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51022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艾灸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养生保健作用。那么艾 灸养生穴位都有哪些呢?艾灸养生的手法是什么呢?艾灸美容养生应该怎么做呢? 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三九养生堂的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吧!目录1、艾灸基本介绍2、艾灸养生穴位3、艾灸养生手法4、艾灸美容养生5、艾灸减肥养生6、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7、艾灸养生功效8、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艾灸基本介绍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 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 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 了。艾灸是用艾叶

2、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 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 疗方法。艾叶制作成艾柱或艾条通过燃烧产生近红外和热量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特定 的部位,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自然疗法。艾灸起作用的原理一方面是用热力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等效 果。另一方面是借助艾草本身的药力,因为艾草是中药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条经络的药物,所以古人经过多年的摸索,最终将艾草定为施灸的主要原料。第三个原理是根据身体情况灸不同的穴位,使用不同的施灸手法。现代研究还发现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 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

3、,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 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 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 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 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另外一项现代研究表明,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 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

4、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 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 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艾灸养生穴位灸身柱穴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穴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 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 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 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

5、、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灸大椎穴大椎穴属督脉,在第 7 颈椎与第 1 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 “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 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和E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 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

6、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 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 4 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 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 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 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灸关元穴关

7、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 3 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 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 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 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 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 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 从而使得每博指数(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

8、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 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 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 赢瘦等。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 1.5 寸。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 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 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 伤肺肾之气 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

9、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阑尾炎。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 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2030壮。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 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 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 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 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

10、 时间。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 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 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 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 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 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

11、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 各三壮”,“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 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 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 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 心病的发生。艾灸养生手法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1) 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 24克,平铺在 26 厘米长

12、、20 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 其卷成直径1.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 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 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 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 灸。(2)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 1.5-3 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 处灸5-7 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 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 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

13、离和防止烫伤。(3) 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 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 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4) 回旋灸距皮肤1.5-3 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温针灸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 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 1-3 团。本 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 痛,肌肤不仁等。直接灸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

14、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 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电子艾灸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磁疗、 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 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 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 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 法革命性的创新!如电子艾灸仪便是采用电子艾灸之法。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 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

15、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 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 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 1 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 5-6 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 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无瘢痕灸无瘢痕灸温和灸、轮换灸、雀啄灸、回旋灸、发疱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 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 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 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 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温管艾灸温管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向耳内施灸的一种方法。因用苇管作为 灸具,所以也称苇管灸。首载于孙思邈所撰之备急千金要方:“以苇筒长五 寸,以一头剌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之,勿令气泄。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 令燃,灸七壮。”古代医家主要用于中风口口呙的治疗。现代不仅在灸具的制作上有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