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总复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499059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章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章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总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备课日期:2015.2.28授课日期:2015.3.8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教学重点: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强化音调、响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点的归纳,知识的应用和升华。教学过程一、知识网络二、典型例题例1.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图1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例2.据说,美国

2、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质图2例3. 举世瞩目的08奥运会开幕式于8月8日晚在“鸟巢”举行。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奥运主题歌我和你风靡全球,尤其是莎拉布莱曼的歌喉被誉为“天籁之音”,莎拉布莱曼歌声高昂,刘欢声音雄浑,前者音调 ,后者响度 .美妙的歌声给我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 例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B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C闪电和雷声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三、巩固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

3、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 的,它可以在 中传播,还可以在 和 中传播,但不能在 中传播。3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跟_和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4. 、 _ 和 _ 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物理学中把 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一般与 有关, 越大,响度越大。物理学中把 称为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又叫 ,它反映了声音的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 ,因此我们才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

4、奏等。5.噪声对人们的 _ 和 _ 都会有伤害。通常人们从 _ _ 、 _ 及 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噪声。6.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 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 的声音称为超声, 的声音称为次声。7. _等都能产生次声。超声的应用有_ 。四、强化练习1.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2.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填“乐音”或“噪声

5、”)。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4.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走,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三者都有5. 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用棉花塞住耳朵 D告知有关

6、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简谱中,“2”音比“5”音的音调低B用力敲打鼓面,鼓面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C在渔船上安装声呐设备,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鱼群D用棉花团堵住耳道,就听不清外界的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2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

7、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0.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11.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12. 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13

8、.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14.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1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 波传递到全国各地。16.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2010年中考1下面四句话摘自一位同学学习“声现象”时总结的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A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频

9、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D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7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182009年12月6日,在南靖麒麟山公园举行第二届土楼文化节故里专场音乐会,场外附近的听众通过声音的哪个特性来辨别是著名歌手谭晶正在演唱(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4用手机通话时,我们可以辨别出熟悉的朋友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辨别的( )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

10、响度1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C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真空可以传声20在“C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一道辩听题:“先听音乐,然后判断该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歌手能判断出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者均可21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22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23某同学先

11、后对同一斜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关于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频率不同D音色不同24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25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26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D男高音指的是响度大27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

12、研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28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29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0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五、 课堂小结1、 总结强调知识点2、 总结各种题型六、 布置作业七、 课后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