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49320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吕爱妍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就能实 现的,更不是教师在课堂中教出来的, 它必须是学生通过自己主 动的实践、探究、体验、感悟而得以逐步提升的,而教师则应在 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的、多渠道的、多方面的去引领、激励、唤 醒。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1 . 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数学素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在学习中形成的, 是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 来启发和培养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推理能 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 师将教学内容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

2、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引领学生 经历 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学 生提出数学问题弁自觉解决、灵活运用的数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往的 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 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促使学生从求同思维方式向求异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进行尝试、探究、验证,长此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步养成自觉学习、 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和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意志和精神。同时学生在互相讨论、 各抒己见的过程中表现自我,呈现思维,在此过程中形成比、赶、帮、带的竞争机 制,创造了良好

3、的学习氛围,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 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2 .建立数学模型,提升数学素养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现实世界向我们提出 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型正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因此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解构、 建构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之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的要求就是要能 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成数学模型, 弁加以巩固。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点评,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注意倾听、阅读别人 的发言,都能帮助学生形成优选策略,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3.唤醒问题意识,提升数学素养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发 现问题和

4、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发现 和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在每一节 课的开始部分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和思维方法的铺垫,找准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素材,引发学生的认知 冲突,提出讨论的问题,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导学生敢于挑 战或否定权威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精 神,鼓励学生有不同于别人、不同于常规的做法和想法等,同时 通过积极地课堂评价让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意 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4.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

5、学学习的根,可以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 应注意哦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意识。诚然,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体验的、慢 慢积淀的过程。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更多的关注如何挖掘 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设计富有逻辑性的数学活动中引领学生层 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问题意识,学会数学思维,领悟数学精神,体验数学价值,将数 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弁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 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

6、提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丁媛媛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 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 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 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一、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 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 让个性差异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 法,考

7、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 突出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首先应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 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 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 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 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 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 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 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其次、在评价学生时,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教师以学生 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 潜能,使他

8、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 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课堂 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 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 受教师的灌输所有的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 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 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 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

9、赏和鼓励等。从 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三、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 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 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 数学化”的思维习 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日常生活体验 和现实知识积累。这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 题的策略。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从而导致不同的 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 现在的小学生有扎实的数学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缺乏数学与社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他们认为数学就是计算,因此,不知道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 算;更没想到生活中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最优化问题等等,因此,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总之,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并有效地融入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和 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