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48639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型幼教&amp#183;刘焱-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型幼教第四届园长世纪论坛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现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焱各位老师各位园长大家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幼儿园质量评价问题,我们知道质量是幼儿园办园的资格。什么是幼儿教育质量?怎么去评价幼儿教育质量?我们国家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是什么?这是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的问题。 首先我们讨论什么是幼儿园教育质量?了解一下概念和方法。辞海中说:质量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是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优劣程度。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什么意义,这个概念意味着幼儿园教育质量是可以评价、可以比较的。这就有一个问题,什么是优,什么劣?大家看一件事情

2、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就是标准不一样,是不是有达成共识的幼儿教育质量标准?这是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幼儿园。看一看这两个幼儿园里面的孩子分别度过的生活,哪个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更高?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幼儿园在理论上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课程模式。幼儿园教育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是我们从哲学基础上说是以建构主义或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课程模式。下面我们看一看这样一类课程模式,孩子在幼儿园典型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想一下这样的幼儿园是不是高质量的?这个幼儿园是一个半日制幼儿园。国外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半日制。从9:00到11:30只有两个半小时,9:0010:00是孩子来园

3、和自选活动;然后10:0010:15是集体活动;完了是25分钟户外活动,然后是点心时间,接下来是15分钟集体活动,然后孩子们开始准备离园了。在这里面哪个时段时间最长?很显然是来园后的自选活动,差不多一个小时。我们来看一看孩子是怎么度过半天生活的。“M蹦蹦跳跳的进了她的教室,手里拿着一个牛奶盒,里面有一只螳螂,在她的班里有25个孩子,4、5、6岁的孩子都有,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助理老师。”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25个孩子说明什么?是指班级规模大小。4、5、6岁都有说明编班形式是年龄班还是混合班。有一个老师和一个助理老师告诉的是教师配置和师幼比,因此我们知道目前师幼比是1:12.5。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4、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结构因素。“在这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区域大得足以容纳所有的幼儿坐在一起,其他的地方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便让幼儿探索和交往。”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室的空间结构,说明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所有孩子坐在一起开展集体活动,其他地方被划分成不同区域,我们看看有哪些区域。“有一个大的积木区。角色游戏区,区里有娃娃、与幼儿身材相匹配的厨房设备,扮演角色的服装,美工区里有画架和各种美工材料,沙水区里有沙桌和水桌,益智区里有各种拼图和游戏,阅读区里有各种图书和放在地上用的靠垫。读写区里有许多纸和本子,数学区里有许多数学操作材料,科学区里有许多钟和其他用的东西。”大概有十个活动区这是几张图。大家可以看一下。

5、(出示图片)这是能看到中间的一块,是在不是群体活动的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图书区,还有很多靠垫。这是这一侧。这是积木区。这个是美工区。这个是娃娃家。这是科学区。我们大概知道幼儿园教学的时空结构。老师和孩子在这样的结构中怎样开展他们的活动?“老师注意到M进入了教室,微笑着和她打招呼,她注意到M在门旁的签到卡上签到。”这个是孩子们怎么入园。现在大家看目前老师和两位女孩在哪个区域里活动。这个实际上是在科学区里面。这是非常典型的科学活动,家里用不着的物品拿来拆装,这是非常适合孩子的科学活动。“当M走过来的时候,老师注意到她和盒子,老师听M讲她是怎么和她的兄弟抓到的螳螂,并且做了一个装螳螂的容器,老师建议

6、M把盒子放在门旁边的展示桌上让别的小朋友观察,如果他们选择这样做的话。”我们知道小朋友来了以后带着自己的故事总是愿意跟老师和小朋友来分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非常乐意去倾听孩子的谈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孩子的语言就是在日常活动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M这样做了,然后决定去积木区,她把写着自己名字的标签放在积木区进口的指示牌上。”我们知道这是进活动区活动的规则。“她进到积木区,告诉她的朋友说她想搭一个百货大楼。她们决定一起来搭,她们发现要造这么一个10层的大楼,她们决定在底部再加一些积木。”这一步是我们知道孩子进入到积木区的活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他们在搭积木活动当中获得的经

