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1495744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目 录一、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12.项目建设的根据13.项目概况14.重要结论和建议2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31.集团公司节能降耗工作规定32.电费精细化管理的需要33.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需要3三、建设原则与方案41.建设原则42.动环监控系统现状43.建设方案43.1建设目的43.2前端数据采集建设方案53.3组网方案及功能规定73.4软件功能规定9四 建设规模184.1 监测点规模184.2监控中心规模21一、 项目简介1. 项目名称本项目名称为: 能源管理系统新建工程。2. 项目建设的根据工信厅节函“有关组织申报工业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案例的告知”;“转发工业

2、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有关组织申报工业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案例的告知”。3. 项目概况节能减排已经列为国资委对国有公司的重要考核指标,进一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略。机房的能耗,一般涉及如下几部分:1) 机房通信设备用电。通信设备消耗的电能,大部分又通过热量损耗方式排放到机房中。2) 机房环境用电,涉及机房空调用电、照明用电等。空调设备耗电约占总用电量的50%左右。通过度析通信局站能耗状况,其能源费用支出数额较大,其中生产用电占总耗能费用的绝大部分,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而每年3亿多元的空调用电将是节电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较大节省空间。为此,积极响应国家、集团公司的号召,积极开展节

3、能减排工作。目前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如下:(1) 机房(基站)内增设新风系统;(2) 机房(基站)内增设热互换系统;(3) 旧空调的冷凝器改造;(4) 热管一体化空调;(5) 基站内增长电池温控柜。以上节能减排方式,理论效果都非常好。但由于目前机房和基站内没有能耗计量系统,无法对各个站点能耗进行实时的监测及管理,难以判断节能减排效果的真实性。同步,集团公司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该工作规定乙方投资通过节能提成的方式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步减少公司的初期建设成本。但该工作的实行,首要前提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掌握需要节能的各个站点的实际运营能耗和节能减排实行后的实际运营能耗,从而,分析出节能效

4、果,与乙方投资提成。作为集团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试点省市,该项工作完毕的好坏,决定着集团公司的下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4. 重要结论和建议本项目是节能减排工程的有效支撑,是机房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实行的必要性非常强。由于节能减排任务重、时间紧,建议尽快立项实行。二、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1. 集团公司节能降耗工作规定国资委已将集团公司纳入年节能减排指标关注类公司,集团公司公司对此高度注重,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去,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集团公司规定,必须加大电费精细化管理力度,通过电费管理系统的建立,加大通信局站的具体耗电检测管理力度,并通过电费管理系统,进行局站电量的采集及上报(按月

5、上报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制定的部分节能减排考核内容必须通过电费管理系统才干实现。2. 电费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目前全省通信局站用电管理工作存在较多困难:由于点多面广,缺少有效支撑手段,巡检抄表间隔时间较长,在基站、模块局存在偷漏电现象,相似规格的局站,用电量相差较多,部分超过10%。上半年,移动基站15432个,中心局、模块局及接入网点约31236个。由于缺少系统支撑,难以实现机房、基站能耗的精细化管理,管理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实现。3. 合同能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团公司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该工作规定乙方投资通过节能提成的方式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步减少公司的初期建设成本。但该工作的实行,首要前提是建立一

6、套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统,掌握需要节能的各个站点的实际运营能耗和实行节能减排措施后的实际运营能耗,从而,分析出节能效果,与乙方投资提成。没有能源管理系统予以支撑,该项工作也难以开展。三、 建设原则与方案1. 建设原则由于网点多,且网络规模还在不断扩张,所有对每个网点实现计量监测是不现实的,因此本项目遵循分期、分批实行,重点实行的原则。2. 动环监控系统现状约95%的基站内设立了动力环境监控系统,20%的固网机房内设立了动力监控系统。因此,本项目的实行不能完全依赖既有的动力环境系统。公司的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采用逐级汇接的构造,共三级,即省级监控中心、区域级监控中心、局站监控中心。现基站动环监控系统是

7、通过监测模块进行数据采集,然后监控单元通过两种途径上传至地市监控中心,一是通过传播2M,借助传播SDH设备上传至监控中心;二是通过G703-2合同,借助基站主设备从语音2M中划分1个时隙传至核心机房BSC,数据重新通过2M汇总至监控中心。中心机房动环监控系统是通过监测模块进行数据采集,然后监控单元互相级联,通过传播2M传至地市监控中心。接入网点动环监控系统通过moderm拨号实现传播。现基站动环监控系统只监测了输入电压,没有采集电流值,无法对能耗状况进行分析。中心机房监控系统重要监测空调和UPS的状态,没有计量功能,且监测面较小。3. 建设方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将基站总用电量、开关电源、空调、照

8、明和插座等用电量进行监测并纳入监控系统,可以定期记录不同基站、基站内不同设备的用电量。电量采集系统建设在动环监控系统的平台上,用电量采集设备通过RS485/RS232/RS422总线将数据上传给用电量专用管理系统。电量采集数据的记录、管理及分析功能在监控中心完毕,该监控中心可完毕基站用电量的实时查询、记录、管理及分析功能,实现优化基站节能方略、筛选高效率动力设备、科学管理电费等。3.1 建设目的(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模式转变(2)建立统一的能源管理系统,为公司提供全面、实时、精确的决策根据(3)及时发现能源使用过程中挥霍的状况和故障发生点,及时解决能耗问题(4

