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1481489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翻译专业建设规划(2008-2010年)一、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一)翻译专业的社会和行业背景1、中国经济国际化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涉外商贸和涉外旅游越来越频繁,翻译的需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这种需求将更加受人瞩目。据国家外事局统计,2005年中国翻译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10亿元。根据国际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和美国一家权威机构对世界翻译市场的调查显示,目前全球年翻译产值超过13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60),2006年将达到227亿美元,而中国翻译市场今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中国翻译市场需求正面

2、临着急剧膨胀的趋势(2003年6月5日南方周末)。据有关统计,中国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而此行业的保守需求值约50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快“可能就会达到100万”。2、湖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近几年,随着我省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翻译事业日益繁荣,目前长沙地区已经批准成立了20多家翻译公司,翻译行业的繁荣意味着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湖南省内现有国家科研院所22个,省属61个,市州属175个。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多家落户湖南。同时,据长沙市科技局资料,长沙市现有国家科研院所89个,民营科研院所300余个,这些单位急需科技翻译人才却没有一位是科技翻译

3、专业毕业生。(二)翻译专业的办学现状1、内地翻译专业办学情况。长期以来,我国外语学科偏重外语能力培训,忽视了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特殊需求,学科管理和决策部门对翻译学科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位,将翻译学被列为语言学(一级学科)中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之下的三级学科,跟“语言教学”和“话语语言学”等并列,致使翻译学科处于尴尬的地位。难以培养一批外语熟练、知识面广,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文化修养的高层次的翻译人才。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翻译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对高质量的口笔译人才和研究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对翻译学科有

4、了新的认识,译学界开始进行反思,建立独立翻译学科的意识日渐觉醒,目前大部分学者的对翻译学的讨论已经从“翻译学是否存在”深入到“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该怎样发展”。同时,在翻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04年自主设立了“翻译学”二级学科,2006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主设置“翻译学”二级学科。目前我国翻译专业的办学层次大致可以分为研究生、本科和专科三个层面。研究生层面,我国翻译专业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1986年7月,北京外国语学院和上海海运学院是首批以“翻译理论与实践”命名的硕士点。此后,解放军外语学院和长沙铁道学院等6所大学相继成立了“翻译理论与实践”正式命名的硕士

5、点。至今,全国已有南京大学等20所高校设有翻译博士点,专门培养翻译方向博士生。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全国第一个翻译学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翻译学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立。本科层面,由于翻译学是否可以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因而本科翻译专业成立较晚。1997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率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翻译系,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以后在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相继成立翻译系,培养本科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但真正将翻译作为一个本科专业2006年才正式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当年全国只有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大学

6、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2007年,教育部同意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等4所高校设置翻译专业。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7所本科院校设置了翻译专业。专科层面,除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专科学校在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设置了翻译方向,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翻译人才外,到目前为止,我校是专科层次学校当中,首次提出设立翻译专业的学校。2、香港和台湾及国外翻译专业办学情况。国外翻译专业发展较早,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逐渐承认“翻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适应大规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工作,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翻译院系或翻译培训中心,进行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如法国在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特

7、别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自1957年始建以来,为联合国、欧共体和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发展的欧盟以及法国各行业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在香港特区,在20世纪70年代香港中文大学就把翻译独立成为系,作为一门专业来教。并且从90年代开始,翻译专业越办越红火,几所大学都成立了翻译系或翻译研究所,培养从专科到博士层次的翻译人才。台湾地区也有好几所大学培养翻译硕士和本科层次人才。3、我校应用翻译专业现状分析。我校于2003年升格为专科层次学校后,即成立了外语系。近几年来,外语系发展迅速,由原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一个专业发展到目前的英语教育专业、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旅游专业和应用翻译专业等四个专

8、业。目前共有20多个行政班级,学生1400多人。其中应用翻译专业有2个行政班级,总共有学生85名。本专业师资力量比较雄厚,2005年9月到2007年9月一年时间里共引进教授1人,副教授2人,硕士研究生6人。目前应用翻译专业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名,中级职称的教师3名,外籍教师2名,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均比较合理。本专业现有4间数字语音室、5间多媒体教室,可以满足学生英语常规学习和英语视听说能力培养的需要。近期还将成立翻译研究所及湖南应用翻译协会,在新实验大楼建两个新的计算机辅助语音室,以加强应用翻译专业的实践教学。本专业的学生的素质较好,学生高考成绩基本都在500以上