7、验。“老师注意到她们的建构活动,给了她们一块板一些小盒子一些绳,这样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大楼造一个电梯。”我们看到老师的眼睛一直在追随孩子,而且以给她们提供材料的方式来拓展她们的游戏。“大概30分钟后,女孩子们收拾好积木。M去看她的螳螂,在展示桌那有三个小朋友,M告诉她们怎么抓住螳螂,怎么做装螳螂的容器。”M把她的故事又讲了一遍给小朋友听,“M把名卡从积木区拿走,放在了美工区的指示牌上,老师建议她也许可以就螳螂写一些什么。M清洁了美工区后到了读写区。那里的桌子上放着许多纸和笔。在筐里她找到了自己的日记本,她写了一些关于螳螂的事情,画了螳螂在上面,老师帮她标出日期。”这也是国外常见的做法,会给孩子准

8、备一个日记本鼓励孩子每天去写点什么,但是不要指望你能读懂孩子的日记,这是孩子自己的文字符号,但如果你让孩子讲,她还是能讲出来的。“老师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提问,提供幼儿所需要的指导,对幼儿提出个别化的建议。”这是对老师对活动区指导方式的一种概括。“老师摇铃发出结束活动、收拾材料的信号,幼儿到地毯上集合,老师带着幼儿做一些手指游戏。”这是一个过渡环节。 “当所有孩子都来了以后老师让幼儿想一想今天早上他们学到了什么。几个孩子说了他们在那些仪器里发现的东西,一些孩子说了他们在游戏中解决的问题。”在活动区活动结束后,老师也会组织孩子进行回顾和分享的交流活动,通常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会问小朋友刚才你们学

9、到什么吗?是得用“学”还是用 “玩”?我们老师一百个可能99个都会说“你们玩了什么?”绝对不会用“你们刚才学了什么”,我们老师什么时候才用“学”这个字?老师在游戏环节结束后肯定是不会用“学”这个字的,但老师在上课前是要用“学”这个字的。我们老师也用“学”,只是用的地方不一样。一字之差,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词,反映了什么问题?在游戏结束以后老师从不用“学”,只用“玩”这个字,说明我们的老师把孩子的游戏当成学习没有?孩子回到家以后,家长会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孩子就说我们没学什么,我们只玩了。那么爸爸妈妈就不高兴了。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倡导幼儿园应该以游以为基本活动,到现在应该说幼儿园的游戏还是存在

10、很多问题,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可能是在老师自己的观念上,我们把一些东西传达给孩子,又通过孩子传达给家长,家长又反过来对幼儿园进行外部压力,所以我们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到现在也没解决。 “老师说注意到有人想去玩一个区域里面的新的材料,但总是轮不到,老师问幼儿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幼儿最后决定做一个调查看谁已经玩过这些新的材料,制定一张签名表,让那些还没有玩过新的材料的人也有机会去玩。”这是老师根据看到的情况给孩子提出的一个问题让孩子去解决,孩子通过讨论决定来做一个统计。实际上是在学统计,这时候统计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有益的学习,因为孩子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统计。我们讲这种学习切合孩子的生活经验。

11、“一些孩子谈到了螳螂,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问他们怎么样能了解更多关于螳螂的事情,两个幼儿决定去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帮他们找到更多关于螳螂的知识,老师建议她们在稍晚些时候去会比较好。的螳螂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接下来幼儿复习了星期,月等时间的说法,观察他们已经学过的排序。墙上贴着一张纸条上记录着这学期他们已经在学校里过了多少天了,总共是125天,今天是第126天。”这是第一个集体活动,15分钟,活动结束后是第二个活动,25分钟。然后是点心时间。“孩子进教室的时候,老师让他们选择自己要吃的点心,点心是两种水果和两种水果汁。小朋友可以任选一种,吃完点心以后对刚才的点心的选择制成一张图表,讨论其中的关系

