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1481342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位语文名师课堂教学风格综述都说“优秀的语文老师是从课堂上走出来的”,但要能真正走出来,走出影响,走出自己的独特路径,那是需要付出相当的艰辛的。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有崇高的职业志向,必须有丰厚的积淀,必须有不懈的奋斗精神和探索经历,必须善于学习和借鉴并从这种学习和借鉴中有所超越,必须有自己对语文学科的独特理解和悟性,也必须具备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所擅长的技能和技巧。以此为基础,他因己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就可以在语文园地上独树一帜,开出鲜艳的花朵。这里,我们有当今语文教坛20位知名教师课堂教学探索的宝贵积累,这种积累,让他们一个个能在语文教坛纵横驰骋,能够在语文园地竖起一面面鲜艳的旗帜。研

2、究他们一个个成功的事实,我们会非常地振奋,同时又从中获得生动的启示。一、推崇“素读主义”,重视“本色教学”,语文教学体现原生态。 长期以来,课本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文章应该怎样读,课文应该怎么教?大家都在思考,都在探索,也形成了一些主导的看法。基本的认识是:不能架空文本,不能望文生义,不能牵强附会,不能自说自话,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引导学生钻研课文,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读出字面的意思,读出隐含的意思,充分把握文本语言的魅力,真正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邓彤老师多年来积极倡导在中学普及文学经典教育,主张“素读教学”。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

3、会其内在蕴意。“素读”教学就是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现代媒体技术,只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最朴素的解读。邓老师描绘的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拈花”而读者“微笑”的境界,即读者善于找出散布在作品中的关键词,并从中去探寻这些词语在作者的话语体系中的特殊的含义,从词语到语句,到段落,到作品的节奏,逐一加以推敲,最后再把它们重新组合到一起,于是一部作品也就重新被建构起来了。邓老师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纯原文的、纯文本的、纯静默的”,不借助其他背景文章、不借助其他媒介、不借助其他活动方式而养成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的“素读教学”。邓老师教曹禺的雷雨就是让学生认认真真读剧

4、本,让学生分角色读周朴园、鲁侍萍的对话,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进入人物的情感空间。比如在分析“这间房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一段话时,他引导学生进行层层递进的思考:这段话里面有没有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内容?有没有诗意的存在?有没有关键词?有没有反复出现的和下文密切相关的关键词?结果学生找出了“这间房子”这个词。邓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它是关键词?这间房子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神圣?学生从人物对话中发现曾发生过的事关窗、衬衣、死别,细细分析,细细体味,揣摩当事人的心情、气氛、揣摩这间房子所以成为圣地、所以诗意的原因,这样的教学就是带着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教学,也是最基础、最本色的语文教学。学生从文本中获

5、得的也是“原味”的滋养。 当然,学界对“素读主义”还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是这种教学手段比较原始,形式也比较封闭,可能造成教学观念的保守,可能导致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抵制。但这种主张的本意是倡导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朴素和真实,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还是十分欣赏。常态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课文教学要紧扣原文的字词句章,认真把玩,细细琢磨,实施“本色教学”。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严华银老师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习着更多的直接面对和接触文本,特别是其语言,要让学生仔细而充分的体味、揣摩、感悟文章中最重要的语言点,读细、读深、读透,他倡导语文教学要带着孩子对文本“朗读加静思”、“

6、推敲加分析”、“动脑加动手”,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凝练、更厚重,语文教学更实在,更有效。这种主张是对语文教学优秀传统的很好的承继,也提供了语文教学如何提高效率的很好的路径。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神奇的激光时,严老师就十分注意讲读课文和指导理解相结合,无论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还是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严老师都是让学生去走进课文,通过与文本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去感知、去体悟、去理解作品,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没有花里胡哨,而是实实在在,有滋有味,体现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冷静和理智,学生呢,则会获得切实扎实的收益。二、把握学科特质,集聚学科要素,语文教学漫溢“语文味”。 每个学科

7、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每个学科老师教学时都要充分集聚学科要素,这样,教化学的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化学人”,教语文的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语文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语文味”的概念就在语文教坛开始流行。而竭力推进“语文味”课题研究的,就是深圳市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什么是“语文味”?程老师认为包括三个要素,“第一,也是最基本的,是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即要教出不同文体、语体的特点来。第二要教出情感美。第三是品味语言文学之美。”这里强调的是文体和语体美、情感美、语言美的统一,它指向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程老师对“语文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表述:从内涵说,是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

8、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与义理阐发、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程老师对“语文味”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9、、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基于这样的认识,程老师非常注重净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尽可能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明确提出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德育课、审美教育课、天文地理课,不是语言课、语文知识课、文学课,不是其他学科的拼盘和保姆,而要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教出语文独特的情感、美感、语感,积淀民族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程老师还提出了“代表课”的概念。以“语文味

