事件报告(包括补救措施)应经医院领导、安全委员会或实验室负责人批审。微生物组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意外事件应急预案一、潜在危害性物质的意外食入的紧急处理应脱下受害人的防护服并送到急救室。告诉医生食入的物质并按

3、照其建议进行处理。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皮肤和眼睛的接触。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不应在实验室化妆;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二、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的紧急处理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负责人。为使气溶胶排出和较大的粒子沉降,至少_分钟内严禁人员入内。在此期间应当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在消除污染工作中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防护用具。三、意外注射、切割伤或擦伤的紧

4、急处理受伤人员应当脱下防护服,清洁手部和受伤部位,使用适应的皮肤消毒剂,到急救室进行处理,并通知负责人员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应当保留完整适宜的医疗记录。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注射时特别小心,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许多操作可用带有钝头导管的注射器替代;不要重新给用过的针头戴护套;应当用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四、培养物等感染性物质的破碎及溢出的紧急处理应立即用布或纸巾覆盖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破碎物品及溢出的感染性物质(包括培养物)。然后在上面倒上消毒剂,至少_分钟后将布、纸巾以及不破碎物品消毒掉,玻璃碎片用镊子清理。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

5、等应当放在感染污染性废物的容器内。所有这些操作要戴口罩及手套。五、盛有潜在危害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的紧急处理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闭离心桶至少_分钟,使气溶胶沉积;机器停止后发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并关闭至少_分钟。戴口罩及结实手套,用镊子取出碎片,用棉签清洁污物,再用无腐蚀性且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消毒剂处理破碎的离心管、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六、疑似感染的紧急处理若操作者或其它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所接触的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症状,应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就诊,如实主诉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七、危险化学试剂溢出的紧急处理1.

6、酸和腐蚀性化学试剂用纯碱(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中和。2.碱用干沙覆盖。3.通知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并疏散现场的闲杂人员离开事故区域。4.密切关注可能受到污染的人员。5、如果溢出物是易燃的,则应熄灭所有明火,关闭该房间中以及相邻区域的煤气,并关闭那些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6.避免吸入溢出物品所产生的蒸气。7.如果安全允许,启动排风。8.提供清理溢出物的必要物品(防护服、铲子、簸箕、镊子、桶、沙子、拖把、擦拭用的布和纸等)。八、实验室火灾、水灾及自然灾害处理和用电安定管理在每个房间、走廊以及过道中应该有显著的火警标志,说明以及紧急通道标志。消防器材应放置在实验室房间的门边,以及走廊和过道的适当位置。发

7、生火灾、水灾或其他自然灾害时,应就实验室建筑内和或附近所潜在的危险向有关人员报告,让其熟悉实验室内的布局和设备及告知哪些房间有潜在的感染性物质。灭火器的类型和应用种类可应用于不能应用于水纸、木质纤维电路和电器火灾、易燃液体、金属燃烧co2、粉末易燃液体和气体、电路和电器火碱金属、纸灾干粉易燃液体和气体、碱金属电路和电器火灾泡沫易燃液体电路和电器火灾用电安全管理定期对所有电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接地),并由有资质的电工来进行维护,实验室成员不应该尝试对任何电器进行维修;注意确保在电源与仪器设备之间安装使用了合适的保险丝;实验室的所有电器均应接地,最好是采用三相插头;避免电器接近潮湿物体表面、

8、使用过长的软线、使用绝缘性能差及老化的电线、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接近易燃物质及蒸气、电器在无人看管时处于通电状态、电器着花时使用错误类型的灭火器(使用了水或泡沫型灭火器,而没有使用co2型灭火器)。九、剧毒试剂储存及使用管理1.储藏保管。剧毒试剂须专人专柜储藏保管,并根据化学性质不同,不能共存的化学药品分开储藏。属氧化剂的要在阴凉处放置,易燃品应通风散热,阴凉干燥并有防热防温措施。剧毒试剂指定两人保管。储藏地点应合理、安全、牢固。2.使用管理。各实验室使用剧毒试剂时应先向科主任说明用途及用量,征得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时至少两人同时在场,并作好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包括用途、使用量、使用日期、现库存

9、量、使用人员签名(至少两人),科主任现场核对并签名。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模板(二)根据_部_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要求,我室制定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当遇到_(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有可能使保存菌(毒)种等感染性材料的容器发生破裂,而对操作者、环境和后续的抢险清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等等,针对这些情况的处理原则如下:(一)地震在地震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若发生地震,应根据实验室被破坏的程度进行理。1.房屋倒塌首先是设立适当范围的封锁区,其次是进行适当范围的消毒,边消

10、毒边清理,最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边消毒边清理,清理到菌(毒)种保存室。如果菌(毒)种的容器没有破坏,可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如果菌(毒)种的容器已破坏和外溢应立即用可靠的方法进行彻底清毒灭菌。处理现场的人要进行适当的医学观察。2.实验室轻微损坏可由专业人员按照上述方法处理。(二)水灾在经常发生水灾或可能发生水灾的地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万一发生水灾报警时应停止工作,转移菌(毒)种和相关材料,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对仪器设备消毒转移并做有关防水处理。水灾过后对实验室应进行消毒清理维修和试运转、安全参数检测检测验证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三)火灾实验室平时应

11、加强防火。万一发生火灾,bsl-3以上实验室,首先要考虑实验室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消防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消防部门只管控制火情,以便火灾不会殃及邻居。(四)停电要迅速启动双路电源或备用电源或自备发电机,电源转换期间应保护好呼吸道;如时间较短,应屏住呼吸,待正常后恢复正常呼吸;如时间较长,应该加强个人防护,如佩带专用的头盔。(五)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若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应被视为房间有试验因子污染并对实验人员危害较大,应立即关闭安全柜电源,停止工作,缓慢撤出双手离开操作位置,避开从安全柜出来的气流。在保持房间负压和加强个人

12、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撤离实验室(见下条款)。(六)房间正压而安全柜负压应被视为房间轻微污染,此时危险不大,应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检修。(七)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若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则被视为发生严重污染,对实验人员和环境威胁较大,应立即关闭实验室和安全柜,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主任。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对房间进行消毒后按下列程序撤出:1.进入第二缓冲间,进行淋浴或其他消毒,换鞋洗手,喷雾消毒离开,开门进入半污染区,锁住或封住缓冲间的外门。2.对半污染区进行消毒,个人消毒后进入第一缓冲间,锁住或封住进入半污染区的门。3.在第一缓冲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用肥皂水洗澡,离开实验室,

13、锁住或封住实验室进口,并标明实验室污染。(八)发生上述特发事件或事故,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科主任口头报告,科主任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九)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翔实填写事故处里记录。(十)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1、实验过程中,操作台或地面的污染,如菌液溢出,打破细菌平皿等,应立即喷洒消毒液,待消毒液彻底浸泡_分钟后,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物品,高压灭菌。2、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在身体表面,或有割伤、烧伤、烫伤、感染动物咬伤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事故的情况应报告实验室主任和上级领导。3、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气溶胶污染,应立即关闭实验室、用消毒液喷雾和紫外线照射污染的历域,_小时后再进行终未消毒。4、进行强毒操作后,有疑似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观察就医。(十一)处理后科主任应立即向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作出详细汇报。(十二)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应及时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并提出下一步的对策。第页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