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1482274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8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第一节 编制说明第2节 编制依据第3节 编制内容第4节 项目概况第5节 工作内容第2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第1节 施工程序方法第2节 施工管理第3节 施工测量方案第4节 土地复垦工程施工方案第5节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第6节 道路工程施工方案第3章 施工准备第1节 指导思想和实施目标第2节 施工部署第3节 施工准备工作第4节 施工总平面布置第4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1节 进度计划编制第2节 进度管理及工期保证措施第5章 资源配备计划第1节 管理体系第2节 资源配备计划第6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7章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和措施第8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第9章 职业健康和

2、预防传染病管理措施第1节 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管理体系第2节 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第3节 预防传染病管理措施第10章 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措施第1节 调查分析第2节 保护措施第3节 交通配合组织方案第11章 附图表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 编制说明第一节 编制说明1.1.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要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入手。“开源”就是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改善耕地质量,

3、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节流”就是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态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开发整理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和手段,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

4、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精神的集中体现。1.2. 土地开发整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投融资力度、合理分配收益,推进标准化、信息化和队伍建设,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

5、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1.3. 土地开发整理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和复垦为重点;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相统一;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1.4. 重建家园,需要我们缜密的思考、科学的规划和务实的行动。面对满眼的废墟和被完全打乱的生活,从国土资源的角度出发,土地整理应该说是灾后重建的一济不错的“良方”。将受灾区划定一定的范围,按照土地的整理的要求进行包装,逐步纳入国家土地整理项目的笼子。同时,土地整理也

6、有利于稳定灾区的土地利用秩序,保证灾区重建宏观上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1.5.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规划,可以根据灾区地形地貌及损毁情况,对项目区作一个科学具体的规划,便于明确重建思路。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可以把一个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地安排居住、农业生产、工业用地等各种类型的土地使用。目前,大多数受灾群众住在临时的帐篷中,很多倒塌或者频临倒塌的房屋,需要重新选址。对废弃的板房临时安置用地可以通过整理,复垦为耕地。对原有的耕地基础设施进行可以进行修缮,解决生产生活所需要的道路、灌溉、排水等一系列基本的问题,为恢复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1.6. 彭州市位于四川省会成都西北部,距成都市区

7、25公里,人口78万,面积1420平方公里,是成都市人口第三,面积第二的小康市。彭州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自秦汉以来,建县设郡达2000多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1.7. 彭州自古就有“天府金盆”、“蜀中膏腴”的美誉,是古蜀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彭州人在此劳作生息,并开创了湔江文化。唐朝,彭州牡丹扬名天下,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赞曰:“牡丹在中州,洛丹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现在,彭州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牡丹花也被确定为彭州市“市花”。1.8. 彭州市位于东经1031010340、北纬30543126之间, 属神秘的北纬

8、30地区。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山、丘、坝俱全,形成了“六山、一水、三分坝”的自然格局。1.9. 彭州地形比较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各占全市总面积的50%、11%、39%。九陇以北是山地区,海拔多在20003000米间,少数山峰达4800米以上。最高峰是太子城主峰,海拔4812米。1.10. 彭州地处龙门山脉南段与成都平原的交接处,北部是群山争拱,风光秀丽的山区,最高海拔4812m。1.11. 龙门山:龙门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成都彭州市,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龙门山脉中段,最高峰太子城4812米,由丹景山、银厂沟、九峰山、马鬃岭组成,规划面积203平方公里。

9、彭州素有“天府金彭”、蜀中“膏腴之地”的美称,有史可考达三千年。飞禽、走兽、流泉、飞瀑、峡谷、栈道、怪石、彩虹、神灯、佛光、奇花异草无所不有,是距大城市最近的高山峡谷型风景名胜区。龙门大峡谷(银厂沟)景区是龙门山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沟长50公里,景区内群峰耸立,重峦叠嶂,峡谷深切,怪石林立 。奔腾呼啸的飞瀑流泉、神奇莫测的彩虹幻影,蜿蜓曲折、险象横生的悬桥栈道,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中最长的游览栈道,堪称川西一绝。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5,是天然的大空调,绝佳的避暑胜地。1.12. 九峰山:因“奇峰拔地倚天,耸然峙列者九”而得名。九座峰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就有四座。俗谓九峰山实为火焰峰。九峰山怪石林立