9、)建立能耗绩效考核指标(KPI),为节能管理和考核提供数据支持(5)对节能措施和节能设备改造产生的效果进行跟踪、测量、验证和评估(6)分析多种环境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时间、流量等,提供精确的能耗预测(7)生成多种类型和格式的数据报表,实现成本分摊和结算,对内部和外部进行能源审计(8)通过实时负荷控制实现需求侧管理,协助公司合理筹划能源消耗,平衡能源需求3.2 前端数据采集建设方案基站电量管理系统由前端数据采集设备、通信链路和用电监控中心等部分构成。监测系统应将所有局站和办公、营业场合的电气回路、分项计量点进行全采集。电表的采集不局限于电量值,因具有采集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和电费量(分时、

10、阶梯电价)等参数。为分析和管理提供根据。能耗采集区域的环境变量(温湿度、流量等)也应一并采集,为数据分析提供支撑。 前端用电量采集设备通过RS485RS232RS422等总线接入到其她公司的传播设备的传播接口上,通过传播网络基站电量信息被传播到其她公司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中,动环系统对传送上的电量数据进行分析、记录,最后将数据存储进系统数据库中。采集设备支持动环监控系统原则通信合同。基站先由电参数采集器进行数据采集,采集的数据通过传播设备送往其她公司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动力环境系统将实时数据储存在中间数据库。C接口除了拥有取实时数据的功能,还可以在通讯中断恢复后取保存在中间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以

11、维持本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持续性。C接口在获得基站数据后,将之入库,同步部分数据由专用的电量管理系统内部程序解决加工后入库。功能需求:1)局站、设备的基本信息存储,基站信息涉及:基站编号,所属地州、县和供电所,采集器和智能电表编号,名称,构造,材质,体积,外部环境,设备数量,主设备载频等;设备信息涉及:类型,厂家,型号,功率,投入使用时间等;2)计算局站中各重要用电设备的用电量并存储;3)可采集基站内外温度,对比用电状况;4) 综合电力采集器具有自检功能,可以对采集器、智能电表、供电故障、通信故障进行判断发回中心侧,提供有关信息。5)规定电力管理器其自身可根据机房环境温度和上级指令有选择对智能/非

12、智能耗能设备(空调)进行硬关闭和启动功能(即关闭和启动电源),以达到节能目的。6)综合电力管理器(采集器)能对电力部门的不同计费方式的智能电表(高压采集计费和低压采集计费)采集数据,并根据安装环境提供不同防护级别满足安装规定。7)综合电力管理器应能根据电力部门需求合理计算线路、变压器损耗,保证输出数据满足电力部门计费需求。8)综合电力管理器发回营销自动化主站信息和格式,应符合南方电力有关规定。9) 综合电力管理器(即集中器)应符合南方电力集团 Q/CSQ 12101.6- 营销自动化系统低压抄表集中器技术规定和南方电力集团 Q/CSQ 12101.8-营销自动化系统、负荷管理终端、配变电监测计

13、量终端及低压抄表集中器通信合同10)本系统可通过C接口可与其她支持C接口系统互联,进行数据互传11)支持集团公司wmmp合同,可与电力部门进行数据互换3.3 组网方案及功能规定系统架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监测、计算、对比分析通信基站、接入网点、模块局、中心机房内的交直流用电设备的各类电气参数。根据本工程实际状况,采用3级组网构造,设1个集中监控中心。第1级为监控单元,重要作用是将机房总用电量、空调设备用电量、通信设备用电量、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并经传播网传送到地市数据汇聚层。第2级为地市数据汇聚层,具有数据缓存功能,接受各监控单元上传的数据,进行分类、压缩打包,根据省级平台的设立

14、规定,分类别、分时间段上传至省级监控平台。第3级为省级监控中心,监控平台对上传来的数据进行记录、报表管理、分析,产生多种类型的日记录报表、月记录报表、季记录报表和年记录报表,这些报表将成为指引节能决策、挖掘节能潜力、优化节能管理流程制度等的有力根据,以实现能耗数据的精确化、具体化管理。网络拓扑见下图:第1级 监控单元监控单元选用品有显示功能的采集上传装置,具有交/直流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电度等有关数据的采集功能(智能电表功能),并具有上传功能,支持以太网、RS485、2M线、GPRS等多种传播方式,以便灵活。监控单元还宜具有监测照明、水浸、门禁、视频、消防及其她智能设备等的能力。基站、接入网

15、点、模块局的监控单元暂按3路380V或220V交流,1路220V交流,2路48V直流功能考虑,应具有后期增长检测回路的扩容能力。中心机房内监控单元根据中心机房的实际状况应具有20-100回路的监测能力,应具有监测照明、水浸、门禁、视频、消防及其她智能设备等的能力。监控装置安装在机房内既有综合机柜上或单独挂墙安装,需要供电的装置,宜支持双路供电模式。第2级 地市数据汇聚层地市数据汇聚中心重要由操作员工作站、互换机、前置通信屏、前置软件等构成。重要接受各监控单元上传的数据,进行记录、分类、打包压缩解决,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功能;在未上传至省级监控平台数据之前,数据进入缓存区,按照省级监控平台设立的时间,分时间段将数据上传至省级监控中心,暂定每1小时上传1次数据。地市数据汇聚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WEB网页方式登录浏览、管理所在地市机房的能耗、设备用电状况。地市数据汇聚中心可以接受既有机房动力环境监控单元及其她监控单元采集的数据,第三方监控单元采集的数据需满足地市汇聚中心规定的格式、精度,并需满足地市监控中心采用的传播方式。地市数据采集及上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