10、”的思想为指导,程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就注意从文章、文学、文化的角度推进,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道。比如教学小说芦花荡,程老师不是按一般的教学程序,让学生分析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而是和学生一起,先从文章角度感知作品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听读课文、复述情节、梳理层次,再从文学角度赏析小说中的诗意美,包括具有立体感的“老头子”的人物美、景物环境心境的情景交融之美,再从文化角度深化教学内容,比较东西方当代文学对战争题材的喜剧化处理;教学战地通讯蜡烛,程老师不是把它作为一般的文章让学生读读议议析析,而是着眼于“语文味”带学生去品嚼:从文章方面,带学生认识通讯的特点;文学方面,就人物形象、环境描写、象征

11、手法等角度,引导学生体悟文学的色彩;文化方面,对文中“蜡烛”、“黑围巾”等道具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语文的氛围中,学生得到的熏染也就非常的立体,非常的亲切。这样的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学生获得的滋养肯定是非常实在而有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的李卫东老师也一直主张“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他认为,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要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实”,即语文课要建立在“教会学生学”这一基础上,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活”,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去启发、诱导、点拨、调动学习者的主体积极性,把学生调动得灵巧、兴奋、活跃起来

12、;三是“美”,老师要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发现蕴藏于文本中的美,同时,自己的教学也要讲究体态美、语言美、板书美。李老师执教刘禹锡的陋室铭,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非常注重让学生充分体会语言的魅力。他精心设计了学生的四层朗读,带同学去充分体验,让学生去学会运用:一读疏通字词,把文章的句读搞得清清楚楚,学生对文章的整饬魅力有了清晰的印象;二读把握主旨,让学生去体会,让学生去思考,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精妙之处;三读弄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运势,如何铺垫,让学生明白个来龙去脉;四读弄明白文章为什么这样写,适当介绍相关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匠心。这样的教学,学生沐浴着浓浓的语文气氛

13、,收获的也是语文的熏染。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定远先生对这堂课作了这样的评价:“李老师的课为我们提供了文言文教学的范例,这堂课以朗读为主线,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由浅入深,由外到里,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地统一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李老师充分把握了语文学科的特质,充分彰显学科的优势,培养的学生自然是语文素养发展比较全面的“语文人”。三、立足坚实土壤,大力强基固本,语文教学注重素质养成。语文教坛是个非常活跃的基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语文老师研究语文课程性质、探究语文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语文教学见解,也总结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领域鲜花盛开

14、,百花齐放,呈现出一派风生水起的生动局面。但不排除在改革浪潮中存在泥沙混杂的现象,有些人为了成名成家,故弄玄虚,搞了很多名堂,让学科教学出现了一种虚浮。语文教学很需要脚踏实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推进改革并不忘掉根基,不断探索仍然固守语文学科本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夯实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强基固本。这样的语文教学表现出的是一种扎实和厚重,在这些老师培养下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根基就会很扎实,他们的语文水准就会很坚实,他们得到的是终身有用的素养。苏州中学的黄厚江老师主编、参编各级教材、教参60余种,是一位语文功底非常厚实的语文教学名师,听他上课,听他评点,你真的会产生“他就是语文

15、”的强烈感觉。他把自己归于“田野研究”的一类,始终站在坚实的土地上,提出“做一个真实的语文老师”,反对搞多少形式、玩多少花样,反对“唯新是好、唯奇为好、唯美为好”的课堂评价标准,主张“新课程的理念可以体现在普普通通的课堂中,可以用最平常的方式去实践。”黄老师教杜牧的阿房宫赋,就站在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度,注意从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视角,带领学生去充分的理解课文、感悟课文,把四者有机的融合起来,将识记、理解、鉴赏、品味、悟觉完全融为一体,既重视字句落实、疑难辨析的文言积累,又注意从文体特征出发决定教学内容,从章法鉴赏到文化传承上拓宽课程资源,增加了课堂的深度和容量。整堂课有四大环节构成:1、通过

16、师生问答形式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重点词句。这一环节的问答传统色彩很浓,但老师很注意方法的指导,学生自信心被激励了,自尊心得到极大尊重;2、通过缩写、填空、分组查找理解相关句子来感知内容、梳理层次。这里的缩写别开生面,围绕这一环节,有了整体感知,有了思路梳理,有了主旨概括,有了老师示范,有了学生分工,各种要素得以充分体现;3、通过教师诵读、学生识读来感受赋体文章的特点,体会“天下第一赋”的语言魅力。这是以声传情,以声求义,以声品味;4、通过“我”与杜牧比文章,来理解文章的主旨、写作的意图以及新的启示。这里,既让学生认识到杜牧文章的妙处,又把学生的古文学习带到一个新境界古文可以而且应该“新读”。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不难看到黄老师的精心营构。而这样的教学,既基于传统的传承,又站在教改的前沿,既脚踏实地,又体现高远,学生既学得很扎实,又养就了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语文教学确确实实代表了语文教学的应然方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广大的一线老师好好学习和借鉴。语文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强基固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