12、。”就是说刚才有多少小朋友选择了哪种水果、哪种水果汁,这里仍然是在学统计。“结束图表活动后,幼儿再次穿上外套去周围的社区散步,每个幼儿都有一个笔记本和铅笔,他们选择自己的观察目标,一些幼儿观察他们经过的路上的房子的数量和种类,一些幼儿观察商店的数量和种类,有几个幼儿想记录他们看到的植物的数量和种类,还有幼儿想记录他看到的所有的印刷文字,他们将他们所收集到的信息标注到已经做好的社区地图上。”他们在做什么?我们从最后一句话可以知道,他们在散步的时候做一个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主题可能就是认识我们周围的社区环境,并把收集的信息标注到社区地图上。在现代社会发展孩子对地图的识图能力非常重要。现代社会适应环境

13、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散步回来以后幼儿坐在地毯上集合,唱歌,做律动活动。”这是第二个集体活动了。“两个人去图书馆找关于螳螂的信息,老师接着开始读一本大书里的故事,老师读的时候一些孩子跟着老师读他们认得的字。老师告诉他们明天要写自己的故事。两个幼儿从图书馆回来,带来几本书和几张图。老师把这些东西放在展示桌上和螳螂放在一起,一些孩子对它很有兴趣,老师保证会有时间来观察这些螳螂和读这些材料。”“这时要离园了,要取自己的外套准备离开,他们复习了规律排序,按照衣服的顔色来排列,他们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是他们排出了红蓝绿和黄的外套,然后让其他孩子继续排,因为M穿着红色外套,所以她被邀请去参加活动。”这就是

14、M在幼儿园过的半天的生活,你也可以想一想,作为孩子你喜欢这个幼儿园吗?你认为这样的幼儿园是高质量的吗?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孩子在另外一个幼儿园过的半天的生活:这也是半日制的,9点到11点半,两个半小时。在两个半小时当中哪个时段的时间最长?我们首先看到9:00到9:15是集体活动,然后是9:15到10:00是循环小组活动,然后是10:0010:25是户外游戏,10:25到10:45是点心时间,10:45到11:10分是循环小组活动,11:10到11:25是15分钟的可选活动。“在A的幼儿园4岁和5岁的幼儿有各自的教室,A在5岁班,这个班级有一个大屋子里面还有3个小屋子,在这个班级有30个孩子1个老师

15、,2个教师助手。”可以看到A的班是年龄班还是混龄班?是年龄班。空间结构告诉我们:这个班级有一个大屋子里有3个小屋子。班里有30个孩子这是班额。一个教师两个助手说明师幼比是1:10。“老师带着微笑在教室门口问候A,说看到A来非常高兴,在A挂外衣的时候,老师给她一张红色的代用券,她把它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这一段告诉我们老师怎么接待孩子来园。那张红色的代用券是什么?相当于我们用于奖励的小红花、小贴纸。“A加入到正在围成一圈在地上坐着的其他伙伴,几分钟后所有的孩子都来了。老师也加入进来开始点名,当听到点自己的名字的时候,A回应说我来了。老师开始帮助幼儿复习年月周日的名称。A举手发言,说出了每一周的每一

16、天的名称,她说对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微笑,同时得到了一个代用券的奖励。在一个孩子被老师指定去把正确的数字钉在日历上,把天气报告图上的指针调到今天的天气上的时候,A被告知去语言室加入她的小组。A和同学是以能力为主分组进入这个小组的,全部幼儿按照能力被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的小组。”每个小组是多少孩子?10个。“一个教师助手教A小组的语言,时间为20分钟,A和伙伴们坐在小椅子上紧紧的挨着,尽可能接近教师以便于齐声回答。课的第一部分是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集中注意,教师告诉幼儿当她轻轻敲打三次,她们就要拍手。做出快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教学内容是代词I、HE、SHE、WE的使用,老师打开一个纸袋拿出一把梳子,说我梳我的头发。教孩子梳自己的头发,重复这样的句型,反应正确的幼儿得到一个代用券奖励。然后老师开始换人称代词,换宾语等。上完后A和她的小组离开这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去跟另一个老师上数学课,在这课里,A的小组要学习完成简单的加法。”现在我们知道什么叫循环式的小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