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504232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10月20日,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召开,这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的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专家,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多位理事、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新闻院系的教师、研究生代表等。与会和投稿的近60位代表合计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与会代表环绕如下有关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会长吴廷俊专家在致辞中回忆了学会成立后近五年来大陆学界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研究的状况。她从期刊论文、有关专著

2、、有关会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至今,学界共刊登了676篇有关论文,重要涵盖如下八大主题:1.对新闻传播教育整体的历史回忆与趋势前瞻;2.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措施;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4.新闻传播教育中特定专业(方向)、层次类别发展研究;5.新闻传播院系研究;6.新闻教育家和新闻教育思想研究;7.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研究;8.课程设立、教学措施、专业实践等研究。五年来,出版了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专著8本。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新闻传播史(1978)这样的通史性著作中,初次设立了专门一章来书写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教育史。本文由论文联盟,还召开了有关学术研讨会18次,其中、各4次

3、,6次。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虽然为数不少、增长不久,但也存在不够系统、缺少稳定性等问题。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专家的主题发言为融媒时代新闻教育的转向与学科思维。她一方面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业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个人化、互动化、内容分享等成为新时代媒介发展的重要核心词,业界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具有从事新闻报道的能力,而须具有更为全面的新闻运作能力。她举出了多家美国新闻院系在培养目的、课程设立、教学内容、机构设立等方面据此做出的改革尝试。最后,她谈到在此背景下老式的新闻学应当拓展学科思维,走向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

4、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何志武专家在主题发言多元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也提到目前新闻教育需要进行学科融合、需要应对媒介融合做出变化。她着重简介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这方面的摸索实践。学科融合方面,学院的前身是全国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办的新闻专业,一开始走的就是文工交叉之路,30年来逐渐扩展至与校内多种理工、文、艺(术)学科的深度交叉。在生源构造上文理兼招,课程设立上涵盖多种学科,还涉及与其她学科的联合培养:如与计算机学院合伙开设“新媒体技术”第二学位课程等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各专业之间的共性增多、边界弱化。与之相应,

5、学院打开了专业间的课程壁垒,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组都可供其她专业学生选修。在实践教学方面,也不再根据专业分别安排,而是按照“全媒体”、“全流程”、“全员实训”的规定重新设计。所有学生都要通过报刊编排、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网页设计等实验环节的训练,以全面掌握全媒体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专家和博士生柴巧霞合伙撰写了全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能力建设一文。她们觉得,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能力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特殊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方面构成。全媒体转型对其提出了新规定,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融合报道意识、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多媒体传播技能(不必精通所有传播

6、手段,但应有通盘理解并擅长其中的一至两种)等。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需相应做出变化。 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钱晓文专家对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的的转型进行了探讨。指出需要从面向多种媒介类型培养专门的新闻宣传人才,转向培养跨越媒介类型分野、具有全面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兼具多种新闻产品的筹划、制作和营销能力。此外,由于目前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培养目的还可不局限于为媒体输送人才,而扩展至面向整个文化产业培养新型的知识生产者、管理者与传播者,以使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出路。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卿志军副专家着重论

7、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要解决好的几种关系。其一为技术和素养之间的关系,不适宜偏重技术训练而忽视了对政治、新闻、人文等素养的哺育。其二为全能和特长之间的关系,不适宜追大求全安排繁多课程,还是需要引导学生在一两个方面达到精通限度。其三,大众传播人才和分众传播人才之间的关系,分众传播意识在媒介融合时代十分重要。其四,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之间的关系,融媒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具有与时俱进、长期(终身)学习的意识,并不断通过短期学习掌握新的信息与技能。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莹副专家觉得,在如何适应媒介融合的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技术层面,这样容易陷入见木不见林的窘境。新闻传播活动社会价

8、值的充足发挥才是媒介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新闻传播教育不容动摇的根基所在。在此前提下,新闻传播教育顺应媒介融合的变革,可重要从三方面入手:淡化介质概念、强化传播理念、创新发展形式。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张衡教师指出了目前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中的某些突出问题。如与其她学科的交叉,只是从不同窗科中挑出某些课程放到一起,建构的知识体系还比较宏观、比较肤浅,并非深度交融。又如教学理念、环节、措施等难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教师自己对新的传播形态缺少尝试、对媒介最新动向缺少理解等。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新闻与法学学院的杨娟教师,具体考察了新闻评论课程在全媒体语境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问题。她提出,全媒体语境下新闻评

9、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本来单一形态单一平台的传播转变为多种形态多种平台的传播;新闻评论在新闻信息中所占的比重正日益增长;评论针对的新闻范畴也在不断扩大,可谓无处不在。与之相应,新闻评论教学应进行立足于专业交叉的教学内容扩展;并重新设计实践教学,增长学时,既对多种样式的新闻评论进行基本性训练,也对各类评论形态的综合运用进行合适训练,以期培养出全媒体新闻评论员。 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摸索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吴海荣专家,在主题发言中简介了该院对“联合与共建”办学模式的摸索与实践。所谓“联合与共建”,即开门办学,与新闻媒体和行业主管部门等充足合伙、形成战略联盟。这样的办学思路,该学院

