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149699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华版(绿皮书)(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第一部分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概念【简单了解教育的广义和狭义之分】二、教育的本质属性【识记教育的概念】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2.教育的社会属性【作为一个低频的简单题备考考点】(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阶级性(4)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选择】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四、教育的起源【选择】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选择】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故选B。六、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现状【选择】(一)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早在商朝的教育体系中就出现了小学,系统的小学教育产生于西周。(二)我国近现代的小学教育1.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2.清末的小学教育(1)第一部颁布的学制;.未及实行。(2)第一部实施的学制在我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但是它没有实施。七

3、、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2012上-简答21】可转化为选择题)(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三)小学教育的义务性【记忆】1.义务教育的国家强制性;2.义务教育的公共性;3.义务教育的免费性。(四)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教育学就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选择题,注意经常以文言文的考题形式出现,所以需要大家清楚讲义中给定的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属于哪种教育思想】1.中国(1)孔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

4、素;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点。,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孔子致力于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孔子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孔子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第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第二,启发诱导的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2.洛克:“白板说”、“绅士教育思想”.第三,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

5、四,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五,“学、思、习、行”的学习过程。(2)孟子“性善论”“仁”“民贵君轻”(3)学记()我国的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教育的作用教学原则第一,教学相长(zhng)原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第二,预时孙(xn)摩原则“禁于未发谓之预,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此四者,教之所由也”这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集体

6、教育原则。“第三,长(zhng)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满、畏难。教师只要了解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就能发扬优点,客服缺点。第四,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五,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2.西方【选择】(1)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原则(2)柏拉图: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3)亚里士多德:

7、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4)昆体良(约公元35约95年)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也被译为雄辩术原理,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一般认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选C。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泛智论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文物,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5.杜威:现代教育的代

8、表人物活动课程,“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五步教学法提出了儿童中心论: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的辅助者,教学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进行。形成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与赫尔巴特的观点相对立。(三)中国近代教育家及理论【选择】陶行知“人民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2.我国教育家及主要思想【简单了解】我国教育家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笔名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这本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四)

9、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选择】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学生学习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分册等著作,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主张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主要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与对象问题性是教育科研的主要特征,提出问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个环节。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备选简答】(一)课题选择(二)查找文献资料(三)设计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四)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五)资料的处理与分析(六)研究报告的撰写(七)课题结题1.文献资料的类型【选择】;.(1)以载体的物质形式可分为印刷品

10、、电子版、实物类等;(2)以资料的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章、著作、报告、光盘录像等;(3)以对文献的加工情况可分为一手资料、二手资料、三手资料。(4)以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划分成工具性文献、理论性文献、事实性文献、经验性文献。3.文献检索的方法【低频的选择或简单】(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阅法(4)综合查找法4.文献检索的步骤【低频简答】(1)确定检索的关键词。(2)确定查找文献的范围。(3)进行初步查阅。(4)修正关键词和文献范围。(5)对文献进行归类和初步分析。5.文献检索的一般要求(原则)(【2014下-简答23】-简单了解即可,此题转化成选择或者材料分析的可能不大)(1)明确查找目的与

11、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4)根据文献线索,查阅原始文献三、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学会区分】(一)调查研究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二)行动研究(三)经验研究(四)个案研究(五)叙事研究(六)实验研究四、教育科学研究基本方法【选择】(一)实物分析法(二)观察法(三)问卷法(四)访谈法(五)测验法;.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整个章节历年是个出题的低频处,万一不幸出道简答,大家只需把各个条款的关键点答上即可,关键点就就是老师留下的标题】第一节教育与生产力【选择题、注意打红色的关键字】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三、人力资本理论

12、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选择题、注意打红色的关键字】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第三节教育与文化【选择题、注意打红色的关键字】在理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时,需要把握两点:第一点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第二点是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015上-简答22】)二、教育的文化功能【选择+低频的简答】(一)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二)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三)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四)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三、学校文化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第四节教育与社会人口【选择题、注意打红色的关键字】人口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教育是延续人类的基本活动,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第三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简单了解】教育是培养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教育目的可以说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一种设计。一般说来,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此处历年没有出过考点,但是即将成为老师的我们需要理清楚三者之间的概念区别】(一)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