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4856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苍南县龙港五小 教学设计者罗春玲教学内容25.伯牙绝弦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与集体帮助能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2.借助注释能理解重点词句与文言文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在反复朗读与感悟的基础上理解伯牙善鼓、子期善听,感受朋友间默契真挚的友情。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等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前置性作业1.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先自己借助注释阅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了解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2.阅读课后资料袋,在你认为有用的信息下面画横线,再和同学们交流交流。3

2、.读读下面一些关于友谊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也请写一写。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 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 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 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 迅 我还知道的关于友谊的名句:教具准备课件、高山流水的乐曲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杨氏之子二、画面引入1课件PPT出示:“伯牙鼓琴”图: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认识这样两位人物: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贵族打扮的,他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青布包头,衣着布衫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PPT: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

3、名满天下,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琴声虽好,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伯牙与钟子期相识在一个风雨之夜,伯牙停船避雨,伯牙弹起琴来,抒发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却不料遇上了打柴回家的钟子期,完全听懂了伯牙的琴声!从此结下了生死之交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他俩千古流传的友情故事。2板书伯牙绝弦,学生齐读课题,指出:“弦”的读音,读正音“绝”是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绝弦”是什么意思?联系“绝交”词语的意思来理解,让学生深刻理解课题是“不再弹琴”的意思。再读课题。3.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杨氏之子的方法吗?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的?(生交流)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如

4、反复诵读加揣摩,如结合书中注释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言文。三、初读读顺1.前置性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指名)2.师: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要读好它,特别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这样我们就会越读越有味。听教师示范读?(播放高山流水)3.一起给课文画停顿符号(白板操作):4.小组合作朗读:要求: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按照停顿把课文读熟练,读出节奏。5.交流评价重点:指导一:语气的词“哉”“兮”,相当于“啊!呀!”读的时候都要注意停顿。指导二: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的语气与停顿。(峨峨兮:是一个完整的词。)指导三:“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5、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正确停顿。四、再读解意1小组合作学习议一议:小组讨论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善鼓琴 善听 善哉 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 伯牙所念读一读:借助文后注释,边读边用自己的话互相说说文言文的大概意思;划一划: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伯牙善鼓,子期善听?2.交流: 汇报一:师: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通过刚才的小组讨论,你们能理解这两组字的意思吗?PPT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生理解(教师强调伯牙擅长鼓琴、子期善于善听)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文言文中同一个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PPT出示: 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 伯牙所念指导学

6、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个“志”句的意思,结合理解“志”: 心里想到念:心里想到。说说“伯牙所念”的意思。师:不同的字可以表示同一个意思,这同样是中国文字的魅力。小结:古文适合慢慢读,慢慢品。我们放慢节奏再读一遍。五、品读知音:(一)感悟善听:1.师:文中说伯牙善鼓,子期善听,从何处可以看出呢?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交流: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生引读这个句子,善听的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于是怎么赞叹?小结: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看到了生接:峨峨泰山(出示词语)出示: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问:听着这琴声,子期仿佛看到

7、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于是怎么赞叹?小结: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看到了生接:洋洋江河(出示词语)(二)感悟善鼓:师: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了,透过他的琴声,还能看到哪些景色?(三)听鼓合一: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生接:(“善哉,依依兮若杨柳!”)师:伯牙优雅地古琴,子期正陶醉地倾听,你还能学着古人用上这里的词语接着说吗?PPT出示: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四)理解“知音”师:好一个善弹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

8、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钟子期必得之。他们心灵相通,可见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他们是知音呀!(板书:知音)正如文中所说,伯牙所念生接:钟子期必得之。 PPT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理解“必”的意思,并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五)聚焦“绝弦”1.师:后来两人结拜,洒泪而别,约定明年再聚,以叙衷肠。次年,伯牙驾舟而至,谁知却在路口见一墓碑,碑上写着:“钟子期之墓”。此时此刻,伯牙是怎样的表现?2.PPT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理解这句话中重点词:谓、乃 简单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3.师:子期死,伯牙谓生读: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三遍)4

9、.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会像子期赞他(男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他(女生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5.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伤怀?课文写得非常简单我们能否用自己的笔把这一段写得更具体?6.小练笔:子期死了伯牙再没有知音了,此时此刻,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用自己的笔写下伯牙当时的心情?(他顿时热泪长流,捶打着墓碑道:“天不该灭我知音!地不能埋我知音!可怜我一辈子才遇到这一知音,竟先我而亡!天地不公!俞伯牙悲痛欲绝。他在子期坟前行了三叩九拜后,仰天叫道:“子期呀,且听伯牙再为你弹一曲吧他悲痛难抑,泪流满面

10、地说:“从此知音绝矣!”说罢,他蓦地抓起琴,对着子期墓前的磐石用力一摔,只听得轰然爆响,琴身粉碎。)六、深悟知音1人生知音难求,知音的故事更是难忘。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书中说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一首短歌: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绝弦已无声。”伯牙面对自己至爱的音乐,那就是他的爱好,他的快乐,他的事业,乃至他的美好前程哪!伯牙断绝的是仅仅是“弦”吗?1.学生了解伯牙与钟子期的身份及故

11、事起因2.绝:断绝;弦:琴弦。(“弦”的右半边读“玄”,加“弓”字旁读“弦”。绝弦:字面的意思是“割断琴弦”,实际上就是不再弹琴了。“绝弦”的“绝”在现代语中也常用,如“绝交”。3. 借助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 联系生活,想象情境理解; 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请教同学、老师等 1. 自由读指名2个学生读4.小组里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按照停顿把课文读熟练,读出节奏。5.各小组反馈1. 学生合作学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擅长、善于“善哉”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好啊!真棒啊!了不起啊!1.请再读一读,在相关的句子上圈圈画画。2.学生交流:想象泰山的巍峨;黄河的广大。男女学生朗读这句话采用不同方式再朗读二)

1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依依杨柳、皎皎明月、袅袅炊烟、绵绵春雨三)指名说,连起来说四)生:必 :一定,必定。这句话的意思:不管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1.学生在教师叙述下,引读2.生:谓 :认为,以为。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乃 :就。复:再,又。这句话的意思:钟子期一死,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5. 生:这是无边无际的孤寂。这是一生一世的遗憾。这是无人倾诉的痛苦。1.学生齐读短歌2. 快乐、事业、美好的前程3伯牙为了纪念自己的知音,绝弃了一生钟爱的瑶琴。这就是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世代传诵。4(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学生欣赏)伴着这曲动人的高山流水,一起记住这千古传诵的佳话。5.送给大家一句话 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祝愿在座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板书设计: 25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 子期善听 知音3.再次齐读课题4.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七)学生分层完成作业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