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482279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与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及反思基本信息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作者及工作单位杨章玲 商州区北宽坪镇 郭湾小学教材分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国情谊的叙事性文章,这是一篇典型的爱国主义鲜活教材。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的极至的表现。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肖邦的那份强烈的爱国情感,与他离开祖国前夕,他的老师和同学特地为他送行时的谆谆嘱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

2、感渲染淋漓尽致,对人的情感与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学情分析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国情谊的叙事性文章,这是一篇典型的爱国主义鲜活教材。文章讲述了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后,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仍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还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自己的祖国,从而表达了他对祖国的强烈的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既是肖邦弥留之际灵魂深处的呐喊,更是肖邦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这是一篇饱含挚热情感的文章,肖邦那发自内心的呼喊,用心才能体会。可是,文章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国外的事情,就更增加了一份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爱国情感更

3、是没有距离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上好这堂课,必须设法拨动学生内心情感的弦。我在教学时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使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1、读中悟情: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感染,进入课文意境。2、音画激情:播放送别的音乐,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肖邦和和老师、同学当时的感情。3、表演抒情:“送别”的一段中,教师的“叮嘱、赠礼”部分感人至深,师生情浓,爱国情深。我让学生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感情。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

4、表演体现出来,交流各自的感受。课堂上,学生被浓浓的情感所打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走进文本,感受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深深的爱国意。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指名读第一段。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肯定是令人难忘的。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肖邦波兰 不得不离开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明白肖邦离开祖国的真实原因(二)继续精读训练

5、。1、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男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

6、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2、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说说词语的

7、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6)交流。理解“彻夜”。(通宵,整夜)比较: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自由读、指名读。(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交流,出示:肖邦日夜思考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

8、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势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1、放声朗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与小组交流。2、汇报讨论结果,并相互评价。3、全班激情齐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肖邦的浓浓爱国深情。同时注重朗读,以读促讲,强化背诵。(三)、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1、指句读。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

9、地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什么叫“弥留之际”?(2)肖邦为什么病得这样重?(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4、引读第6自然段。(1)理解“与世长辞”。(2)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

10、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交流,小结: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1、指导朗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与小组交流。2、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3、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升华感情。4、全班激情齐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意图,再次分析伟人形象。加强诵读,以读促讲,强化背诵。(四)课堂小结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1、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2、 背诵全文,互相检查。落实本课目标,理解重点内容(五)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作业:1、背诵课文;2、听写课后生字

11、词 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落实课标要求,会背会写。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抒发了音乐家肖邦浓浓的爱国情怀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北宽坪镇郭湾小学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学科:语文 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学生姓名: 小组:评 分 细 则评分ABCD个人自评小组评评教师评价课 前 准 备 10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上课前摆好课本、练习本,并安静。10分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在上课前摆好课本、练习本,并安静。8分基本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但未能做好上课的准备。6分以上要求完成不好。4分或以下课堂表 现 30分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

12、习活动。并有自已独立的见解。30分基本上能认真听课,积极进行课堂学习活动。25分能认真听课,并进行课堂学习活动。但有分神的现象。要教师约束。20分在教师的约束学习活动不佳。 15分或以下作 业 完 成 30分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并有独特见解。30分按时保质保量独立完成。25分基本能按时完成。20分有不交作业或抄袭等的现象。15分或以下实践活 动 20分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受到老师表扬,被评为优秀。 20分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得到老师肯定,被评为良好。 18分完成教师布置的活动任务,被老师或组长评为合格。 15分不能达到以上要求。 10分或以下小组活 动 10分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13、,有独立见解,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所在小组活动被教师表扬。 10分积极参加小组活动,爱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与同学合作愉快。8分能参加小组活动,与同学合作愉快。6分达不到以上要求。 4分或以下总分教学反思一、读情感体验的前奏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对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抒发了音乐家肖邦浓浓的爱国情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是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段,在设计这一段教学时,我以读为手段,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酝酿情感,以此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为学生下一步的说奠定基础。二、说

14、情感体验的生成语文标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印象。当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对肖邦的爱国情感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补充文中的空白处,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肖邦以及他的老师、同学们那种强烈的爱国之情。同学们在语言训练中,走进人物的世界、走进人物的内心,去充分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送到文中,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有了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才会酝酿出丰富的情感,才会真正与作者产生共鸣。三、想情感体验的升华新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当学生在为肖邦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之时,心中又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