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1484983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呐喊中移出不周山的原因探究 摘要:以1930年1月鲁迅在呐喊第13次印刷时移出不周山一文的举动为研究对象, 考察有关鲁迅移出不周山的两种观点, 试图对鲁迅移出不周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关键词:不周山; 论争说; 编书说; 心态变化;1922年12月1日, 鲁迅在北京晨报四周纪念增刊上发表小说不周山, 随后又将不周山同之前发表的14篇小说结集成册交与孙伏园准备付印。孙伏园于1925年5月20日收到鲁迅的书稿之后, 一点也没有耽误, 6月便开始付印, 待到8月, 小说集呐喊便公开出版。自1923年8月呐喊初版发行至1930年1月之前, 呐喊共印刷12次, 发行逾万册, 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强

2、烈反响。但是, 鲁迅却在呐喊第13次印刷时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 从此, 不周山再未被重新编回呐喊之中。六年后, 不周山才被鲁迅改题为补天并收入另外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之中。本文以鲁迅在呐喊第13次印刷时移出不周山的举动为切入点, 重新考察其原委, 以期对推动鲁迅研究有所裨益。一、关于鲁迅移出不周山的两种观点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鲁迅于1930年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 直到六年后才将其重新收录于故事新编之中,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论争说;, 二是编书说;.笔者认为, 虽然以上两种观点确实能够相对合理地解释鲁迅为何要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 但却又都存在着某些漏洞, 难以令人完全信服。(一) 与成

3、仿吾之争关于鲁迅为何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将这一行为视作鲁迅对成仿吾1924年发表呐喊的评论一文的回应。在新文化运动初期, 呐喊的出版为当时的文学界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气息, 因而备受赞誉。与鲁迅处于同一时代的张定璜先生, 在将文言小说同狂人日记进行对比阅读后说:我们就譬如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间走到夏日的炎光里来, 我们由中世纪跨进了现代。;1茅盾引用丹麦大批评家勃兰兑斯对天才作家的描述肯定鲁迅的呐喊, 最终得出结论:除了欣赏惊叹而外, 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 还有什么可说呢?;2即便身为鲁迅论敌的陈西滢也对呐喊中的小说阿Q正传给予了高度评价:阿Q不仅是一个type, 而且是一个

4、活泼泼的人。他是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生动, 同样有趣的人物, 将来大约会同样的不朽的。;3当时的评论者们对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苦闷深有体会, 并纷纷从改良人生的角度感受鲁迅的作品, 通过对感性和印象直观表达的方式给予呐喊高度评价。但是, 在一片异趣同归的赞美;中, 青年批评家成仿吾却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成仿吾, 原名成灏,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1910年, 成仿吾随哥哥成劭吾前往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开始接触西方文学, 深受浪漫主义文艺观念的影响。1921年, 他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共同建立新文学社团创造社。1923年, 成仿吾发表诗之防御战, 由此直接打出浪漫主义表现论的大旗。基于浪漫

5、主义的文艺观念, 成仿吾于1924年发表呐喊的评论一文, 几乎全盘否定了小说集呐喊中的作品:狂人日记很平凡;阿Q正传描写虽佳, 而结构极坏;孔乙己药明天皆未免庸俗, 一件小事是一篇拙劣的随笔;4149成仿吾由此认为, 由于鲁迅太急于再现他的典型了;4148, 以致把他的典型写成abnormal的morbid的人物去了;4149, 所以都是劳而无功的作品, 与一般庸俗之徒无异;4150.可是, 除了对小说集呐喊中大部分作品的激烈批评外, 成仿吾唯独对不周山一文评价颇高:不周山又是全集中极可注意的一篇作品。作者由这一篇可谓表示了他平生拘守着写实的门户, 他要进而入纯文艺的宫廷。这种意识的转变, 是

6、我为作者最欣喜的一件事, 这篇虽然也还有不能令人满足的地方, 总是全集中第一篇杰作。;4151面对成仿吾的激烈批评, 鲁迅并没有选择迅速回击, 直到一年后才写下一段文字回忆此事:我的小说出版之后, 首先收到的是一个青年批评家的谴责;后来, 也有以为是病的, 也有以为滑稽的, 也有以为讽刺的;或者还以为冷嘲, 至于使我自己也要疑心自己的心里真藏着可怕的冰块。;5通过隐晦的方式回应成仿吾的文学批评对自己文学创作的伤害。十多年后, 鲁迅在1936年出版的故事新编的序言中再一次提及成仿吾的批评:这时我们的批评家成仿吾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他以&ls

7、quo;庸俗’的罪名, 几斧砍杀了呐喊, 只推不周山为佳作倘使读者相信了这冒险家的话, 一定自误, 而我也成了误人, 于是当呐喊印行第二版时, 即将这一篇删除;向这位‘灵魂’回敬了当头一棒。;6353-354从上述话语中可以看出, 鲁迅将不周山一文移出呐喊的行为是对成仿吾文学批评的回敬。那么, 既然是回敬成仿吾的文学批评, 鲁迅完全可以在1924年-也就是成仿吾发表呐喊的评论的那一年-后马上将不周山移出。可是, 不周山却是在1930年1月呐喊第13次印刷时才被移出的, 此时距成仿吾的批评已经过去了六年时间, 虽然中国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说法, 但按照鲁迅的