10、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提出,其后依托一批教学改革项目不断发展深化。重要措施涉及: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家媒体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谈合伙事宜、聘任媒介资深专家担任兼职专家、选派青年教师轮流前去媒体挂职锻炼、与媒体合伙进行课题研究、在媒体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协调部分媒体设备以合适方式赠与学校等等。目前,这一模式已经获得了丰硕成果,并辐射影响到本地乃至海外的更多院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系冯恩大专家结合所在院系同步开办新闻高职与本科教育的实践,探讨了新闻教育在本科与高职两个层次的异同。她提出两者面临共同的发展背景:媒介融合加速与文化产业振兴,但在培养目的上有所区别。本科重要培养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新

11、闻专业人才,兼顾培养适应文化产业的通用人才;高职则重要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新闻技工,兼顾培养文化产业中对交际能力规定较高的经营人员。两者在实践训练模式上相似,都是对多种媒介产品制作的仿真模拟,但在课程设立上各有侧重。本科课程安排注重夯实专业基本、拓宽学术视野,高职则淡化史论课程,突出技能模块。 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冯广圣副专家回忆了该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设立以来的办学实践,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就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娜教师是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获得者,她一方面根据青教赛上的见闻从教学

12、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呈现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教学的理解;接下来从更深层次探讨了高等教育引领学生“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放自我”与“发展自我”的重大使命如何通过教学来发挥实现;最后针对新闻的学科特色、新闻教育现存的问题等提出了改善新闻教学、兑现育人承诺的建议。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刑永川副专家简介了自己将田野调查引入课程考核的教改尝试,推动学生理解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觉得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及在社会洞察、人际交往、文字体现、多媒体设备运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其后来从事新闻调查、传媒工作等奠定良好基本。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思想发掘与史实考辨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

13、学院副院长吴飞专家作了给新闻传播教育以根基,还新闻传播教育之灵魂的主题发言。在她看来,新闻传播教育应以夯实的人文功底为根基,这在中国目前的新闻传播教育中普遍缺少。此外,抱负的新闻教育,必然拥有灵魂,即通过对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不懈追问,带来自由与民主的启蒙。目前虽然某些新闻院系做出了值得推广的改革尝试,但尚未进一步触及灵魂,尚有更进一步的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哈艳秋专家探讨了民初新闻教育思想对国内目前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指出当时多位新闻教育家形成的共识在今天仍可发挥指引作用。如:学生应涉猎多方面知识、掌握几门外语,对于培养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及国内目前亟需的对外传播人才仍旧合

14、用。又如在新闻教育中应解决好“学”与“术”的关系、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应当对全民进行新闻知识普及教育等,也需要继续阐扬。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阳海洪副专家也关注了初期新闻教育家徐宝璜、邵飘萍的新闻教育思想,考察她们如何坚持普遍与分化的原则,在新闻教育中着意谋求现代与老式的最大公约数。发目前普遍原则方面,徐邵二氏放弃了老式的华夏中心论,觉得源于西方的现代传媒及其新闻教育制度具有普世意义,坚持新闻教育的专业性,将传播从仅仅是官僚的治国之术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新的地位与功能。在分化原则方面,两人将儒家道德下降为记者的个人修养与职业伦理,在新闻教育中赋予其“士人之魂”。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

15、院乔云霞专家回忆了民国报人成舍我长期投身新闻教育的经历,觉得其“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可以根据媒介融合的需要注入新的内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邓绍根副专家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梳理了1949年此前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对新闻研究生教育的摸索实践,探讨了她们各自做出的奉献并进行了总体评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招收研究生的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奠定了正规新闻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以获得研究生学位的老式。1942年,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设立的“研究生”岗位,虽非一般意义的研究生学历教育,但在注重理论思想和政治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尝试。尚有1943至1946年间中央

16、政治学校新闻学院按照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课程培养的两期国际新闻高档学员,在严格的招生条件和考试制度方面有所推动。总体而言,她们打上了深深的美国烙印,尚处在萌芽摸索阶段,成效甚微,未能持续系统地发展。 国外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启示借鉴 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新专家,在新闻教育的三个镜鉴基于对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分析发言中,结合自己的实地访学经历,谈到了这所出名的美国新闻学院带来的三点重要启示。其一,有关新闻院校的定位问题:“新闻学院还是媒介集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拥有7家面向社会的公共媒体,更像一种媒介集团,和新闻实践、媒介市场关系密切,其院长也颇具公司家精神。这样的定位有助于一所新闻院校更为积极地进行匹配市场的变化与调节。其二,学术诚信的核心是付诸行动。密大新闻学院在这方面既有严格的制度法规,也有严肃的惩罚措施,对教师和学生同样规定,保障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