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1484605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z(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传热学实验指导书传热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服务工程实践的应用科学。实验研究是发展传热学、解决工程问题的重 要手段。传热实验分为实物-物理模型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前者又可分为验证性和探索性实验,探索性实验 是以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为基础,将客观的传热现象变换为实验室能够操作的规模,测量影响传热特性(如 传热系数、温度变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整理实验记录数据,总结该传热物理模型的无 量纲准则关联式,达到节约资源、获得满意实验效果、为工程或科研项目服务的目的。验证性实验则是面 向传热理论教学,学生在设计好的仪器设备上动手操作,借助具有典型工程性的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身体 会在错综复杂

2、的、纷乱的实验现象中去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叙述的理 论方法,锻炼基本热工仪器仪表使用操作的素质、能力。计算传热学(或传热计算机模拟)已经发展成了传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当前研究热点。应用计算 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是现代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技能。通过传热学计算机实习,学生初步锻炼计算机 求解传热问题的技能,为后续课程学习、设计、从事实际的科研设计奠定基础,以适应信息化的大趋势。传热实验有别于前继课程中的教学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其典型的工程性、复杂的理论性和直接的现实 性。这与前继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实验将错综复杂的工程割裂成单一的过程、突出某一典型现象有着显著的 区别。教学

3、实验台的设计愈来愈趋向模块化、集成化、小型化、综合化、信息化、智能化,尽量减少单调机 械的重复劳动,加快实验进度。先进的实验台还具有在线会话与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充 分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对于提高实验效果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验、 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预习,两、三人合作完成。 明确实验目的调节仪表、记录数据、回答问题、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应简述实验及仪器操作的基本原理,同时将完成的实验数据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体会记录 在报告中。实验涉及的比较艰深的理论不作统一要求。实验一 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定

4、非金属材料热物性参数导热系数、比热容、导温系数)根据Fourier定律,导热系数的测量可以沿循稳态导热和非稳态导热两种思路。稳态导热法认为导热 系数的变化是随温度而线性变化的,实验要求持续的时间长,需要的设备比较多,如测量热流密度时需要 引入泵、水循环系统,且必须计及散热误差。非稳态法着眼于“瞬态”特性,持续时间较短,可以测量不 同温度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因而愈来愈受到重视。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测出温度变化曲线,进一步加深了解不稳定导热过程的特征。2. 对导热系数、导温系数及比热容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并掌握快速测试材料热物性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二、实验原理根据导热理论,对厚度为25 (图1),

5、初始温度为t.、导热系数为久、导温系数为Q的无限大平板,i当其两表面用恒热流密度qffl加热时,平板内任意点的温度可表示为:- (-n) n+1 cos(n兀 X)exp(n2兀 2F ) I(n 冗)26n=11)q6t t = wi 尢当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即Fo0.5教材取为 0.2)时,(1)式中的级数项便可略去不计了。这时可得简单关系式2)q6 w 九由(2)式可见,板内各点温度随时间线性变化,而与板面垂直的坐标X呈抛物线关系。如图1所示。这就是不稳态导热达到准稳态时的温度场特征(“准稳态”)。对于X=5的加热面和X=0的中心面,上式分别写成:q 61t = t + w (F + )

6、w i 兀 3q 61t = t + 厂(F )c i 九 6由上面两式可得导热系数实验原理q 6 q 6w = w W/mK2(t t )2Atwc3)式中:At =t -t 同一瞬时加热面与中心面间的温差,。C; wcq 单位面积平板表面所获得热流量,W/m2;上W5平板的半宽, m。一 0$工图 1 板内各点温度变化因为从不稳态导热达到准稳态时,板内各点的温度随时间线性变化。也就是说,此时板内各点温度对 时间的变化率相同,故只要测出中心面(或加热面)的温度变化率,就可按定义写出比热容计算式:4)J/kgKc式中:p试材的密度,kg/m3;(dt/Ai)中心面的中心温度变化率,CC/s。按

7、定义,材料的导温系数可表示为:九81、828ta =()()m2/s( 5 )pcqwAt c2AtAt c综上所述,应用恒热流准稳态平板法测试材料热物性时,在一个实验上可同时测出材料的三个重要热物性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导温系数。 关于准稳态导热方程解析解的推导和数据采集系统,见实验附录。三、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包括SEI-3型准稳态法热物性测定仪、计算机和实验控制软件,如图2所示。SEI-3型准稳态法热物性测定仪内实验本体由四块厚度均为5、面积均为F的被测试材重叠在一起组成。在第一块与第二块试材之间夹着一个薄型的片状电加热器;在第三块和第四块试材之间也夹着一个相 同的电加热器;在第二块与第三块试材