8、一贯性格来看, 隐忍六年对于鲁迅而言是万难做到的。因此, 尽管是鲁迅自己做出的解释, 笔者却认为论争说;的观点并不可靠, 其中仍然有值得进一步探究的地方。(二) 编写小说集的需要鲁迅之所以将不周山移出呐喊的另外一个主要观点是将其解释为编写新的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需要。尽管1922年创作的不周山距离1936年出版的故事新编在时间跨度上有14年之久, 但是, 故事新编中另外收录的奔月却是创作于1926年12月, 眉间尺的创作时间虽然存在争议, 但学界也在争论中形成了1926年底或1927年初两种结论。由此可见, 故事新编中有三篇小说是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创作完成了的。除此之外, 同样是在故事新编

9、的序言中, 鲁迅写道:第一篇补天-原先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那时的意见, 是想从古代和现代都采取题材, 来做短篇小说。;6353话语中就已经显露出创作一个系列短篇小说集的意向。随后, 序言中再次提及故事新编的编写历程:直到1926年的秋天, 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 对着大海, 翻着古书, 四近无生人气, 心里空空洞洞。而北京的未名社, 却不绝地来信, 催促杂志的文章。这时我不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写了十篇朝花夕拾;并且仍旧拾取古代的传说之类, 预备足成八则故事新编。;6354奔月与眉间尺便是那八则故事新编计划中的两则。同时, 根据上海鲁迅纪念馆施晓燕的研究:

10、目前所存的眉间尺手稿, 有一个副标题, 叫作‘新编的故事之一 , 按照鲁迅创作野草及朝花夕拾的习惯, 他的系列文章, 一般都是’之一‘’之二‘’之三‘的排列法。;7因此, 结合鲁迅的故事新编·序言, 以及眉间尺手稿的副标题, 有研究者认为鲁迅早在1926年就产生编写故事新编的想法并付诸实际行动, 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就是出于编写小说集的需要。上述推断尽管有合理之处, 但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节点上仍然无法解释清楚鲁迅为何要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既然要编写新的小说集, 那么, 如果不是在计划编写开始时进行

11、整理工作, 就是在编辑即将结束时进行整理工作。按照编书说;的推论, 鲁迅早在1926年就已经产生编写故事新编的想法, 其重要的论据就在于奔月和眉间尺两篇小说的创作。可是, 奔月创作于1926年12月30日, 发表于1927年1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2期, 眉间尺的创作时间虽然不详, 但已知发表于1927年4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2卷第8、9期。如果鲁迅真的是在1926年准备编写故事新编, 那么应当在奔月眉间尺发表之后就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 以备编写小说集使用。可是, 不周山却是在奔月眉间尺发表三年后的1930年才被抽出的, 这其中的时间跨度实在是很大。此外, 故事新编收录的小说中距眉间尺发

12、表时间最近的是1934年8月创作的非攻, 而非攻也距抽去不周山有四年多的时间。如此看来, 移出不周山的时间距离眉间尺和非攻的创作均相隔三四年之久, 恰恰是处于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位置。笔者以为, 如果鲁迅真是出于编写故事新编的需要才抽出不周山, 那么要不选在1926年末创作奔月眉间尺的时候抽出不周山, 要不就应当选在1935年即将出版故事新编的时候移出不周山。1930年这个时间节点恰恰是编书说;无法解释清楚的地方。另外, 故事新编的出版也并不是一个长久计划的产物, 而恰恰是一个意外之喜。1935年3月, 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成立, 8月巴金担任总编辑, 策划推出文学丛刊;, 其中就包括鲁迅的

13、故事新编。对此, 巴金先生曾回忆说:我对他 (笔者注:鲁迅) 说:’周先生, 编一个集子给我吧。‘他想了想就点头答应了。过两天他让黄源同志通知我集子的名字和内容, 说是还有三四篇文章没有动笔写, 等写好就给我送来。这就是他的最后一个小说集子:历史短篇集故事新编。;8自1935年8月约稿之后, 仅过去五个月, 故事新编便得以出版, 巴金的即兴约稿也从另一方面动摇了编书说;的理论假设。二、移出不周山与鲁迅心态的变化笔者以为, 鲁迅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的主要动因既不是对成仿吾文学批评的回敬;, 也不是出于编写新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需要。移出不周山行为的背后, 实际上若隐若现地展示

14、着鲁迅自身心态的变迁过程。只有从鲁迅心态演变的线索出发进行考察, 才能对鲁迅在1930年将不周山从呐喊中移出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一) 与黑暗捣乱;的游戏心态1922年12月, 鲁迅发表不周山, 小说选取女娲补天救世、造物造人的神话进行改编, 以演绎印证弗洛伊德学说。其实, 小说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鲁迅从1920年起陆续在北京几所大学主讲中国小说史并编写中国小说史略, 对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了如指掌。因此, 鲁迅之所以能够创作不周山, 与他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但是, 如果将不周山与呐喊收录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 不周山是一篇充满异质性因素的格格不入的作品。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及自己创作的动力在于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 因而深邃的现实主义成为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特色。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批判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礼教, 孔乙己揭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心灵的摧残, 药以悲悯的眼光注视为革命牺牲的先驱者和愚昧无知的庸众, 阿Q正传暴露国民劣根性问题, 这些小说无论是在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