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评记录】认识三角形-数学-小学-刘臣-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48441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评记录】认识三角形-数学-小学-刘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观评记录】认识三角形-数学-小学-刘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观评记录】认识三角形-数学-小学-刘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观评记录】认识三角形-数学-小学-刘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评记录】认识三角形-数学-小学-刘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评记录】认识三角形-数学-小学-刘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三角形观评记录小路口镇中心小学姚秀清:泛使用,由此导入课题内容:探索三角形有怎样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都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再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的动笔操作,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刘老师用课件展示很多三角形,什么图形是三角形?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感知“围成”的含义,并且知道: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也知道三角形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沈老师展示了三角形的两个朋友比高低,引出“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高在哪里?”然后通过回顾画直线外一点做直线的垂线,为画高做铺垫。师生探索出顶点到对边所作的垂线段叫

2、三角形的高,对边叫三角形的底。并展示了画高的过程,并让学生动手画任意三角形的高。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刘老师用课件展示了自行车、球篮、电线杆,“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它有什么作用?”并且通过操作:分别拉一拉三角形、四边形,拉得动吗?学生们兴奋地拉扯着三角形或四边形,发现“三角形木架不管怎么使劲儿拉,都不变形,而四边形木架不费吹灰之力,就变形了”,于是学生自然地归纳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容易变形”。本节课,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教师的设计理念,或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有价值的课。刘老师这节课与传统的概念教学相比有很大的改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整节课围绕着探究、验证

3、、巩固内化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并从中解决问题的所在。小路口镇中心小学赵延栋:本课刘教师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入课题,简洁、明了,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三角形中有角、有边、有顶点,巧妙地为探究本课新知作好了铺垫。我觉得本节课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这节课中真正是充当了一个引导者。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时老师让学生观察媒体出示的三角形,想一想什么是三角形?教师结合学生的口答,让学生逐步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学习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通过这个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验证中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并能根据三角形的特征

4、画、围出三角形。使用三角形的特征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通过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谈话出示小棒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让学生猜猜哪个图形坚固,然后请两个同学拉拉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使用媒体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使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小路口镇中心小学王娜娜:听完课后,我感触很深,从中受益匪浅。刘老师首先展示生活中与三角形相关的图片,突出了三角形的广泛使用,由此导入课题内容:探索三角形有怎样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动笔操作,大多数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都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孙老师大

5、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有的说:“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有的说:“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孙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感知“围成”的含义,并且知道: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也知道三角形实际上就是一个封闭图形。在特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拉三角形和四边形,在有“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理解。整个的教与学活动我认为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而且是层层递进的,能够说刘老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理解是比较到位的课堂上转变了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如引入自学、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等等。总的来说,本课刘老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建议进一步增强学习、反思,特别是教学环节的有效整合、实施,逐步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本节课,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从教师的设计理念,或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有价值的课。针对本课教学,就细节性问题,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1、三角形的特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要尽可能的放给学生,少用时间;要把重点放到概括三角形定义与三角形高的定义与画法上,要让重点突出,难点得到更好的突破。2、教师的语言要注意提炼。3、要增强对学生的评价与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