8、交界面中心和一个电加热器中心各安置一对热电偶;这四块重叠在 一起试材的顶面和底面各加上一块具有良好保温特性的绝热层。然后用机械的方法把它们均匀地压紧。电 加热器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电,加热功率由计算机检测。两对热电偶所测量到的温度由计算机进行采集处理, 并绘出试材中心面和加热面的温度变化曲线。实验使用热电偶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热电偶一端由两种不同金属熔或焊成接点,接触测温对象,另 一端则置于冷端(例如环境气体或冰水混合物),它将感受的温差信号转换为微小的电势差,经过软件系统处理恢复到温度信号。计算机图2实验设备系统图数据采集系统四、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对试材的厚度进行测量(单位:mm)并用天平

9、称其称重(单位:g)。2. 将试材按实验要求装入SEI-3型准稳态法热物性测定仪实验本体内。(注:用手拿取试材时一定要 拿试材的边缘,不要用手接触试材的加热面,以免破坏试材的初始温度场。)3. 接通SEI-3型准稳态法热物性测定仪电源,双击SEI-3图标,进入教学实验软件系统(如图3)。图 3 教学实验软件系统界面4. 仔细阅读教学实验软件系统上的实验步骤。点击“我认真阅读了实验步骤”按钮。5. 在相应的栏目内按要求输入试材名称、试材厚度、试材重量和预计试材导热系数(试材厚度和重量 为单块试材的平均厚度和重量)。输入完成后,计算机在相应的栏目内给出试材容重和实验加热电压。加 热器预加电压分串、

10、并联两种。对应SEI-3型准稳态法热物性测定仪的功率选择为大(并)、小(串)之 分。通常SEI-3型准稳态法热物性测定仪的功率选择开关选择在小(串)位置,只有当加热器预加电压(串 联)大于20伏特时,再选择在大(并)的位置。调节SEI-3测定仪的电压调节旋钮,使加热电压在加热器 预加电压值附近。将实验人员的学号填入“学号”栏目内,点击“加入学号”按钮。实验人员学号输入完 成后点击“确认小组学号”按钮,即可进行实验。6点击“测量”按钮并同时打开SEI-3测定仪的加热开关。观察加热表面和绝热表面的温度变化过程, 当两表面的温差不变时,即温差曲线走平时,表明不稳态导热达到准稳态时的温度场特征,可点击

11、“结束” 按钮并关闭SEI-3测定仪的加热开关(如图4)。图 4 实验进入准稳态曲线7.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所有实验数据。点击“复位”可重新实验,点击“退出”可结束实验。最 后将保存的实验数据读出,记录在实验数据表中。五、试材热流密度qw的计算虽然用薄片状电加热器加热,但它毕竟有一定的热容量,在加热过程中,加热器本身要吸收热量,且 先于试材。因此试材实际所吸收的热量必需从电功率中扣除电加热器所吸收的热量。根据实验原理,仅研究电加热器对中间两块试材加热时的温度变化就可以了,但为了避免因电加热器向外难以估计的散热给qw的计算带来困难,所以在两加热器外侧各补上一块同厚度的试材并加以保温, 这样,电

12、加热器将同等地加热其两侧的每块试材,每块试材内的温度场对于电加热器是对称的。两个同样的电加热器是并联(或串联)供电的。基于以上分析,试材表面实验所吸收的热量应为:U -1 C 51、 7F 一2(茨)hW/m26)式中:U加热器的电压,V;I 加热器的电流 A;F 加热器(即试材)面积,m?;Ch =(兽0.079 J/mC加热器单位面积的比热容;5t)()加热器(也是试材加热面的温度变化率),准稳态时,有hAt w5t5t5t()()(),C/sAt hAt wAt c六、实验要求1. 预习实验指导书,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 细心装配试材,电加热器和热电偶,避免损坏。3. 根据实验数据

13、,绘出温度变化曲线。计算出试材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和导温系数。七、实验数据记录试材名称;试材厚度mm;试材重量g加热电流A;加热电压V:试材面积 100x100 mm2时间热面温度冷面温度时间热面温度冷面温度时间热面温度冷面温度05301130611301630121307123027301323081330383014330914304930154301015305103016八、思考题1. 本实验方法有哪些方面的误差?如何减少?2. 试材与试材间和试材与电加热器间都有缝隙,存在着接触热阻,它们对测试结果有何影响? 3如因加工偏差而使中间两块试材厚度不等,一块厚度为1.25另一块厚度为0.85,其余条件不变,试计 算由此而引起的测试结果的偏差各为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