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3148500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编号:毕 业 论 文(设计) 课题名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杜艳丽 学 号:090820206院、系:教育学院 专 业:初等教育年 级:09级 班 级:09级初教二班 指导教师:范华凤老师 20 12 年 06月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对策研究 摘要: 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子女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家庭是

2、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作为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教育者班主任,更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理应与家长和谐沟通,使学校、家庭紧密配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不同产生了一般型、护短型、单亲型、隔代型等不同类型的家长。又由于家长文化水平、教育方法、观察学习的角度与教师存在着种种差异,班主任与家长接触时难免发生一些矛盾。而这些矛盾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班级教育任务的完成。为了妥善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与家长联系沟通时,要根据家长的不同类型和他们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沟通。关键词: 班主任 家长 沟通 爱心 真诚在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是

3、三个重要的方面。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和家长又占主要位置。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是一样的,目的也是一样的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处理事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最多的领导者和教育者。在沟通过程中彼此间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导致孩子的教育发展受到阻碍和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我相信,班主任与家长他们有统一的目标。所以,沟通中的问题肯定能够寻到最好最有效的办法解决。使两者之间达到融洽相处、相互促进、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一、 家长类型和存在的问题1、一般型家长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人把塑造学生比喻成塑造一块大理石,有六位雕塑家共同塑造。其

4、中最主要的两位是学校和家庭。在一般情况下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将他们培育成有用之才。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而作为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也希望学生能成为新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因此,班主任和家长都有共同的心愿。在于一般型家长交往时,要注意他们中大多数都是从事非教育活动的。有些家长往往急功近利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还不讲求教育的方式方法。他们普遍缺乏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的知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认识不够深入,甚至一点也不了解。一部分家长还没有教子经验的积累,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滞后,对

5、孩子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甚至采用错误的方法。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丰富,对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有所了解。所以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难免会有分歧。2、护短型家长 这类家长很多是中国家长的一大特点。即过度的宠爱,也就是溺爱。对这类家长来说,在他们眼中他们的孩子是最可爱、最听话、最聪明的。他们不会犯错误,即使他们出了错,认为那也是正常,有些过分的干脆不承认他们的孩子有错,还一味的帮孩子隐瞒、解释、辩解包庇孩子。如果他们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他们往往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正确的。一旦他们的孩子受了伤,他们就觉得天塌了一样。还不分青红皂白的责备这个、责备那个。从来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

6、原因,也不弄清事情缘由。甚至有些还质问班主任,为什么孩子会受伤?孩子在学校出的事,学校或班主任要负全责。对于这样的家长出现这样的矛盾是正常的。 例如:我村一年级一班上有一个叫姚帅的男孩子,性格内向,平时言语比较少,我就给了他特别的关爱,我尽量多的和他交往,鼓励他勇敢的与小伙伴交朋友。这样姚帅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多了起来,随之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妈妈也就常常找我们老师了。有一天他妈妈找我说:“你们班上的张迎港分画画书没给姚帅,还说我们是从农村来的,画画书只给从城里来的小朋友看。”听了姚帅妈妈的话,我进行了思考,觉得孩子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就询问张迎港到底是怎么会儿事,原来是因为他抢别的小朋友的书

7、,过了一会儿才给他发的。类似这样的情况连续发生了几次,每次我都向家长做出详细的解释,她也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偏激。这件事说明了家长工作的复杂性,贵在教师的正确处理。教师是律师,是调解员,是学者,及时解决家长与我们的矛盾,传授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与经验。教师是桥梁专家,沟通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教师与孩子的关系。3、单亲型家长(1)丧父或丧母型 21世纪,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样式也越来越多,车祸也越来也多。据统计,每年死亡的中年人中,大部分是由于交通事故,而每有一个父亲或者母亲死亡就有一个单亲家庭的产生,单亲家庭就越来越多。单亲的孩子只有来自单方

8、面的父爱或母爱,容易出现自卑、孤僻心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都还不懂事同学之间也会相互嘲笑,致使他们受伤的心灵更加千疮百孔,犹如伤口上撒盐痛上加痛。最后,就害怕交际、不敢交际。对于其父母,总认为他们的孩子是单亲,爱必须加倍,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受气”,总认为是班主任的歧视他们,看不起他们,欺负她们的孩子。因此,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2)离异单亲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闪婚”,“闪婚”的家庭离异的数量极多,再加上一些观念的转变,离异家庭比例一直在上升。这也导致单亲家庭急剧上升,单亲学生也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据2010年统计中国每五对夫妻中就有一对离婚,这样

