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489844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与知识点第一单元(1、2、3 课)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关于哲学的表述P7-8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科学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动中迷失方向。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P10 【重点掌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

2、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栝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三、哲学的基本派别: P12 【重点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个分支。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P12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五、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P12: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六、唯物主义的基本

3、形态P12(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七、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P13(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作世界的本原。( 2)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P1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

4、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P2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导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应该把握这样一些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请自查你有没有掌握这些概念和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第二单元

5、4、 5 课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P30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P37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6、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P38-P40【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

7、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8、,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P33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

9、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 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10、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形而上学错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11、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重点掌握】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P311、【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2、【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P321、【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要求】: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

12、、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单元第六课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 :(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方法

13、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的统一。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重点掌握】P471、【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要求】:( 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

14、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重点掌握】P48-49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一切从事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P51二者在本质上都要求做到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五、实践的含义和特征P42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特点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