10、,云雾蒸腾,林木挺拔,时有大熊猫出没。登上九峰山顶雷音寺,可饱览高山景观,日出、云海、佛光、神灯等天象奇观。1.13. 马鬃岭:海拔3508米,因山峰峻拔,形似怒张的马鬃而得名。高山杜鹃成林成片,面积达万亩,令人叫绝。1.14. 彭州市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较同纬度地区偏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其特点是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15.6,年极端最高为36.9,最低为-6.2,气温年际变幅为1.3。最热的月份为7月为24.8,最冷的是1月为5.2,月较差是19.6。日平均气温最高的可达30.1;最低的为-1.7,最

11、大日较差为31.8,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76天。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2.5mm,最多的是1959年达1280.9mm,最少的是1997年为635.3mm。全年中,平均降水最多的是7月份为237.3mm,最少的是12月份为5.5mm。全年0.1mm的平均降水日数为154天。 1.15. 彭州地处龙门山脉南段与成都平原的交接处,北部是群山争拱,风光秀丽的山区,最高海拔4812米;南部是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最低点489米。4000多米的海拔落差,山、丘、坝俱全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气候,决定了彭州有丰富的矿藏、林业、药材、水利和旅游资源。丰富的矿藏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蛇纹石、铜、金、天然气等2

12、0余种。 覆盖全市的都江堰水系和湔江水系提供了灌溉的便利和巨大的水能资源。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彭州成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国家、省、市级的小麦、瘦肉型猪、彭州柚、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13大商品生产基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彭州成为四川制药企业最多的县(市),天然的中药材原料制成的几十种国家名牌成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丰富的建材资源使彭州成为川西平原的建材宝库,有“搬不完的彭州,装不满的成都”之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彭州成为都市民众的休闲港湾。1.16. 彭州市农业人口59万,耕地面积53.27万亩,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6%,属成都市所辖区(市)县中农业比

13、重较大的县级市之一。丰富的农业资源使彭州成为全国商品粮大县,国家、省、市级的小麦、瘦肉型猪、彭州柚、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13大商品生产基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使彭州成为四川制药企业最多的县(市),天然的中药材原料制成的几十种国家名牌成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按照“山区发展菌、药、林,丘区发展果、牧、桑,坝区发展粮、菜、养”的产业分布,彭州市坚持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新彭州”的发展思路统揽全局工作,坚决贯彻中央、省关于农业税费减免的政策,用抓工业的思路来抓农业,让农民深得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涌现出宝山村、黄鹤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65万亩,中药材

14、种植面积达10万亩,小家禽畜出栏2180万只,生猪出栏90万头,牛奶产量1.31万吨,水产品产量2400吨。1.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非农业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同时,自然灾害频繁,造成水土大面积流失。人多地少已成为制约彭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特别是农业与非农业用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不尽科学,可供开发整理的土地后备资源潜力较大。灾毁耕、板房临时安置用地工程整理复垦可以使灾毁损耕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缓解用地矛盾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等作用,为农村现代化发展创造了动力和空间。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

15、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及彭州市全域,彭州市受此次地震影响较严重耕地损毁,交通道路受损,全乡房屋倒塌或严重毁坏。龙门山镇和小渔洞镇也是受地震影响较严重的乡镇之一,所以,在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实施灾毁耕地、板房临时安置用地工程整理复垦项目,既能对灾后重建和做好灾民的安置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又能使毁损的耕地得以复耕,这对于加快灾区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恢复和保护灾区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彭州市国土资源局经实地调查后,将龙门山镇和小渔洞镇板房临时安置用地工程复垦整理项目,对项目区田、水、路进行综合整治,对灾毁耕地、废弃板房临时安置用地进行工程整理复垦、对低产田进行改造整理,将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1.18.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单位对本工程的投标文件之一,它体现了我单位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是一部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为业主选择施工承包商提供参考。1.19. 若我单位有幸中标承建本工程,我们将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严格遵循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图纸会审之后,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工程施工计划,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文件,用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