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发展历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49442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的发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摄影的发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摄影的发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摄影的发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摄影的发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摄影的发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的发展历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照相作品,所获得的感觉也许是很不相似的。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第一张照片 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 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实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她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运用阳光和原始 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通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

2、右边均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她这种用 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照相措施,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照相法。她的照相措施,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事实上应被称为照相术的发明 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始终回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近来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觉得,这张照片 至今保护完好。科学家正在设计一种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可以再保存数百年。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 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尚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

3、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 的。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照相术的诞生 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照相术的发明人。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她得知尼埃 普斯的阳光照相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她合伙共同探讨新的照相措施。但尼埃普斯没有批准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因此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 光照相法没有得到主线的改善。直到1837年,达盖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措施来彻底改善照相的技术。她用感光过的镀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 定影而完毕了自己的“达盖尔法”。她

4、的作品世存很少,巴黎寺院街是她在1838年摄制的。由于曝光时间要长达数分钟之久,因此很难留下人的行迹和身 影。 达盖尔因银版法成为举世公认的照相术发明人。银版法作为一种实用可行的照相措施,虽然价格昂贵,但影像质量极为精细,自发布于世,便迅速在欧美 应用,直到19世纪50年代的胶棉湿版工艺浮现之前,始终是最重要的照相技法。在达盖尔将她的措施公诸于众后的两年时间内,其她人对这一措施提出了某些小 的改善:在用作光敏材料的碘化银中加入溴化银。这一微小的变化对于大大减少必需的曝光时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使得用照相术产生图像变得实用。银版法在 照相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正是银版法的发明和问世,才使照相得以成

5、为人类在绘画之外保存视觉图像的新方式,由此开创了人类视觉信息传递的新纪元。我们目前所 使用的照相措施虽然相称不同于达盖尔的措施;但是虽然后来的这些措施没有被发明出来,达盖尔的措施仍然可以向我们提供一种实用的照相技术,而达盖尔本人也 入选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照相取代了绘画重要功能记录影像,照相的诞生是向绘画的挑 战,它迫使绘画向不同定位的视觉形态转换。照相的诞生从而引起了照相与否为艺术的 争论,照相与绘画最后经历了:绘画视照相为其附庸照相以绘画为范本绘画向照相学习绘画和照相既互相独立,又互相渗入的过程。古老的文明 杜冈马克西姆阿布辛拜勒神庙 这幅照片拍摄于1850年

6、,体现的是阿布辛拜勒神庙。杜冈在埃及和近东地区执行一项特别的记录拍摄任务。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埃及出名的古迹, 它建于3000近年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神庙塑造了拉美西斯二世和古代埃及众神的形象,神庙正面守护在两侧的四座拉美西斯二世及王后的雕像雄伟壮 观,堪称古埃及艺术中最绚丽的瑰宝。 从画面上看,一种蒙面的埃及向导正坐在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石像上,而石像尚未完全出土。出土后的石像高达二十米,极其雄伟壮观。杜冈当时拍摄这 幅画面也许只是出于记录,并以人做对比显示石像的高大,但这张照片却被后人在照相史上常常引用,并产生无尽遐想。蒙面的埃及向导在石像上停留是短暂的,却 高高在上,石像伫立在神庙前是

7、永恒的,却木然地任凭向导端坐其上。有人说这或许可被视为照相术辉煌成功的象征,由于照相是瞬间的艺术,而老式艺术总与永久 相随着,但笔者相信杜冈当时拍摄时恐怕没有想这样多。但是从照片产生的历史背景上,我们的确可以感觉到现代文明对古老文明的冲击。拿破仑远征埃及最后以失 败告终,但这次远征却增进了埃及在政治上的觉醒,同步也拉开了国际性的多学科考察埃及的序幕。这种考察和研究从那时始终持续至今。 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古埃及建筑艺术的颠峰之作,它在设计与建筑上,巧妙地吸取和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使阳光在每年的2月 21日和10月21日两次穿过60多米长的甬道,直接照射在寺庙最内部拉美西斯二世的

8、雕像上,发明了举世无双的“日出奇观”。以现代的评判原则讲,埃及向 导或任何游人坐在神庙石像上都是对历史文物的不尊重和破坏,但百年后在神庙却表演了人类历史上初次联合起来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一幕。1959年,埃及与苏 丹两国商定,在阿斯旺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坝。但让她们没有料到的是,修建水坝将直接威胁到努比亚遗迹和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存亡。为保存这两处文化遗产, 埃及和苏丹政府向联合国求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呼吁,得到50多种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人们把这次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事件称为“阿布辛拜勒运动”。 这次拯救行动不仅仅保住了神庙,并且使全世界第一次看到了国际间联合救援人类文化的伟大力量。1965年