9、,远远超过专科录取分数线。而且在2006年12月的全国应用英语能力三级考试当中,成绩突出,参考学生的及格率达100%,优秀率达33%以上,学校前三名都是应用翻译班学生,成绩分别为98分、96分和95分。本专业教师教学及科研成果比较丰厚。特聘教授张梅岗,长期从事应用翻译研究和教学,他先后在全国外语类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12部;主编英汉翻译教程、翻译教材两部;出版英汉功能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功能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多部专著。学术带头人杨萍副教授,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制约翻译规范的价值观功能翻译和英汉句式对比研究等多项省级或校级课题,发表多篇与翻译相关的论文

10、。当然,应用翻译专业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建设基础,但在师资队伍、实习实训、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如“双师型”教师比例、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精品课程建设和优秀教材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设目标1、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翻译理论功底和较强翻译技巧,具有较强的英汉双语技能及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在国内企事业单位以及外事、经贸、旅游等领域从事笔译为主、口译为辅的专科层次的应用型翻译人才。2、本专业的特色:与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相比,我校应用翻译专业有如下特色:定位不同。本科院校设置的翻译专业,主要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笔译、口译乃至同声传译人才,而我校应用翻译专

11、业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笔译为主、口译为辅的中低层次的应用型翻译人才,如企事业单位的产品介绍、说明书、一般资料、一般接待等的翻译人才。课程体系不同。本科翻译专业主要采用学科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基本上是沿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科式课程体系,而我校应用翻译专业主要依据职业能力要求组成课程模块的模式,建立以技能递进为顺序、以技能及相关文化和职业道德为横向结构的模块体系。培养方式不同。本科翻译专业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体系构建以学校为主的单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我校应用翻译专业主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实行产学研结合,通过与企业共建教学科研基地,吸收企业参与人才培

12、养过程,加强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不同。本科翻译专业的师资队伍以学术型为主,而我校应用翻译专业主要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而且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考核方式不同。本科翻译专业往往是以最后的考试为唯一考核依据,我校应用翻译专业实行口试、笔试和机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同时推行“多证书”制度,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到课程教学中,推行认证考核方式。3、本专业的建设目标:建设一个在国内本层次领先、在企业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省级重点专业;为本校英语类专业提供强大的学科支撑;按照“以质取胜,稳步发展

13、”的原则,招收优质生源,每年招收学生80余名,至2010年在校生数达到245人。二、教学计划设想(见附件)三、学科、课程及知识体系建设规划应用翻译专业的学科体系是构建这个专业的所属学科系统,是构建其课程体系的基本依据。这个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结构是否完善。本规划设置基础学科5门、基础必修课程7门,专业学科13门、专业必修课程20门(见表2.)。按照培养目标准确设置课程并确定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时数、相互衔接,同时控制其开设的门数。内容力求反映最基本、最适用和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保证每门课程都有教材以及配套的音像资料。内容上尽量反映最基本、适用和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科学上从严把关,编

14、排上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实际。具体包括:1、构建“层次化、模块化”课程组合模式。采用“1(基础课程)+1.5(模块化集中训练)+0.5(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基础平台+模块化包括语言基础(英语、汉语)+翻译技能+专业综合+工具运用等四大模块”构建课程组合模式(见图1)。加强课程内容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所有的专业课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分离式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尤其是在核心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中,主要教学内容围绕实际翻译工作环节展开,翻译实务占50%以上。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一批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至2010年建成5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包括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15、见表1)。图1.应用翻译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阅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写作语言基础模块翻译理论与实践、科技翻译、中级笔译、中级口译、外事翻译、翻译与文化等。专业课程体系翻译技能模块国际贸易与实务、现代科技导论、世界经济与地理、东西方文化比较、经济学概论等。翻译软件运用、计算机运用、常用办公软件、常用办公设备等。 专业背景模块工具运用模块表1.应用翻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表专业课程名称主持人目标工作目标应用翻译专业核心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杨 萍2010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中级口译刘宏伟2009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达到学校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科技翻译杨 萍2008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达到学校优质核心课程标准中级笔译刘宏伟2008建成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达到学校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综合英语刘宏伟2009年建成系级重点建设课程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达到学校优质核心课程标准表2.专业学科及其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学科目录课程设置及其知识体系(黑体字为课程)基础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发音知识及技巧;英语听力知识及技巧;英语写作知识及技巧;英语语法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