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观后感_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1478223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书记》观后感_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书记》观后感_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书记》观后感_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书记》观后感_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书记》观后感_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书记》观后感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书记》观后感_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书记观后感篇一:第一书记观后感 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列夫托尔 斯泰也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 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可以这样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最 基本的动力! 电影第一书记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沈浩2021年2月从省财政厅下派至小岗村,兢兢业业地发展小岗,作为第一书记,作为省财政厅的处级干部,这已经超出了放下身段的范畴,已是真正与人民群众骨肉相连的境界,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当我看到沈浩同志在吃尽苦头,逐渐赢得民心,三年挂职期满,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摁手指印,村

2、民代表自费驱车去省财政厅上书挽留,为不辜负组织和人民共同的期盼,沈浩同志毅然“抛妻弃子”甘心情愿留在小岗村,干了三年又三年,最后竟积劳成疾,死在第三个三年任上,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喷涌出来。这个腐败形势日益严峻,官员丑闻频发,可谓前“腐”后继的官场生态环境下,仍然能催生像沈浩这样的党员干部,说明浩然之气长存,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激动地热泪盈眶。 沈浩就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并坚定地走下去的人。他为了小港奉献出了生命也是为了共产党的事业奉献了他宝贵的生命。 从电影中我们必须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素质还不够高,也有一部分人已经不合格或者基本不合格,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执政意识淡薄还有一部分

3、人问题相当严重甚至腐败变质。这些都是我们不能也不应回避的问题。暴露官场的各种积弊,做事不是凭借任何法律规矩规定,而是靠一个字“跑”,跑钱跑项目跑各种条子,最终累死在路上,众口交赞一个鞠躬尽瘁在陋习积弊之中的人时,有没有发现那一层薄薄的遮掩之后,就是真相的可悲? 随着.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随着.多元化发展,人们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些党员在理想和信念方面却发生了动摇。 我们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积极性和消极性。首先,是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即市场经济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搞活经济、 提高生产率、促使人们思想观念更新、合理配置.资源、获得更多 信息等。其次,市场经济也的确具有消极性,它主要体现

4、在,由市场 经济产生的自发性会强化金钱观念、享乐观念、利己观念,并把它们 推向极端,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金钱观念得到强化,同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享乐观念 也得到了强化, 享乐观念能够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刺激经济的发展, 但是将强化了的享乐观念演变成“享乐主义”就不对了。市场经济也 容易将强化了的个人利益观念推向极端,变成“利己主义” ,在“利 己主义”的驱动下,一些党员逐渐为了谋求私利,不惜损害党、国家 和人民的利益,这就容易导致腐败问题。共产党员的信念是为.主 义而奋斗,而市场经济的消极性 对于.主义事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公”的挑

5、战,因此,造成了对 .主义的信仰的挑战。所以,在.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党 员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乃至丧失。 理想是崇高的、伟大 的、高尚的,同时理想又是分阶段的。所 以,在强调为.主义而奋斗的时候,要强调立足本职、胸怀全国、 望眼世界、望眼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比较,才能脚踏实地, 从我做起、从现实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做起,才能把崇高的理想、 远大的目标,化为具体的实践,和当前时代结合起来。 树立了正确的理想观,共产党人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但是, 仅有端正的态度还是不够的, 而应该将崇高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每一个 党员的工作和实践中去。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立场就是要站在党 的立场上、人

6、民大众的立场上,特别要着眼于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 是少数人的利益。在制定方针政策、作决策的时候,党员领导干部一 定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这也是马克思主 义最精辟的一点,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立场。篇二:第一书记观后感 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事迹,所以当我听说电影第一书记上映时,早早地就赶到影院观后这部触动每一个心灵的片子。 第一书记的原型就是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2021年2月,沈浩同志积极响应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任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在小岗村任职近6年来,沈浩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干事创业,勤奋务实,勇于创

7、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直到2021年11月6日去世,沈浩同志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迹,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所有观影的人们都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 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与以往的宣传资料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

8、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第一书记观后感(2): 周二下午看了第一书记这部电影。先说好,我不是党员,也不是干部,更不是“积分(fen)”,所以我是带着随便看看的心情去看的。由于观后要帮着写观后感,所以去之前就把观后感写好了,属上某某大名,然后上交党组织,最后应该封存在入党档案里吧。 在网上看到有些人说去之前要带纸巾,因为它催人泪下。我觉得我是用不着了,因为是报着写观后感的心态去观影的,关于歌功颂德在影片,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被导演的剧情来牵动感情。 我自认

9、为是很会猜剧情的人,影片一开始,我就知道了导演想怎么叙事,而每个小事件发展的结果我也猜到了十之八九,等等,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电影俗套。因为一些“红色电影”要歌颂一个人,要讲述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无非就是“为群众办事”,如何为了群众的利益“牺牲小我”,如何“对不起家人”,还有在恶劣天气中工作的情节。这些这部电影里都有。 电影里无论是主演还是一些配角,都是我们平时熟悉的著名演员,据说是人艺演员鼎力加盟。影片里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演员,直到最后,我还真把杨建新当成了沈浩,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徐帆的表演。片中没有过多的词语和行为想博取人们的眼泪,更多的却是引得大家不时发出笑声。渐渐地让我忘记了 影片最后以女儿