9、,在华盛顿的白宫举办了 一种国际保护组织的会议,通过了一项旨在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决策,这就是建立“世界遗产信托基金”;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一种影响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将来命运的世界性公约由此诞生了。公约明确指出,世 界遗产不仅属于个别国家,并且属于整个人类。新艺术的诞生 奥斯卡雷兰德两种人生两种人生是 奥斯卡雷兰德的代表之作,拍摄于1857年。雷兰德的照相是一种合成艺术品,它将戏剧、版画、绘画与照相混合起来。她注重画面的具 体情景氛围和人物的内心冲突,带有强烈的寓意性和宣泄性,同步完全保持画面的构造稳定、均衡和带有明显古典意味的和谐。这幅作品

10、是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高 雅艺术照片,它以戏剧性的场景传达了有关人生的说教。在摄制上,她调用16个以上的模特,按预先设计好的位置去摆好姿势,用了30多张底片,在两张相纸上 叠印,耗时六周,方才成功。在这幅照片中,雷兰德设想出一种寓意性的场面:一位先哲引领两个青年走入人生之路。其中一种青年崇尚宗教、勤快向善,具有可敬 的美德。而另一种青年一离开先哲就奔向享乐世界,染上赌博、酗酒、淫欲等恶习,以致失去理智,危害自己,走向死亡。这 幅作品为3116英寸,在“曼彻斯特艺术珍品博览会”展出,得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赏识,被称为是“最壮观的场面,最杰出的照片”。女王用高价 买下了这幅照片,作为英国王室的艺术

11、珍品收藏。这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震动。雷兰德通过自己的创作向世人证明,照相也可以象画家作画同样, 根据自己的设想,任意操控画面,而非人们所想,照相只能机械性的精密记录现实。这张照片的重要意义,在于以能在艺术殿堂与其他艺术品鼎足而立,来表白照相 是艺术的创作手段。雷兰德的成就,使她被誉为“艺术照相之父”。回归自然彼得埃默森:收获采睡莲拉纤19世纪80年代,随着着高艺术照相的衰落,写实风格的画意照相自然主义照相开始浮现。自然主义照相随艺术上的自然主义思潮浮现,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彼得埃默森,1889年著有自然主义照相,代表作收获。收获在 其著作中,彼得埃默森论述了自然主义照相的理论体系:

12、照相应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照相艺术可以由自然环境中的自然题材,通过 取景、构图、用光和选择调焦的直接记录来实现;焦点视觉理论,即人眼视场的中间部分是清晰的,而边沿部分是模糊的,为达到人眼的视觉再现,则焦点不必完全 精确。在不破坏拍摄对象的构造和形象的前提下,对焦可以有合适的模糊和变化。埃默森一改当时聚焦于达官贵人的潮流,把手中的镜头对向一般人的平常生活,对向了大自然。她以自然、单纯、质朴的拍摄方式,向“画意照相”的观念、风格以及方式提出了公开挑战。采睡莲以 埃默森的自然主义照相一书为标志,自然主义照相流派提出了“回归自然”的标语,突破高艺术照相创作的模式,追求以自然环境,自然

13、情趣和自然手 法体现照相。埃默森最出名的作品采睡莲,就是以不干预的手法,拍摄了真实环境中的人物和背景,使照相的纪实能力和审美特性得到了较好的结合。这幅作品 不仅奠定了自然主义照相地位,同步在制作上独辟蹊径,而是采用简洁的白金相纸制作,以其对自然场景的直接、真实还原,获得了更为令人信服的力量。拉纤埃默森的照相理论和实践激起一大批追随者的热情,这些照相者进一步到英国的风景区和乡村,拍摄了诸多影响深远的自然主义照相作品。其中尤以英国照相家里德尔沙耶、弗兰克梅多萨克利夫的成就最为突出。埃 默森是一位有着重要地位的照相艺术家,也是第一位完全意识到照相这一媒介的局限性的照相家。她的照相艺术是简朴、朴实的艺

14、术,体现的都是与自然接 近的人。她不动感情地进行描述,拍摄对象则在环境中来体现,并但愿通过用心于户外工作来达到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对抗都市中遍及的人工痕迹。影视的鼻祖 穆布里奇埃德沃德奔马穆布里奇是第一种把照相术用于活动照相的人。这 组照片的产生源于一次偶尔的打赌。法国画家借里柯笔下的骏马在奔跑时是四蹄腾空的,而当时人们也对她的画面感觉身如其境,相信马的确是这样奔跑 的。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种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两个人发生了剧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与否都着地?斯坦福觉得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 觉得,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成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用了美国人常

15、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她们请来一位驯马师来做裁 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马奔跑时速度的确太快,单凭人眼的确难以看清马蹄是如何运动的。驯马师的好友穆 布里奇得知这件事后,表达可由她来试一试。她在跑道的一边安顿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她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 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这样,当跑马通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 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穆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

16、 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鉴定科恩赢了。可故事并未到此就结束了,这场打赌及其鉴定的奇特措施引起了人们很 大的爱好。穆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 无意识地迅速牵动那条照片带,成果眼前浮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居然“活”起来了!后来生 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 “固定底片持续照相机”,这就是现代照相机的鼻祖了。虽说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但穆布里奇的奔马照片却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电影 诞生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浮现和产生。叛逆与新生 艾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阳光斯蒂格利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