9、高的离婚率也一直在上升。多数的离异是因为父母经常争吵、或是遇到感情上的问题,或多或少的对孩子心里有影响。对于这样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好的家庭环境中,他的成长肯定是不健康的。特别是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一直都不够重视,再加上父母离异更是无心管孩子的教育。总认为父母的事是大人的事,跟孩子没关系,对孩子没什么影响,只要孩子成绩好,每次拿到所谓的“通知单”就可了。仅仅从分数上来评价孩子,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也是人,他也有眼睛、有耳朵、更有思想。4、继父(母)型家长这类型家长因为孩子不是他们亲生的,往往采取不管不问或是消极配合的态度。这类家长较让班主任头疼,通常也最难对付,孩子也较难对付。他们对孩子

10、的爱少之又少,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不予重视。对孩子常常只给予物质上的满足,从不重视心理教育。他们总觉得反正不是我亲生的,成不成才不重要了,只要把他送到学校就算是尽了义务,其余的都归学校来管。而对于这类型下的孩子,他们比较调皮,也不好“对付”。因其继父(母)的漠不关心,他们产生了厌倦或是憎恨心理。在这样情况下的学生还会将对继父(母)的恨转移到亲生父母身上。孩子为了争取得到爱或是没有发泄地方就选择一些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等的错误方法来赢取关注或是消磨自己的光阴跟家里对峙。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总认为每个人都一样,没有谁会真心的对他好,产生心理防御不让别人走进他的心灵世界。5、隔代学生家长隔代

11、家长往往指祖父母、外祖父母。随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外出打工的父母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常常由父辈代劳,我国近年又在实行计划生育,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使父辈对孙辈的关爱更深更浓。他们对孙辈的感情胜似自己的儿女,且常以单纯的爱代替教育。而且不愿听取班主任或教师的意见:一方面他们认为他们是长辈,经验丰富;另一方面,他们很难接受新事物,总以他们那个年代说事,认为他们的教育还不是照样培养出了人才。特别是子女还在某处任高官的父母,更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可改的。若是年轻一点的教师更是与他们沟通困难。他们心中形成这样的思想,我是长辈,还轮不到你们这些孩子(班主任)来教训我。隔代教育现象带来了相应的隔代教育问题:

12、一是祖辈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很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很难在三代人之间取得教育协调。老人的教育观念和当代教育观念常发生冲突使孩子受到不良教育。二是祖辈的知识面多已老化,他们的知识层次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生活和教育需要,结果只是勉强完成抚养的任务,而很难尽到教育的义务,孩子们的发展不完善。很多老人承认他们只管好孩子的吃穿,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三是父母和孩子长期隔离,亲情关系会逐渐变得疏远和淡漠,让孩子有一种被抛弃和被冷落的感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性格培养。很多孩子变“坏”就是由于亲情得不到满足。钱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四是祖辈对孩子多是迁就。少教育、多溺爱;少要求、多包庇。结果是孩子养成许多坏习

13、惯。好习惯的养成是加法,需要一点一点的积累;去掉坏习惯是减法,要靠一点一点的教育和惩罚消除。孩子长期生活在祖辈的袒护和溺爱下,那些坏习惯得到了张扬而好习惯却逐渐消失了。这对孩子以后的教育和以后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二、 与家长和沟通的对策1、给家长传授教育的理论和技巧,当好家教导演(1)适时在家长会上开教育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儿童的“基石”是由父母双手奠定的,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家长会”被许多人认为是只让家长们看一看学生们的一年来的表现,成绩怎么样。还有就是相互之间交流一下孩子们在家和在校的表现,这样的会也许已经成为一种特殊模式。其实,

14、家长会也是一个传授教育理念很好的机会,在家长会上,多数家长都到齐了,而对于大多数家长都缺乏教育方面的知识。这时班主任可以适时的进行一些教育知识、规律的传达,帮助大家更好的教育孩子,也传到家长与(教师)班主任之间教育方式方法上取得一致,相互理解、相互配合。(2)开办家长培训班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家庭生活上都有了转变,物质上提高了,人的生活节奏也变快了,许多家长平常都忙于自己的工作,顾不上孩子。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家长的节假日时间,在班上或全校组织家长培训班,目的在于进行观念教育。我们要与家长共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教育规律,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武装家长的头脑,用具体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从而为

15、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也可将家长和班主任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学校开展民族传统教育,要求家长配合,班主任与家长共同探讨活动的意义,指导家长在家庭中怎样配合老师培养孩子孝敬长辈、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优良品质。(3)把家长请进课堂,让昨日温暖重现 读书也是一座围成,出了校门的人想着读书,坐在教室里面的人却想着到外面去,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将他们请回课堂呢?请回课堂分两种:一种是一些课我们可也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辨认哪种教育方法孩子更喜欢,从中学习教育理论。另一种是将家长请回讲台,给学生们上生动的一课,这样家长在上课前一定会先做准备,从中学到教育知识,另一方面家长的经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深刻影响。2、选取时机,适时出击有些家长比较溺爱自己的孩子,在与他们交往时,宜用商量的口吻,将自己身份放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都是学生的监护人,共同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班主任是学生的老师,有教育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但他们不是家长的老师,没有教育家长的权利,家长也没有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