10、的一段告白为结尾。而这时,我悄悄在看了一下周围,多数人都有抹眼泪的动作,天啊,了不起的导演。不,这或许就是真实的力量。因为真实引起了观众们的共鸣。当然,看完电影后,也会引发大家更深的思考。这就是导演的魅力所在,我想,这部影片对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第一书记观后感(3): “第一书记”,一个响亮的名字。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走进这个曾经熟悉却又另人感动的艺术创作中。 也许是我一直在农村,一直在乡镇,那泥泞的路,那黄色的菊花,那纯朴的脸,那热情的期待,那真诚的心,那倔强的冲动,那愤怒的对抗,那一根根家族系脉,那一条条只有用心才能开启的民心绿色通道,沈浩真实面对了。 真诚让我一直在流着泪,序幕一拉

11、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一声大爷、一声(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奶奶,一句我记住了;一只能产奶的小羔羊,一个说不清楚话的多孩残疾家庭,一个隆重的葬礼;一台铲车,一条通村路,一条开放路,一个新的纪念馆,一个高科技企业;一次次的奔走祈求,一次次的真情表白,一次次的力量相拥,;一眼一眼的深情,一个一个发自心底的爱的信息,一双一双牵手的默契;一次特殊的年夜饭,一次一次的红手印;那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赢来的大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凝聚的力量,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源于人民无限需求的动力;是沈浩,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

12、员,是60年代的大学生,是一名普通的国家公务人员,是响应组织部门号召的一名机关干部。也许是自己和沈浩具有相同的工作背景,相同的心里感受,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期待与亲切。我从第一书记里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影子,一真正基层干部的影子。 我为沈浩自豪,为正在奋战在农村基层的人们自豪;为自己曾是一名基层干部而自豪,也为没能用更执着的行动留在需要的农村而深思。 第一书记观后感(4): 能够提前欣赏该片,是个荣幸。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看完第一书记竟是这种感觉,也许影片真正想表现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邻家大哥般的沈浩,因为在老百姓的眼里,这个形象本就应该是如此这般的,如果真是这样,导演无疑是成功的,杨立新也是成功的。在

13、影片中,沈浩的女儿弹了一首的钢琴曲,虽不像结尾主题歌那样旋律鲜明,但正是这首钢琴曲深深打动了我,它是那样的恬淡宁静、动听优美,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钢琴师1900在暴风雨中弹的那首曲子magic waltz一样,1900在暴风雨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孩,在人生的坎坷与平凡中,于是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真谛,不惜为之付出生命。两种环境,两种心情,在沈浩的故事里,也同样殊途同归,沈浩不也是身处改革开放的暴风骤雨,在历练和勤奋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目标吗?更可贵的是,他在这样一个艰苦困难的环境里,仍然能保持一份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老百姓不舍这样的好干部,而沈浩,若有在天之灵,也绝对

14、不舍小岗村的每一个村民和每一寸土地。人,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把自己的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他就能做到勤奋与坚持,就能造福.。影片的最后,稍微感觉有点拖沓,其实沈浩的事迹大家都基本了解,个人感觉,在影片进行到春节大家聚餐的时候结束反而更好,后面的自白和日记摘录等环节,早先主旋律的痕迹比较明显,觉得多少有点画蛇添足,但总的来说第一书记是部很好的电影,应该看看。 第一书记观后感(5): 七月一日,北京下起了小雨。 在去参加电影第一书记首映式暨图书沈浩日记首发式的路上,我给自己准备了一包纸巾。根据八个月前在小岗村采访的经验,当时的情景,是媒体同行们集体潸然泪下,不能自已。 早就听说这部电影从主演到配角

15、都是由知名演员来承担,首映式也果然星光熠熠。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被明星吸引的注意力跑了回来,观影的人们安静了。 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 然而也有全新的感受。相对于在采访过程中听人描述、查看资料而想象的场景,电影的画面、声音等等带来的,是更直观具象的冲击力。比如,影片所呈现的没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岗村,与我所见到现在的小岗村的巨大反差,更让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义,他所付出心血的意义。 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突然发现,120分钟的时间里,事先准备的纸巾并没有派上用场。有落泪却没有失声痛哭,某些细节的处理甚至是幽默的,引发观者的会心一笑。总体来说,这个电影并不是一颗“催泪弹”。 电影制片人张旸的观点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他说,这个电影从一开始创作,就没有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希望记录一个真实的人生。沈浩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想做实事,并不在乎人们是否知道。他是典范,但不应该被神化。沈浩在小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获的喜悦。把这些真实地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观众能够接受的真实的人。因此,电影没有走苦情的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